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红德
对中国来说,2020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它不仅意味着新的十年开始,而且还代表着一系列与国民经济有关的规划如“十四五”规划、下一个十年计划等即将进入倒计时。而这一切,都和数字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近日“2020年IDC中国ICT市场预测论坛”落幕。IDC中国在现场发布了关于未来的10大预测:数字创新进入工厂时代;数字产品服务引发分水岭; IT战略变革应对颠覆重构; CIO角色调整诞生新领袖;行业跨界融合创造新收入;平台现代化打造基础能力; AI规模应用加深数字鸿沟; 5G与边缘计算引爆新增长;数字信任成就下一代企业;数字员工构建创新竞争力。
客观的说,10大预测立足于2020,分析和展望了未来5年的技术发展趋势及商机。在讲解趋势的同时,IDC副总裁兼首席分析师武连峰指出,当前全球经济摩擦持续存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有增无减,但是改革开放、人才、城镇化等红利仍然可期,未来商机巨大。
武连峰同时表示,当经济下行的时候,挣钱变得困难,技术投入能够为企业拉开与同行的距离、往前奔跑打下很好的基础。对很多传统行业企业来说,通常IT的投入只占企业的6%甚至更少,更多的成本是在硬件方面。IT投入增加一点点,就会给产品带来更多的竞争力,未来的产品竞争优势是“高质量、中价格、富创新、有内涵”等四个关键要素。
当然,企业的IT投入或者数字化转型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从过去的简单支撑工具发展到今天重构企业的业务流程、用户体验、产品和服务、业务模式。面向2020年,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如何在转型过程中做好甲方与乙方之间的协调和融合?数字化转型中遇到困难,如何一一去解决?在会议间隙,记者与武连峰先生就这些话题进行了一对一交流。
从狭义上来讲,数字化转型中的赋能者更多的是支持者或者工具的角色。今天对很多领先的企业来说,数字化技术已经成为核心的优势,大家不再会强调IT如何引领,关键是如何协作创新。
武连峰提到一个案例。阿里巴巴和星巴克的合作,在阿里巴巴方面来看,现在的合作已经不是技术赋能,而是共同合作创新。一方面,阿里巴巴认为自己对咖啡这一行业不了解,通过团队合作发现了这个行业很多的创新点;另一方面,星巴克认为,阿里巴巴的技术很有优势,绝对是可以互相协作的。
双方为了这次合作,各自投入了上百人的团队,从客观上来讲,阿里巴巴进入了一个新的行业,星巴克通过阿里云平台拉来了很多新的用户,一些理念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影响数字化转型因素很多,有很多企业因为方法不当,或者战略失误,导致了数字化转型的失败。针对“败局”,武连峰也有话要说,在他看来,有三个方面的建议:
首先,很多ICT厂商有一个短板,对行业不是非常了解,同时在技术和解决方案上又比较高大上,容易有优越感,在沟通的时候其实很容易让用户反感。双方如何平等的合作,同时解决方案商如何吸引更多的行业人才,加强行业方面的能力,这一点非常重要。
其次,双方应放下身段,进行联合创新,类似于阿里巴巴和星巴克这样的案例就是如此。
最后,双方不要把数字化转型或者项目的期望值定的太高,因为这是个渐进的过程,解决方案商初期在利润销售等方面的宣传容易过度,一旦用户投入资金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容易失望,双方可能会产生矛盾。因此方案商不要过度营销,应懂得如何管理用户的期望值,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制定好战略。
一些企业的CIO也经常提到,数字化转型首先要和业务结合,和企业的大目标一致,这样CEO才会同意这件事;其次,起步要小。转型一定要从小的方面入手,这样容易看到成绩,能够让企业内部认识到数字化技术发挥的作用;第三,迭代要快,不能让人等得太久。短期有了一个结果,能让大家能够感受得到并支持这项工作。
茅台CIO杨云勇讲到,茅台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策略一是整体推进信息化远景建设,二是从小处入手,取得集团领导、员工甚至家属的支持。原来集团HR部门专设4个人为员工开具出国旅游薪资证明,现在员工提供身份证号,通过人脸识别技术通过一台机器就能自动办理。一方面此举为HR部门节省了人力成本,另一方面员工也能切身感受到数字化带来的便利。茅台董事长听说了这件事情之后,非常认可,并提出今后要在集团内部大力推广类似的数字技术。
在做数字化转型的时候,CIO要能理顺公司的核心部门,找到这些核心部门的业务痛点,并能配合这些业务部门开展工作。
IDC针对全球20个行业开发梳理出了800多个应用场景。每个行业的数字化实践是什么?IDC分析师都会制定3-4条战略;每条战略下都有长期项目,每个项目下面都有3-4条实际场景。这样,每个行业平均会有40多个应用场景,它们都和业务紧密相关。
这些行业涵盖有制造、能源等领域,国内企业如果没有这方面的应用,可以参考IDC全球的行业应用框架,结合中国特色和企业的情况,开发出符合自己需要的应用场景。IDC每年也会根据实际情况,针对这些行业的应用场景做出优化和更新,以保证升级迭代。
今后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开发服务的IT基础应该都是混合云,而不是简单的公有云或者私有云。企业可以在这个核心上提供微服务,使得平台可以吸引更多的生态合作伙伴。对企业来说,通过平台提供开发服务非常重要,同时平台也可以集成更多的第三方服务。
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通常一家企业的IT平台不会全部推倒重来,会和原来的系统进行对接。按照IT双模曲线理论,企业一般会搭建敏态和稳态两种IT系统,这两个系统之间也需要集成,需要提前设计好,这样对内形成以数据为核心,对外可以提供各种服务。
目前企业主流IT架构中,都会大量使用人工智能、混合云、容器、微服务等第三平台技术,同时也许会衍生出更多细分领域的技术。
目前工业互联网平台市场是“百花齐放、百家爭鸣”,还没有形成行业龙头。中国智能制造市场目前各种概念齐出,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和工业物联网混杂在一起。在这样的基础上,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做到统一其他阵营,它们各自在擅长的领域推出解决方案,比如华为、新华三等更强调技术架构,用友、金蝶更强调软件,SAP、Oracle等企业更多的是强调ERP,彼此之间差别很大。
工业互联网整体解决方案越来越成熟,但还没有形成像Windows、Android一样的操作系统。由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涉及的领域较为广泛,还没有企业能够打通链条上所有环节。伴随着行业发展趋势,边缘计算等技术逐渐打通底层,一些企业在建立标准、打通数据等方面应该会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