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中国供应商”(中供铁军)这支队伍,出了业绩、出了人才、出了制度。“出了制度”是指,招聘、培训、考核,这是打造中供铁军最重要的三板斧。
我刚加入阿里巴巴时,销售团队的流失率极大,我问有没有什么控制方法?他们说有,流失率作为干部的考核指标,超过多少要扣分降职。结果是,还不如不放这个指标。留下的都是不该留的,那些想走的还是会走。
问题出在哪儿?你得先把招聘源头做好。
不轻易下放招人权
看看这两种情况你有没有发生过:
错误1:新人刚刚加入公司,就让新人再去招新人。不可能有一个新干部来了以后,马上就跟你企业的文化、用人标准一样。招一批新人,你的公司文化、组织会被稀释;他再去招,又被稀释。所以,新人不能马上招新人。
错误2:一般的员工你不看,只让人力资源部和经理、总监去招。阿里巴巴在三四百人的时候,进任何人,马云都是亲自面试。
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有个标准,招人至少要跨两级。我向A汇报,A向B汇报,那么招我至少要B同意。
有一段时间,阿里采用跨四级招聘。那时候,我一年花在面试上的时间大约70-80天。很多人说卫哲你还干不干业务?是不是时间都花在三板斧上?对,差不多。把人的事做对了,你其实不用花很多力量去做别的事。
关注专业能力以外的味道
味道就是能力以外,公司对人的其他要求。我们访问谷歌时,看到谷歌的面试,有6位面试官。其中2-3人是助理、行政,并不懂技术,也不看业务能力,但也会参与面试。
面试完,谷歌有一个问题会问这些面试官:你见了这个人以后,愿不愿跟他一起出去旅游?说大了,创业和企业经营都是在路上,这就是问,你愿不愿意和他一起同行。这就是“味道”,你肯定不愿意跟“味道”不相投的人一路同行吧。
以前做零售,沃尔玛和家乐福出来的人,在我面前一站,说三句话,我就知道他是哪家的。优秀的公司一定带着自己独特的味道。
那么请问,你们公司的味道是什么?创始人和高管要把这些“味道”讨论出来。
形成人才地级差
很多创业者都让我帮他推荐一些优秀的人才,找行业精英。马云刚刚融到钱的时候也是,非世界500强不要。最后呢?一个都没留下。
我说:宁可要二流大学的一流人才,也不要一流大学的二流人才。别总是想着招精英。今天很多公司招人,能开1万元的岗位,大都是从挣8000元的人里挑选。这是没有形成人才的地极差。
该怎么招呢?极端一点说:你应该从挣3000元的人里去找。他一旦来你这儿,成功了,翻三倍,他感恩你,是公司成就了他。那些挣8000元的,是他成就了公司,你给他这么多是应该的。
从3000元的里面找,你要付出很多努力。你看3个能赚8000元的,就能找到一个能挣1万元的人。但你要看二三十个挣3000元的,才可能挑出一个真的能挣1万元的人。
你得把这人挑出来,总有被埋没的人才。比如,今天他在做快递,但他确实可以做比快递技能要求更高的工作。
这说的是基础员工。招高管的时候,相反,至少砍掉他2/3的固定收入。但我希望创始人敢于给他点股权。他信不信这个股权?信的话应该不会在意那些工资;不信,就要那个固定工资。你招一个核心团队高管,他连你做的这件事都不相信会成功,你还需要他来吗?
或者说,他希望带着金色降落伞,工资最好不要减,或者可以减一点点,国际通用的大型医疗保险得给我保留,车能不能给我配个司机,然后再给我一块额外的股权吧。这倒好,额外的股权即使一分钱不值,他原有的也没损失。
自由落体往下掉的时候,你是没有降落伞的,但他永远有那个金色降落伞,所以他不会跟你同心同德。这种高管,核心团队千万不能用。
阿里巴巴“中供铁军”成功的第二“板斧”就是培训。由此诞生的制度就是“百年大计”,简称“百大”。我去当总裁,也必须从“百大”开始。
大部分企业在培训方面会犯什么错误,“中供”又是如何避免犯类似错误的?培训就是军队的演习,但很多培训变得像演习一样。应急演习是“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甚至“平时多流血,打仗不死人”。这意味着,培训时要还原真实的作战场面,要在培训时提高淘汰率。阿里叫“有培训必有考核,有考核必有淘汰”。你宁可让他倒在演习场上。
这对员工也是一种负责,他可以更早发现自己不适合这个岗位;对公司也是负责,你没有把客户资源、市场资源交给他。所以,阿里“百年大计”或任何一个培训,都强调高强度和高淘汰率。
谁来做培训?很多公司经常会犯两个错误。
第一,非常迷信外部请专家来培训。外部专家不了解你们公司的文化、制度、产品,另一家公司最优秀的销售,就一定能培训你们公司的销售吗?
