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慧萍
[摘要] 目的 分析门冬胰岛素和生物合成人工胰岛素在妊娠期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该院2017年5月—2019年1月收治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4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门冬胰岛组与人工胰岛组,每组70例,门冬胰岛组使用门冬胰岛素进行治疗,人工胰岛组则使用生物合成人工胰岛素进行治疗,对照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应用门冬胰岛素进行治疗的门冬胰岛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人工胰岛组,治疗有效率高于人工胰岛组,此5项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应用门冬胰岛素进行治疗,较生物合成人工胰岛素疗效更佳,且安全性更高,临床此类患者的治疗中可优先考虑。
[关键词] 门冬胰岛素;生物合成人工胰岛素;妊娠期糖尿病;临床疗效;安全性;随机对照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0)01(a)-0064-02
妊娠期糖尿病英文缩写为GDM,为糖尿病孕妇中的常见类型,其占比可至80%以上。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前无糖尿病显著特征,但妊娠后可表现多食、多饮等常见糖尿病临床特征[1]。由于血糖长期处于过高水平,患者各组织器官受高血糖影响易受慢性损伤,且在高血糖影响下巨大儿、胎儿畸形发育、早产、胎儿宫内窒息等发生率增高,对母婴双方均有较大影响,属于临床影响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的主要疾病[2]。目前针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控制血糖,可通过饮食调节控制血糖及药物控制血糖,一般先行饮食调节血糖的方法,若无效再进行药物控制,以确保婴儿不受药物影响[3]。虽然饮食调节方法安全性较高,但临床治疗中血糖控制效果并不理想,许多患者仍需要使用药物控制血糖。胰岛素作为糖尿病患者常用药物,不同种类的胰岛素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存在差异,该次为研究门冬胰岛素和生物合成人工胰岛素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将该院2017年5月—2019年1月收治140例患者纳入研究中,以期可为临床治疗的药物选择提供一定参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收治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40例纳入研究,遵循随机对照原则,利用随机数字表进行随机分组,冬门胰岛组与人工胰岛组各70例,冬门胰岛组年龄区间20~35岁,平均(25.39±5.17)岁,人工胰岛组年龄区间21~35岁,平均(25.43±5.13)岁,该院伦理委员会支持该次研究开展,对比组间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妊娠期糖尿病相关诊断;②对该次研究内容、方法知情后自愿加入,且可签订协议;③无重大心、肺器质性疾病。
排除标准:①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②無法签订协议者;③患有精神疾病,认知功能存在障碍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相关知识宣教,并由护理人员为其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住院治疗过程中进行适当运动以增强体质。在此基础上人工胰岛组应用生物合成人工胰岛素(国药准字H20133107)进行治疗,0.4 U/kg于皮下注射,餐前0.5 h注射,3次/d,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血糖水平调整计量,血糖呈下降趋势则减小计量,血糖波动较大,且下降不明显则增加计量。门冬胰岛组则使用门冬胰岛素(国药准字S20153001)进行治疗,初始剂量0.4 U/kg,3次/d,餐时皮下注射,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血糖水平调整计量,血糖呈下降趋势则减小计量,血糖波动较大,且下降不明显则增加计量,两组均治疗至分娩结束。
1.4 观察指标
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治疗效果分级标准:门冬胰岛组有效标准:治疗过程中患者餐后2 h血糖连续3 d测定均<7.8 mmol/L,人工胰岛组有效标准:治疗过程中患者波动较小,且上午空腹血糖水平连续3 d测定均<7.0 mmol/L。并发症主要观察低血糖、感染、高血压等。
1.5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冬门胰岛组与人工胰岛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水平对照
冬门胰岛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5.69±0.97)mmol/L、(7.56±1.54)mmol/L、(8.14±1.02)%,人工胰岛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6.71±1.21)mmol/L、(9.14±1.58)mmol/L、(10.41±1.21)%,对比可知冬门胰岛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人工胰岛组(t=5.503,P=0.001;t=5.991,P=0.001;t=12.001,P=0.001)。
