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理由
2017年,宜春市提出,用3年左右的时间,把宜春打造成赣西片区数据应用先导区、大数据人才实训基地和大数据创新创业集聚区,抢占特色数据产业发展高地,建成“省内领先、全国知名”的大数据产业强市。同时,力争到2025年,大数据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初步形成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新生态,构建公共服务数字化、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发展的新格局。
当前宜春城市大数据建设已取得突出成就:近48个单位的86个业务系统集中上云;城市数据湖汇集12亿条数据,打破数据壁垒;试点人工智能服务,政务机器人已逐步承担数据上报、文档整理、政策咨询等繁琐、重复类政务工作,显著提升了政务、民生服务的效率和体验。此外,大数据+综合治税有效消除了税收征管的盲区和真空;大数据+网络餐饮监管帮助部门发现问题商家,构筑了食品安全保护伞;大数据+社会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整合6000多万条信用数据,助力构建守信城市;大数据+能源双控覆盖100多家规上企业,洞察能源消耗状况和能源消耗结构,助力发改委形成能源预算化管理闭环,综合提升能源亩产效益。
推荐理由
按照“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重庆两江新区大力實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提出了“一数两江”的建设理念,“一数”指的是一个数据大脑,数据大脑汇聚两江新区全量政务信息数据,构建数字孪生两江,赋能两江新区各类智慧应用,形成新服务、新治理、新经济。“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基于数据大脑,深耕数字土壤,构建以城市数据资产为核心的智慧城市大脑,以数据聚变,催生产业裂变,培育数字经济新生态。在技术架构层面,两江新区构建了“一脑两掌一中心”的解决方案,即依托建设数据大脑、掌上办公、掌上办事、城市运营中心,构建两江新区智慧城市的“中枢”系统及相关基础性、综合性平台。在此过程中,两江新区按照重庆市政府政务数据共享的相关要求,不仅与新区各部门形成数据共享与业务创新的数据供应机制,还与市级平台形成“市级—区县”两级数据供应体系,基于数据共享共治开展业务创新,致力于打造国家级新区新型智慧城市典范。
数字两江1.0在数字两江 1.0 的建设过程中,两江新区依托市、区两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现有数据,积极开展业务创新,再将新的业务数据反哺给市、区两级平台,极大地提升了政务数据价值,也充分发挥了数据供应链体系的作用。
推荐理由
2018年9月3日,济南高新区“企业开办一次办成”系统上线,同时诞生了山东省内第一张在区块链存储和传递的数字营业执照,实现了新开办企业1个工作日甚至半个工作日内完成企业营业执照办理、印章备案、印章刻制、社保登记、银行预开户等业务事项,创造了新的“高新速度”。通过“企业开办一次办成”综合窗口办理的业务,从办事群众一次性递交材料到拿到营业执照、公章,时间最短的仅35分钟,平均办理时间116分钟,期间群众只需跑综合窗口一次,大大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度、快捷度和满意度,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在“企业开办一次办成”成功应用基础上,济南高新区打造了“区块链+政务”可信服务平台。以企业、群众眼中的“一件事情”为主线,对政务服务事项进行精细化梳理,深度优化和重构办事流程,利用智能政务流水线技术,将流程固化到系统中自动执行。充分利用区块链技术多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开放自治等技术优势,实现了政务数据跨部门可信传递,创新了数据共享模式,实现了各部门业务在线协同办理和管控,真正实现了“网络通”、“数据通”、“应用通”。
“区块链+政务”可信服务平台支撑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济南高新区全面实施“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的政务服务模式,目前已有325个政务服务事项纳入综窗受理范围,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办理全生命周期管控。支撑“无差别受理”、“不见面审批”、“秒批秒办”等政务服务新模式,实现了新生儿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登记等18个政务服务事项足不出户在微信小程序中办理,实现事项自动受理、智能审查、自动反馈,实现了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也不用跑”的跨越。
推荐理由
仙桃市总面积2538平方千米,下辖3街道15镇,总人口156万人。随着人口的增长,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需要迅速解决。在此背景下,仙桃市卫健委主导建设了仙桃智慧医疗大数据平台,以实现当地医疗资源统筹规划、数据整合、业务协同、监管有据、便民惠民为目的。百姓可以通过平台进行预约,看病就诊、预约接种都可以在线预约。老百姓通过电视和医生对话,可以把他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所做的心电图影像检查传到市第一人民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会在几分钟内把检查报告传过来并打印出来交给患者手上。这样可以在家里享受上级医院的服务,因此深受老百姓喜欢。
仙桃智慧医疗大数据平台建成后对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涉及的诊疗信息、服务信息、物资信息、人员信息进行采集、汇总和整合处理。依托于大数据平台,卫生管理者能够动态掌握区域内卫生服务资源和利用情况,实现科学管理和决策;医疗服务人员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及时获取必要的信息,以支持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工作者能全面掌握人群健康信息,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和健康促进工作;居民能掌握和获取自己完整的健康资料,参与健康管理,享受持续、跨地区、跨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