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生态扶贫成效分析与策略

2020-04-09 04:52任蕙铭王子纯祁雨蒙许凌云
商业经济 2020年3期
关键词:回归分析因子分析

任蕙铭 王子纯 祁雨蒙 许凌云

[摘 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消除贫困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生态扶贫的实施成效主要从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和生态扶贫搬迁等四个角度进行衡量。在对大兴安岭南麓山区概况介绍的基础上,对该区域生态扶贫的状况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其次,从自然、经济、社会三个方面选取了相应的指标进行了因子分析,明确了贫困程度的指标。同时,深入分析黑龙江省的扶贫成效,选取了农民人均收入、林产总值以及林业建设生态投资等指标,通过回归分析,深度挖掘贫困地区之间的邻近效应以及致贫因素。最终通过比较分析结果,提出了加大该地区生态扶贫力度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生态扶贫;因子分析;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 F74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043(2020)03-0129-03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和扶贫开发讲话和调研活动中,都对生态扶贫的理念和实施给予高度重视。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主席重点强调,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基于此,生态扶贫近年来成为政府部门工作重点。

大兴安岭南麓山区地处大兴安岭中段和松嫩平原西北部,是国家生态扶贫攻坚主战场之一,覆盖了黑龙江、内蒙古、吉林三省(区)5个市(盟)19个县(旗)。黑龙江地区包括齐齐哈尔市的龙江县、泰来县、甘南县、富裕县、林甸县、克东县、拜泉县,大庆市的林甸县和绥化市的明水县、青冈县、望奎县、兰西县;内蒙古地区包括兴安盟的阿尔山市、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右翼中旗、扎赉特旗、突泉县;吉林地区包括白城市的镇赉县、通榆县、大安市。

二、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生态状况

截至2018年,大兴安岭南麓山区国土总面积6055万亩,其中林地总面积为2594.05万亩。林地面积在国土面积中普遍占较大比重,体现出林业草原局对大兴安岭南麓山区林地资源的种植与维护的重视。

大兴安岭南麓山区森林覆盖率为42.84%,不足50%。与其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相比,大兴安岭南麓山区森林覆盖率较低,因此该地区林业草原局应加大植被的种植力度,提高森林覆盖率,使之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大兴安岭南麓山区国家级绿化资源7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国家湿地公园3个。相比其他地区,如秦巴山区(81个、294个、17个),国家级绿化资源较少。

三、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生态扶贫状况

(一)生态建设工程减贫状况

根据林业和草原生态扶贫成效监测报告提纲,从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生态公益林工程三项工程建档立卡人数衡量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重点生态建设工程的减贫成果。

2018年大兴安岭南麓山区通过退耕还林实现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与2016年相比减少约4万人左右。其中内蒙古片区累计减少41000人左右,黑龙江片区累计增加100人左右,吉林片区累计增加400人左右。该地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整体虽呈减少趋势,但除内蒙古片区外,黑龙江片区、吉林片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量依然逐年上升。

2018年大兴安岭南麓山区通过天然林保护工程实现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与2016年相比,三年来累计增加约570人。其中增加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大多数来自内蒙古片区。

2018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通过生态公益林工程实现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与2016年相比,三年来累计增加427人。其中吉林片区增加854人,黑龙江片区增加732人,内蒙古片区减少1159人。除内蒙古片区外,其他两个地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均呈上升趋势。

(二)生态护林员带动减贫工程

通过天然林保护工程和生态公益补偿资金,优先安排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参与服务和管理,在加强贫困地区生态保护的同时,精准带动贫困人口稳定增收脱贫。探索生态护林员分级组织管理机制,将生态护林员打造成生态建设造林员、林业技术推广员、林业知识宣传员等林业建设一线排头兵、致富的带头人。实现了林业草原局制定的通过各类生态工程建设吸纳贫困人口就业的目标。

自2016年至2018年,大兴安岭南麓山区建档立卡生态护林员人数增加0.05万人,增收2.81万元;天然林保护工程生态护林员增加0.05万人,增收0.2万元;生态公益林生态护林员增加0.18万人,收入不变。