2.2 冬门胰岛组与人工胰岛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照
冬门胰岛组70例患者中治疗有效68例,无效2例,治疗有效率为97.1%,人工胰岛组70例患者中治疗有效51例,无效19例,治疗有效率72.9%,冬门胰岛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人工胰岛组(χ2=22.966,P=0.001)。冬门胰岛组70例患者中,5例孕妇发生高血压、7例孕妇发生感染、2例孕妇发生低血糖,并发症发生率20.0%,人工胰岛组70例患者中,9例孕妇发生高血压、10例孕妇发生感染、9例孕妇发生低血糖,并发症发生率40.0%,冬门组治疗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人工胰岛组(χ2=9.524,P=0.002)。
3 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为糖尿病孕妇中最常见的类型,也是临床妊娠主要合并症之一,其主要表现为血糖代谢异常,由于相关发病机制尚处于研究阶段,临床治疗尚无有效防治手段[4]。调查显示,近年来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影响我国母婴生命安全,新生儿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大量研究证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胎儿宫内窒息、畸形儿发生率高正正常产妇,且产妇分娩后患2型糖尿病的几率上升[5]。
目前针对妊娠期糖尿病的主要措施为控制血糖水平,通过降低患者血糖水平避免其组织脏器受高血糖影响,避免不良妊娠結局发生。临床常见方法为饮食调节及药物治疗,一般饮食调节通过优化饮食结构,减少患者糖摄入逐步控制血糖,但若饮食调节效果不佳则仍需进行药物治疗。
胰岛素作为临床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常用药物,其主要通过外源性胰岛素提高患者体内胰岛素水平,而胰岛素作为机体降血糖激素,则可进一步降低患者血糖水平。生物合成人工胰岛素为临床常用药物,属于外源性胰岛素一种,注入患者体内后可促进机体葡萄糖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并使组织中葡萄糖发生氧化分解,使糖原合成为脂肪、氨基酸,并抑制患者肝糖元分级及糖原异生,继而使患者血糖降低[6]。
门冬胰岛素同为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常用药物,其与生物合成人工胰岛素作用机制基本相同,通过外源性胰岛素注入机体,改善患者体内胰岛素水平,利用胰岛素对细胞葡萄糖吸收起促进作用的特点,改善患者血糖水平。不过门冬胰岛素较可溶性人胰岛素起效更快,注射后患者血糖浓度下降幅度更大,一般注射10~20 min即可起效,作用持续3~5 h。临床实践中在Ⅰ型糖尿病患者及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均取得较好效果[7]。在妊娠期糖尿病治疗的相关研究中,未显示出门冬胰岛素对新生儿或产妇有明显毒副作用,而在相关Meta分析中,门冬胰岛素与人胰岛素疗效对照,大部分研究结果显示为门冬胰岛素更佳[8]。在该次研究中,应用门冬胰岛素治疗的门冬胰岛组与使用生物合成人工胰岛素治疗的人工胰岛组对照,其治疗有效率更高,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所有观察对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研究结果与此前大部分研究相似,表明门冬胰岛素在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中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门冬胰岛素临床疗效更佳,且安全性更高,可为临床治疗首选药物。
[参考文献]
[1] 赵东坤.门冬胰岛素和生物合成人工胰岛素在妊娠期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8):21-22.
[2] 刘晓丹.门冬胰岛素和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在妊娠期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8,5(3):53-54.
[3] 陈捷,王桂芳.门冬胰岛素和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疗效观察[J].青岛医药卫生,2017,49(5):363-364.
[4] 邓棋芳,周瑞,王霞,等.盐酸二甲双胍、生物合成人胰岛素 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疗效及妊娠结局比较[J].海南医学,2017,28(23):3816-3819.
[5] 周哲,陈春柳.门冬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疗效观察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8, 532(16):83-84.
[6] 计静,韩蓁,米阳,等.地特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7,25(4):325-329.
[7] 耿慧,丁霄雁,段彼得.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4):796-799.
[8] 杨慧.门冬胰岛素及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临床研究[J].海峡药学,2018,30(3):157-158.
(收稿日期:2019-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