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丽超 何云长
【摘 要】 目的:观察自拟清气凉营消疱汤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68例毒壅肺胃、气营两燔型疱疹性咽峡炎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给予普济消毒饮内服治疗;观察组给予自拟清气凉营消疱汤内服治疗。疗程均为5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5.2%;对照组总有效率85.5%,两组均具有较好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14.3%,对照组不良反应率52.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清气凉营消疱汤与普济消毒饮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均有较好的疗效,但自拟清气凉营消疱汤不良反应低于普济消毒饮,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 自拟清气凉营消疱汤;疱疹性咽峡炎;疗效观察,不良反应观察
【中图分类号】R766.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0)4-0097-03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柯萨奇A组病毒(CV-A)等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咽峡炎[1],传播途径是飞沫或者直接接触,多见于夏秋交替季节。疱疹性咽峡炎是儿科常见的一个疾病,常以发热为主要症状就诊,多伴哭闹不安、流涎、不欲进食、便秘等症状,查体咽喉部见大小不等的疱疹,疱疹周围有红晕。笔者在临床上将本病参照“温毒类温病”进行辨证论治,在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温病学》中:“温毒类温病是由温毒病邪所引起的一类外感热病,主要包括大头温、烂喉痧及喉科、儿科所述的缠喉风等病……,故这类温病除了具有一般外感热病的临床表现外,还具有局部红肿热痛,甚至溃烂……[2]。”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不断观察、总结,笔者认为本病以“毒盛肺胃,气营两燔型”居多。笔者从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采用自拟清气凉营消疱汤治疗疱疹性咽峡炎84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資料 选择宾川县中医院门诊患者168例。本次临床观察获得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将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接诊的疱疹性咽峡炎病例进行辨证分型,择选毒壅肺胃、气营两燔型病例168例,按照接诊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56例,年龄1~12岁,平均年龄(4.0±2.2)岁。病程5~10d,平均病程(6.9±1.66)d;观察组中男25例,女59例,年龄1岁~14岁,平均年龄(3.5±1.85)岁,病程5~10d,平均病程(6.8±1.43)d。两组性别、年龄、证候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关于疱疹性咽峡炎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3]。
1.3 纳入标准
1.3.1 西医纳入标准 全部病例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关于疱疹性咽峡炎的诊断标准,发热(少数病例不发热),咽喉部见大小不等的疱疹,疱疹周围有红晕,不欲进食。
1.3.2 中医纳入标准 病例具有咽喉部的典型症状,根据温毒类温病的辨证分型指导,病例同时具有毒盛肺胃[2]和毒燔气营[2]两个证型的症状:壮热,烦躁不安,咽喉红肿疼痛,咽喉丘疹、疱疹密布,疱疹周围红晕如斑,甚则咽喉部红肿糜烂,舌质红苔黄,或舌质红绛,遍起芒刺。
1.4 排除标准 凡不符合疱疹性咽峡炎的病例,以及中医辨证不符合毒壅肺胃,气营两燔型的病例,均予以剔除。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 给予普济消毒饮内服,由黄芩3~6g,黄连3~6g,玄参3~6g,连翘6~8g,板蓝根5~8g,马勃3~5g,牛蒡子5~8g,薄荷3~8g,僵蚕3~8g,桔梗3~8g,升麻5~8g,柴胡8~15g,陈皮3~8g,生甘草3~6g组成。高热者加羚羊角1~6g(羚羊角,笔者在临床上选用“广东一方”生产的配方颗粒)、柴胡8~15g,便溏者加焦山楂8~15g,莲子8~15g,同时减轻石膏的用量。
1.5.2 观察组 给予自拟清气凉营消疱汤内服。由石膏12~18g,生地黄5~8g,牡丹皮5~8g,板蓝根5~8g,大青叶3~6g,升麻5~8g,淡竹叶5~8g,木蝴蝶5~8g,桔梗5~8g,甘草3~6g组成。加减方法同对照组。
1.6 观察指标 每2日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发热、哭闹不安、饮食、大小便等症状)和体征(体温、咽喉部的疱疹、疱疹周围的红晕变化情况、舌质舌苔等的变化情况);观察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放弃中药治疗、呕吐、腹泻、声音嘶哑)。