第二,培训的教官是在公司业务部门做得不太好的人。公司不太好安排他,只好让他负责培训。二流的教官带不出二流的团队,只能带出三流的团队。
阿里永远舍得把业务能力最强的一流干部拿来做教官。公司要重点培训哪些人?很多人说,我們公司人人都要培训。都是重点,就没有重点。培训的两个重点叫“两个新”,第一是新人,第二是新干部。
阿里到了几千人的时候,马云都坚持给新人做第一堂培训课。有人说,这是给新人洗脑,对,必须创始人来洗。洗什么?创业初心是什么,公司为什么要存在,公司的文化价值观是什么,什么事情在公司是鼓励的,什么事情是公司反对的。
创始人不是去做技能培训,而是做使命、愿景、价值观的培训。培训的第一课,是不能外包的。
第一个重点,培训新人。
培训新人时,你要用正常工作量1.5-2倍的强度去训练他们,要让他们感受到,上岗以后反而没有培训时那么苦、那么难。
很多公司的入职培训经常搞团建、聚餐,新人特别开心,上岗以后却发现公司的工作不是这样的。所以,新人培训应该追求高强度、高淘汰率,创始人必须坚持讲好第一课。
第二个重点,培训新干部。
新干部有两类,一类是公司内部提拔起来的新干部。没有人天生会当干部,从被人管到管人,是很大的一个跨度。很多员工被管的时候说,我们经理这样不好那样不好,我做了经理肯定不会这样。但是他做了经理以后,比以前的经理更糟糕。
十年媳妇熬成婆,熬成以后是坏婆婆。因为他的老师就是“坏”经理,他没见过好经理。
一个干部,有很多能力模块。没有人天生就会,能不能边干边学?当然可以,学费是创始人和整个组织在付。
第二类新干部,是外面招来的干部。他原来在其他公司当经理、总监,来我们这里也当经理、总监吗?其他公司经理的做法,跟我们公司一样吗?也不一样。
其他公司总监的做法,哪怕是同行业,来了以后就能做一样的事吗?一样的话,你的公司跟其他公司还有什么区别?所以,要重点培训新人和新干部。
干部当中,又是哪个环节最重要?我们叫“抓住你的班长和连长”。
蒙古军队曾经是全世界最厉害的军队,战无不胜。蒙古军队鲜少出名将,也没有兵书,结果把有《孙子兵法》的汉民族打败了。
蒙古军队成功的一个核心,是它抓住了十夫长、百夫长。“十夫长”就是班长,“百夫长”就是连长。
一个公司里的最小组织单位,有的叫“工作组”或“小组”,无论叫什么,公司最小的作战单位才是最重要的。
一些人离开阿里巴巴后骂马云,我觉得马云挺冤枉的,那个人可能都没见过马云。谁在代表马云呢?直接管他的经理或主管。每家公司的第一线主管,就是该公司创始人的化身,这个层级的干部是最重要的。
如果公司主管级别的干部,你都无法自己培养,还需要空降,那你的组织肯定没希望,公司的员工也会觉得,天花板太低了。所以,这层干部一定是靠自己培养。
在生活中,我判断一个人是否有前途,不是看一个人是否聪明,而是看他对事物是否有强烈的好奇和强大的学习能力。
第一、考核频率。
考核第一件事,先问一下,公司一年考核的频率是多少?不管你考核几次,我只告诉你,一年一次肯定是不够的。
考核的目的是什么?不是简单地根据考核的结果发奖金,而是让员工和团队进步。如果你到了年底才考核,一年的过程不就全浪费了吗?所以一年只考核一次,肯定不够。
阿里一直坚持季度考核,一年四次;“中供”这支铁军,一度坚持的是月度考核。在考核上,很多企业犯的第一个错误,就是没有关注过考核的频率。
第二、考核的内容。
在考核内容上容易犯的错误,是只考核业绩。中供铁军既考核业绩,也考核非业绩因素。
什么是“非业绩考核”?中共铁军留下的重要的制度,就是业绩以外三件事——团队、策略、价值观。
举个例子,如果两个团队都是10个人,今年都完成了1000万元业绩,但是一个团队给公司贡献了三个干部,另一个团队没有贡献干部。你说哪个团队完成1000万元业绩的难度更高呢?肯定是前者。这就叫“团队分”,输出干部的团队,就应该加分;没有输出干部的团队,就要减分,至少不应该加分。
再举个例子,一家公司的战略是多做中小客户,如果两个团队的业绩同样是1000万元,其中一个团队的业绩是由十个客户贡献的,另一个团队的业绩是由两个大客户贡献的。
哪个团队的策略对呢?当然是以中小企业为核心的团队。这叫“策略分”,就是他做的方法对不对。方法不对,光有结果也不行。
第三、价值观。
阿里的价值观是客户第一。如何量化“客户第一”这个价值观呢?比如两个团队都做了1000万元业绩,一个团队客户断约率很高,是靠新客户补进来的;另一个团队客户投诉为零,续约率90%。哪个团队应该加分,哪个团队应该减分?这就是价值观。
但如果你在考核中,又完全跟着业绩走,业绩相同的两个团队,奖金也一模一样,就体现不出你所弘扬的价值观了。应该依据团队、策略、价值观,在业绩上设置不同的增减系数。
很多人误以为阿里巴巴考核时,业绩因素与非业绩因素是50%对50%,认为没有业绩,只要策略好、价值观好就有奖励。不是的。
什么叫50%对50%?达到同样业绩的情况下,可以酌情加50%或减50%。千万不要觉得公司考核团队、策略、价值观是可以当饭吃的。奖励还是基于业绩,但又不能唯业绩论。团队、策略、价值观是对业绩重要的考核调整因素。
中供铁军的“271制度”其实不是阿里巴巴或中供铁军发明的,是中供铁军的早期奠基人关明生(Savio)先生,从通用电器把这个制度带出来的。今天通用电器都不怎么坚持“271制度”了,阿里还非常坚持。
阿里的任何团队都有“271”排名,比如一个销售团队十个人,考核结果不可能一碗水端平,矮个里面要拔高个,高个里面还要看矮个。
那个“1”,就是末位淘汰的人。很多人说很残酷,但如果你不淘汰这个“1”,就对前面的“2”和“7”不公平。所以,中供鐵军会将连续两个季度排名末尾的人淘汰。
很多公司在销售组织中会这么做,而阿里每一个层级都贯彻“271制度”,比如十个副总裁,也要“271”排队,排名最末的副总裁将被淘汰。城市经理、工程师、产品经理等,同一个级别的所有干部或员工,都要末位淘汰。只有做到全公司自上而下都坚持“271”,才是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