(三)生态产业吸纳贫困人口就业情况

通过经济林产业、林下经济、林产品加工、森林旅游等林业产业吸纳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参与其中,支付贫困人口合理的劳务报酬,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依据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林业部门统计数据,对上述四种林业产业2016年至2018年数据分别按地区进行统计计算,同时将2018年数据与2016年数据进行差额计算,进一步得出2018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增长量和拉动贫困人口人均收入增长量。

与2016年相比,2018年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经济林产业吸纳贫困人口增加1.79万人,增收0.64万元;林下经济吸纳贫困人口增加1.01万人,增收0.25万元;林下经济吸纳贫困人口增加0.02万人,增收0.07万元;森林旅游吸纳贫困人口增加0.29万人,增收0.21万元。

四、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生态扶贫成效计量模型分析——因子分析

本文通过借鉴前辈学者对于生态扶贫效益研究的方法和准则,选取变量x1~x11(如表1)。因子分析法是根据相关性的大小把变量进行分组,使得同组变量的相關性较高,不同组变量的相关性较低,用较少个数的公共因子的线性组合和特定因子之和来表达原来观测的每个变量,以便达到解释原始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和降低维数的目的。同时形成了反映分子和指标包含信息量的权数,以计算综合评价值。这样在指标权重选择上克服了主观因素的影响,有助于客观反映样本间的现实关系。

根据统计年鉴共享平台的数据,我们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出关键信息,选取2018年大兴安岭南麓山区各县生态扶贫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剔除数据严重缺失的县,直接或间接地得到x1~x11的数据,使用SSPS23.0统计软件对这些因子进行分析,得到的计算结果为(如表2):

完成主成分分析,提取相关因素并做出相关方差解释后,下一步是继续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迭代计算不同成分对这11个指标的主因子符合矩阵,其中我们使用了凯撒正态化的旋转方法,直到连续旋转5次得到如下收敛的成分矩阵(如表3):

在此,我们对相应的旋转和成分矩阵做出相应的解释:其中和因子一相关的是森林覆盖率、退耕还林工程中央投资、防护林体系建设中央投资(森林建设因子);与因子二强相关是林业总产值、林业总面积(林业发展因子);与因子三强相关的是自然保护区面积、农用机械总动力(林业资源因子),因子四包含经济林面积,在此将其归为林业产业因子。

其次,需要对上述的成分矩阵计算出因子得分,计算公式为:

F=(0.2644F1+0.1897F2+0.1596F3+0.1326F4)/0.7463

最终得到的按照因子总分排序得到表为: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得出:在森林建设因子方面,阿尔山市,科尔沁右翼中旗,科尔沁右翼前旗,扎賚特旗等内蒙古兴安盟地区的生态扶贫效益较好,可以得出内蒙古地区在退耕还林工程、防护林体系建设方面投入较大,从而导致森林覆盖率较高。在林业发展因子方面,拜泉县、镇赉县、大安市等遥遥领先,说明吉林省白城市的林业总产值、林业总面积在大兴安岭南麓山区中处于优势地位。在林业资源因子方面,扎赉特旗、镇赉县、龙江县等均效益良好,说明三个省份在自然保护区等林业资源建设方面发展相对均衡。在林业产业因子方面,突泉县、科尔沁右翼前旗、扎赉特旗、望奎县等效益较好,说明内蒙古地区的经济林、森林旅游、花卉种植等林业产业等的发展势头较好。

由因子总得分可得,阿尔山市、拜泉县、扎赉特旗、镇赉县、突泉县等的生态扶贫效益处于领先,因此在未来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的生态扶贫建设中,应该将这些县作为学习的榜样。并且从宏观上分析可得,内蒙古地区的生态扶贫效益最好,吉林省次之,黑龙江省发展相对薄弱,因此齐齐哈尔,绥化以及大庆政府应当更加重视生态扶贫相关产业建设,早日实现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精准扶贫。

五、对大兴安岭南麓山区提出的政策性建议

(一)探索完善扶贫资金投入和分配机制

资料曾表明,经济理论对贫困和反贫困问题的关注,最早就是从资金开始的,对于大兴安岭南麓山区这样一个自身资本积累不足的地区来说,各项扶贫资金的投入,在地区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发展当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启动器”的作用。扶贫资金投入量的大小及其分配方式,直接影响到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及其对试验区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作用。

