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妍
5G作为国家数字基础设施,需要更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电价、站址等是目前5G建网过程中急需地方政策支持的。“建议进一步推动各省市出台具体的5G电费优惠支持措施、并切实落地;开放公共资源支持5G部署;加大对数据中心建设支持力度。”中国联通董事长王晓初近日在5G加快发展建议中表示。
4G能耗的9倍:2160亿元电费
能耗一直被视为5G规模商用中的“拦路虎”, 5G移动网络的整体能耗是4G的9倍以上。5G大能耗的结果之一就是增加运营商的用电成本。
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三家运营商的移动基站共耗电约270亿度,总电费约240亿元。在同样覆盖情况下,5G网络的能耗将达到2430亿度,电费将达到2160亿元。
5G由于传输速率数10倍提升,天线数量增多,功耗随之增加。为了降低功耗,众多通信设备商开展技术攻关,降低芯片的能耗以及基站整机能耗。华为更是将能耗极低视为体现竞争力的方面,近期发布的5G Power 2.0解决方案涉及備电模式的创新。
中国铁塔针对5G基站功耗大问题,联合电信企业和设备厂家开展技术攻关,完成了电力削峰填谷、智能备电控制单元等创新试点工作,提供性价比更优的电源解决方案。
技术创新势在必行,但降低用电价格更是5G建设期的当务之急。“降低用电价格才是根本,建议政府能够针对5G用电出台相关的专享优惠政策,使5G网络电费的降低与提速降费的总体要求相匹配。”中国电信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杨峰义的观点代表了通信业界的呼吁。
“转改直”供电
针对降低用电成本,广东、河北、福建、海南、青海等多地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包括5G基站转供电改造为直供电,直接用电补贴等措施。
“转供电改直供电”是降低用电成本的关键环节,据悉,在目前的11万5G基站中尚有近30%站址为转供电,如果年底一半以上完成“转改直”供电,年节省电费约15亿元。
针对“转改直”供电,广东省出台《关于降低5G基站用电成本有关问题》专项扶持政策中提出加大转供电环节用电价格监管力度,加快推进5G基站转供电改造为直供电工作。其中明确公变区域基站全部采用直供电。专变红线内,新建建筑预留通信基站专用供电设施。2020年底前,商请南方电网公司分批将产权清晰、转供电主体自愿移交改造、不存在纠纷等具备条件的存量转供电基站按“一户一表”改造为直供电。
青海省西宁市明确供电公司要全力满足基站建设对电力增容的需求,组织推进具备条件的5G基站转供电改直供电,对符合条件的通信基站实施电力直接交易。
河北省明确提出组织推进具备条件的5G基站转供电改直供电工程,对符合条件的5G基站实施电力直接交易,减免升级改造相关费用。
湖南省大力推进5G基站转供电改直供电,尚无法改直供电的5G基站严格执行转供电最高限价,加强电价执行的监督检查。电网扩容时要依据5G基站建设主体提出的用电负荷水平和安装位置明细,预留5G基站用电需求。坚持“老用户老办法、新用户新办法”原则,积极研究强、弱电电价协同机制。
电价优惠 直接补贴
在电价优惠方面,深圳、湛江等市发布相关文件提出“推动全市通信基站纳入一般工商业用电、享受峰谷电价优惠。”例如深圳市明确将5G基站用电纳入工商业用电降成本资助范围,参照对属于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或高技术制造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资助标准,连续三年对5G基站用电给予资助。
西宁市提出对尚不具备条件实行直供电的5G基站,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管局和市供电公司要严格落实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文件要求,做好对各转供电主体的政策宣传和解释工作,综合考虑线路损耗和公摊电费等客观因素,加价幅度不得超出10%。
山西省则直接明确电价补贴,每年用于5G基站电价补贴的省级财政资金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根据《山西省加快5G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若干措施的通知》,2020~2022年,对参与市场交易后的5G基站,其实缴电费超出目标电价0.35元/千瓦时的部分,由省、市、县三级按照5:2:3的比例给予相应支持。
生态建设
除了用电支持外,多地出台政策开放各类市政公共资源加快5G网络建设,对5G的高投入,资金支持也成为地方政策支撑的重点。地方在5G技术创新、5G产业培育以及5G推广应用方面予以政策支持。
据统计,截至2020年2月底,我国各省市区共出台5G政策文件累计达200余个。根据赛迪智库的研究报告,从各省级政府单独发布的文件数量来看,北京、上海、江西、山东、河南、重庆6省市拥有2个5G政策文件,广东、浙江两省均已出台各级5G政策20余个
5G产业将成为地方经济增长新动力。5G商用将加速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的进程,预计将为地方带来5G核心产业生态汇聚。更多的是要打造跨行业的融合生态。
业内专家表示,产业基础是否雄厚,是新一代信息技术能否形成生态的土壤。地方出台政策需要依据自身的产业特点与5G结合。
深圳在5G网络设备、关键元器件、应用场景、终端等领域都具有较强竞争力。深圳提出通过率先实施5G战略、加快5G发展,带动更多的技术创新、产业创新、业态创新、应用创新和服务创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深圳将打造若干个千亿级的5G产业集聚区,努力成为全球5G产业规模大、竞争力强的城市之一。
中部河南对外公布,到2030年,5G带动的直接产出和间接产出将分别达到6.3万亿元和10.6万亿元。泰州市制造业基础深厚, 2万多家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为5G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陕西省则依托装备制造业与5G产业融合,5G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将加速推动无人驾驶技术的提升。目前西安交通大学在无人驾驶汽车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方面已经取得突破。陕西于去年6月成立首个5G产业应用示范试点区,并发布《西安高新区5G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纲要》、成立5G产业联盟。
上海市推进5G与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超高清视频、工控安全等深度融合,打造若干5G建设和应用先行示范区;出台5G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5G核心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利用5G支撑4K/8K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将制定5G应用创新三年行动计划,推动“5G+4K/8K+AI”应用示范。
北京市科研单位和企业在5G国际标准中的基本专利拥有量占比5%以上,成为5G技术标准重要贡献者,重点突破6GHz以上中高频元器件规模生产关键技术和工艺。从产业发展目标来看,北京市5G产业实现收入约2000亿元,拉动信息服务业及新业态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
在保障政策落实方面,各地方将5G建设以及相关工作分解,明确责任主体、共同推动5G网络建设和产业发展。多个地方出台专项政策,提供财政补贴发展5G。例如去年7月份,广州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发布的《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促进5G产业化发展办法》,是全国首个区县级5G专项政策,提出最高奖励达到500万元。
自工信部2018年12月确认5G频段分配以来,全国范围的5G试验大规模展开。去年12月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指出,2020年,要稳步推进5G网络建设,深化共建共享,力争2020年底实现全国所有地级市覆盖5G网络。今年5G成为“新基建”的重点,纳入国家战略。地方5G正全面提速,以5G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也成为各地发展数字经济的关键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