1.7 疗效与不良反应判定
1.7.1 疗效判定[4] 显效:治疗2~3 d体温降至正常,疱疹的数量明显减少,未有新的皮疹出现,食欲良好,精神正常;有效:治疗2~3 d体温基本降至正常,疱疹数量明显减少,溃疡面减少但未完全愈合,仍出现散在分布的粟粒样皮疹;无效:经过治疗,仍反复发热,皮疹未减少或增加或溃疡融合,甚至出现手足口病、病毒性脑炎等并发症。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7.2 不良反应 在治疗过程中,患儿出现呕吐、腹泻、声音嘶哑等不良反应,另外,部分患儿因药物的苦味导致药物难以下咽,依从性差,难以坚持服药而放弃中药治疗,这类病例统计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中。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处理本次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治疗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85.2%;对照组总有效率85.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清气凉营消疱汤与普济消毒饮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均有较好的疗效。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结合治疗中患儿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收集、统计,观察组不良反应率14.3%,对照组不良反应率52.4%,观察组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疱疹性咽峡炎是具有传染性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近年来中医治疗本病有显著疗效,现代不同医家有不同的辨证角度,有从外感邪毒、肺胃内热论治者,有从湿热论治者,有从风热论治者,有从热毒论治者,有从心脾蕴热、复感外邪论治者,有从温病论治者,有从暑湿论治者[5]。本病小儿多见,起病急,传变快,常常一经发现,即见气营同病的证候,表现为高热、烦躁不安、咽喉红肿溃烂及疱疹,流涎,不欲进食,大便秘结。本病病位在肺胃,因咽喉为肺胃之门户,温热时毒由口鼻侵入人体,直犯肺胃,热毒充斥,导致高热、咽喉红肿热痛和疱疹,热毒深入营分,故烦躁不安,热盛伤津,故大便秘结。
普济消毒饮来自《东垣十书·东垣试效方》,是一个公认的千古名方,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温病学》”中,将其选为治疗温毒类温病毒盛肺胃型的代表方,在临床确有疗效。但本病多见小儿,服药应该考虑口感及不良反应。普济消毒饮中含有黄连、黄芩等苦寒药物,小儿不易接受,依从性差,另外小儿还常见呕吐、腹泻、声音嘶哑等不良反应。笔者自拟清气凉营消疱汤,选用石膏和生地黄为君药,石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清温热病气分实热;生地黄甘、苦、寒,归心肝肾经,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石膏、生地黄共奏清气凉营的作用。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行瘀,治温热病斑疹、疮疡红肿等;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升麻清热解毒、消咽喉肿痛;淡竹叶清热除煩,并引热从小便出;木蝴蝶、桔梗清宣肺热,利咽喉,上6味共为臣药。甘草,甘缓和中,并协调诸药,为佐使药。全方配伍,共同发挥清气凉营、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消疱的功用。经过长期临床验证,退热快,疗效好,口感稍好,而且呕吐、腹泻、声音嘶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褚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901-902.
[2]林培政.温病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30,134,136.
[3]江载芳,申昆玲,沈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901-902.
[4]张冠申.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120例疗效观察[J].中国处方药,2018,7:93-94.
[5]贾国华,韩小伟,张进国,等.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中西医研究概况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19,35(9):856-861.
(收稿日期:2019-12-17 编辑:陶希睿)
作者简介:何丽超(1978-),女,汉族,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内儿科疾病的诊疗。E-mail:439428159@qq.com
通信作者:何云长(1972-),男,汉族,本科,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内科疾病的诊疗。E-mail:43942815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