1.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力度。扶贫资金的不足制约着脱贫的进度,为了使该地区贫困民众享受到国家的进步成果,必须增加扶贫资金的投入。从对大兴安岭南麓山区开发成效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该地区的生态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相对于其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以及全国、全省其他发达地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的发展还相对落后,需要国家和社会各界持续的帮助和支持。在部分项目上中央财政发展基金的投入,却有不增反降的趋势,可以说,大兴安岭南麓山区扶贫资金投入情况并不算太好,政府对该地区扶贫资金的投入整体上并没有实现保证并持续增长的趋势。为了推动该地区各方面持续协调的发展,建议逐步增加大兴安岭南麓山区扶贫资金的投入力度。

2.完善多元化、多渠道的扶贫资金投入机制。大兴安岭南麓山区应当多元化、多渠道进行扶贫资金筹集。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的扶贫资金投入主要依赖于中央财政发展资金,扶贫资金投入结构单一。为改善当前扶贫资金的投入渠道,一是坚持政府主导,争取政府保证并逐步增加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资金的投入。二是完善各种扶贫资金的统筹使用机制,使各种扶贫力量形成合力,发挥更大的作用。三是除了积极争取政府扶贫资金的支持外,还要通过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多渠道地吸收多元化的社会资金投入特困区扶贫开发建设,进而形成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推动特困区形成发展的良好布局。

3.优化扶贫资金投资结构。相对来讲,该地区在生态建设与保护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如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如国家林木种苗良种基地、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投入资金不足。因此,在保证并加大扶贫投入的基础上,大兴安岭南麓山区需要继续改善扶贫资金的投资结构,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这些方面的改善,对于该地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生态产业

完善的路径制定必然是通过对生态保护扶贫概念的深入剖析,对生态保护与贫困关系的正确认识,形成科学的分析框架,在分析框架下对区域生态保护扶贫问题进行认识、解剖、查漏补缺,进而形成成套系统的路径对策。

大兴安岭南麓山区以开发第三产业为主,因此现代设施农业等建设有待加强。并且该地区森林资源相对充裕,进而通过生态扶贫推动扶贫开发效果显著。生态扶贫要实现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的双赢目标,必须要进行生态资源的产业化开发,构建特色生态扶贫产业体系,即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生态产业,包括生态农畜牧业、生态旅游业、原生态民俗文化旅游等。

在大力发展特色林业方面,生态扶贫必须要紧紧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遇,坚持绿色生态循环发展,走特色、高效、绿色的现代林业之路。要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特色的原生态绿色林产品,种植经济林,发展林下经济,进行特色养殖、特色林果等特色生态农业。

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生态旅游是生态服务业扶贫的主要形式,生态旅游不仅能够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而且能够产生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贫困与生态、民族重叠的区域,生态旅游可以兼顾民族文化传承、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加快发掘绿色减贫产业化途径。

[参考文献]

[1]张琦,史志乐,宋涛.大兴安岭南麓片区绿色减贫指数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17(7):4-20.

[2]钱琨.大兴安岭南麓山区少数民族长期贫困问题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财经大学,2014.

[3]何可,闫阿倩,王璇,张俊飚.1996-2018年中国农业生态补偿研究进展——基于中国知网1582篇文献的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0(34):260,67-73.

[4]徐孝勇,曾恒源.中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域自我发展能力测度与乡村振兴战略瞄准研究[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9(18):83,122-130.

[5]张琦,史志乐,宋涛.大兴安岭南麓等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绿色减贫指数分析及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17:2783,6-22.

[责任编辑:潘洪志]

猜你喜欢
回归分析因子分析
中国经济发展状况与大学生就业情况的相关性研究
城乡居民医疗费用的相关性与回归分析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二胎概念股投资价值分析
基于变形监测的金安桥水电站坝体稳定性分析
基于主导产业视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识别以及实证研究
森林碳汇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研究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河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统计分析
实证分析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