翟晓玲
摘 要 鄉镇农业农村基层站所处于农业农村工作的前沿阵地,直接面对农村,面对农民,为广大农民提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业机械等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服务,是贯彻落实国家农业农村政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但从调研情况来看,我市乡镇农业农村基层站所在机构编制、人员结构、人员待遇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何在下一步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中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当前紧迫而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 保定;乡镇;基层队伍建设
1 当前我市乡镇农业农村基层站所设置情况
保定市共有22个县(市、区),270个乡(镇),236个乡镇农业农村基层站所,其中农业技术推广站111个,编制1127个,人员623人;动物防疫监督分所114个,编制726个,人员672人;畜牧兽医所11个,编制80个,人员30人。
现有乡镇动物防疫监督站(畜牧兽医站)承担的工作任务是组织实施动物防疫、监督和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以及饲料、兽药、畜禽养殖管理;承担动物产品安全相关技术检测工作;开展动物疫病预防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和科普宣传工作;负责养殖新技术推广、畜禽种植资源保护、畜禽疾病医治、预防及相关技术服务等。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承担的工作任务是组织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检测、监测与强制性检验;组织对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组织农作物病虫害、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组织协调农机作业及作业质量监督,组织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农业机械管理等。
2 当前我市乡镇农业农村基层站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机构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
主要是乡镇农业农村基层站所机构设置与日益繁琐的职能任务不匹配。当前我市乡镇基层农业农村基层站所既承担着农业技术推广、养殖技术推广、动物防疫检疫方面的工作,还承担着农机安全、污染治理等其他工作,机构少、职责多、任务重。有的县由于场所、人员的限制,以“合署”、“挂牌”等形式设置机构,导致着人员混岗、职责不清的情况的发生。
2.2 编制人员方面存在的问题
空编多,专业人员严重不足。目前全市乡镇农业农村基层站所共有编制1933个,人员1325人,空编608个,全市平均每个乡镇农业农村基层站所只有5个人,负责着附近两三个乡镇的农技推广和动物防疫检疫等方面的工作,人员面临严重不足的状况。
2.3 人员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
现有乡镇农业农村基层站所人员年龄结构、专业结构与日益扩展的职能、日益繁重的任务不匹配。一是表现为年龄结构不合理,人员老龄化严重。由于现有基层站所大多十多年没有进人,现有基层站所人员年龄岁数偏大,有的站所平均岁数达到了50岁,人员出现断层现象。二是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率低。另外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渠道较少,知识老化落后,农技推广方式陈旧,对现代电子设备应用的比较少,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急需思想更新、知识更新。
2.4 人员待遇方面存在的问题
乡镇基层农技人员待遇低,留人难。一些乡镇基层站所编制性质属于自筹事业或是差额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待遇难以保障,一些“三支一扶”岗位到期留在基层站所人员,每月工资只有1500元,待遇非常低。同时由于乡镇农技推广机构远离城市,工作生活条件艰苦,高校毕业生引进来、留不住的现象普遍存在。
2.5 工作经费方面存在的问题
大部分乡镇基层站所办公经费没能纳入财政预算,不能有效保障。基层农技人员大部分工作需要深入农村田间地头,没有工作经费、下乡补助和交通补助,技术推广工作很难顺利开展。
3 加强乡镇农业农村基层站所建设的意见建议
3.1 整合机构编制,配齐基层农技人员力量
按照乡镇数量、人员密集情况,合理设置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数量。鉴于农业技术推广和动物卫生监督在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服务要求上侧重点不同,建议应单独设站。通过三定方案和岗位职责说明书的形式明确每个机构和每个岗位的职责权限。积极协调编办、组织部、人社局等部门切实解决空编问题,按照人员编制的配置与机构的职能任务一致的原则,配齐基层农技服务人员力量。根据岗位空缺和工作需要,及时招聘高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到基层任职,按照“干什么、考什么”的原则确定公开招聘考试的内容和形式,设置最低服务期限,以解决基层人员青黄不接、涉农专业人员缺乏等问题。落实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选聘一批农业乡土专家、农业种养能手等担任农业技术员,与基层农技人员对结开展农技服务。
3.2 优化队伍结构,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素质
建立健全业务培训制度,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素质,提升农业服务工作效能。在培训内容上要具有现实性和针对性,要以需求为导向,把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培训方式上要灵活多样,重点人才要重点培养,急需人才要加速培养,紧缺人才要定性培养。根据岗位需求,采取异地研修、集中办班等方式,全方位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的整体素质,造就一支专业结构合理,老中青相结合,知识现代化的基层农技人才队伍。
3.3 协调相关机构,改善基层农技人员待遇
积极协调人社、财政等部门,解决好基层农技人员的工资问题,把基层农技人员的工资纳入财政统发,落实基层农技人员享受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乡镇工作补贴政策等待遇,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提高标准,在绩效工资分配时向艰苦地区倾斜,着力构建“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建立人才激励机制,表彰奖励为我市农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基层农技人才。在职称评聘方面向基层农技人员倾斜,适当降低基层农技人员评聘标准,增加中高级职称比例,拓宽上升空间,调动基层农技人员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3.4 继续做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
鼓励基层农技人员开展科技开发、承包、试验示范、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等,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县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培育打造一批省级农业集成创新示范基地。加大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力度,大力提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公共服务能力水平。结合本地主导、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布局,设置主推技术和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