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

2020-04-09 11:14
文史博览 2020年2期
关键词:毒品公主

毒品:美国对华冷战宣传的新武器

张勇安 《以毒品为武器:美国对华冷战宣传的新媒介(1950—1962)》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朝鲜战争后,中美对抗从幕后走向台前。

1950年和1951年在联合国麻醉品委员会的两次大会上,美国代表安斯林格在新中国代表缺席且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公然声称中国是重要的非法毒品走私来源国。安斯林格抛出此不实指控的初衷是抵制苏联希望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取代“国民党集团”代表成为委员会委员的提议。但随着问题重心的转移和发酵,安斯林格越来越发现把“共产主义”与毒品联系起来,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美国对华冷战战略。于是安斯林格及其领导下的联邦麻醉品局开始加速推进反华的毒品“知识生产”。

1952年4月,朝鲜战争胶着之时,安斯林格再次向麻醉品委员会递交了一份报告,声称新中国种植鸦片,生产和贩卖海洛因,旨在“通过走私毒品获得大量外汇以购买战略物资,资助共产党地下活动;另一方面通过向自由世界走私毒品来击败自由世界人民的意志”。同时,美国还积极动员国内外媒体,让世界反华、排华力量如法炮制,使事件不断升级。毒品、冷战、反共的合流,制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慌,新中国被想象成整个自由世界的“公敌”。

对此,中国多次通过外交声明的方式作出正面回应,强调新中国自成立之后就开始取缔鸦片的种植和生产,清除旧社会留下的毒瘤,1952年更是向世界宣告为“无毒国”。并对安斯林格等人诽谤的真实目的进行揭露。

安斯林格对中国的指控也引起包括苏联代表在内的多方质疑,并逐渐演变成两大阵营的辩论。

清朝公主很缺钱

毛立平 《金枝玉叶与收支困局—— 清代中后期公主经济境遇考察》

乾隆五十四年(1789),尽管迭经赏赐,和敬公主(乾隆第三女,富察皇后所生)府仍连年入不敷出,皇帝怀疑管理公主府事务的长史、护卫等人员有贪污问题,内务府遂派人对历年收支账目进行了一次彻查,但清查的结果是,公主府“实系每年进不敷出”。这并非个例,清代中后期,公主虽一生都享受来自皇室的照顾和封赏,但经济拮据仍是普遍状况。

表层原因包括公主每年三四百两银子、三四百斛米的俸禄,与皇室的浩繁花费(一次婚丧嫁娶就要花费数千两银)相比实显不足等。但除此之外,更有深层的制度与性别因素。

首先,公主自幼长于深宫,毫无治家理财的经验,公主府的治理主要倚靠皇室委派的官员人等。但公主府并非正式的朝廷机构,所设官员或是兼职,或是职微权轻,这从长史于“废员”中挑选即可见一斑。且从档案来看,长史、护卫等人员在公主府任职期间很难升迁。权轻责重、事务繁琐、无益于仕途,公主府难以选到“老成谙练之员”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次,清代皇族的婚姻政策是,公主府内以公主为主导,所有皇室赏赐公主的妆奁、财产、人员和房宅等都归公主所有,如公主薨逝,则由内务府收回。这样的机制很难让额驸在与公主的婚姻中发挥一家之主的作用,更难以对府内的经济运转发挥主导作用。

清代皇室对公主的矛盾定位,也让她们很难承担起引领家庭的重任。努尔哈赤时就有对诸公主的训言:“汝曹当敬谨柔顺,苟凌侮其夫,恣为骄纵,恶莫大焉! 法不容汝。”这与公主婚姻中的主从关系相矛盾,使得公主在君臣与夫妇之间很难找到平衡点。

贸易顺差葬送了大明帝国?

北山浮生 《同样遭遇超级通胀和党争,为什么英国走向工业革命,而大明亡了?》

明朝中期,中国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随后两百年时间里,欧洲各国商船带着银子而来,满载货物而归,中国长期处于贸易顺差状态。然而,明朝却在这繁荣贸易中一步步走向末路——

贸易中流入的白银,凭空产生了大量的购买力,使得外贸行业畸形繁荣,建立起脆弱的面向外贸的经济结构。原有的主要面向内需的经济结构则被摧毁,作为社会稳定器的自耕农中产阶级大量沦为赤贫。随着贸易畸形繁荣,农业用地变成了桑树、茶叶种植园,富庶的江南,粮食居然不能自给,成为一颗定时炸弹。

白银作为硬通货,挤垮了明朝本身的信用货币——大明宝钞,摧毁了原有的财政体系,明朝不得不全面改用白银为货币。由于中央失去了发钞权,而江南工商外贸集团除了成为明朝最富有的阶层之外,还相当于拥有了发行货币的权力。随之而来的,便是北京(京津冀)和江南(长三角)的南北政治内斗。

如果江南工商外贸集团像同时代的英国资产阶级一样干脆夺了政权,中国也许会像英国一样,演变成资本主义国家。但他们只是借助代言人东林党斗倒阉党,以逃避自身纳税义务,继续躺着赚钱。

17世纪前半期,拉美、中欧国家和日本等地白银生产衰退,导致世界性白银短缺,输入中国的白银断崖状下跌,明朝陷入严重的货币紧缩状态,经济一下子休克。工商外贸集团由于贸易量大跌也遭受了严重损失,税收负担被转移到无人代言的内地农民身上。而此时正赶上旱涝灾害频繁,农业歉收,内地川陕农民最终用最直接的方式,推选出了自己的利益代言人——张献忠、李自成。内外夹攻之下,明朝灭亡了。

古人过冬,烧炭烧煤烧柴都是妄想

隋风 《古人过冬主要靠熬,烧炭烧煤烧柴都是妄想》

对古代中国北方的普通民众而言,在漫漫寒冬里取暖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

古人所能拥有的取暖燃料种类有限,无非是木炭、煤和薪柴。木炭取暖体验最佳,但价格昂贵,一般只有皇宫、官府及富贵人家才用得起。煤进入日常生活,始见于北宋的东京汴梁,当时被称为“石炭”。但北宋对煤实行政府统一售卖。比如宋徽宗时,“官卖石炭增二十余场”,朝廷大获其利。这种专卖政策,往往导致煤价高昂。直到清朝中后期西洋采煤机械引入后,北京城的普通民众才有了在冬天烧煤取暖的机会。据清人笔记,京师“例于十月初一日添设煤火,二月初一日撤火”。

可惜因清廷一再限制民间开采煤矿,“小户人家热炕头”的现象即便在晚清的京城也并不普及。清廷限制开矿,一是担心采矿破坏风水,二是防范人员聚集造反。不过,由政府督办并缴纳重税之后,也是可以在指定地点开采煤矿的,但所采煤炭,20%作为税收上缴政府,40%由政府低价收购,剩下的40%才能在市场上自由贩卖。如此相当于大幅提升了煤炭的开采成本,抬高了煤炭价格。

普通民众烧不起炭、煤,能烧的就只剩下木柴、秸秆和杂草等“薪柴”了。遗憾的是,缺少柴薪是古人的生活常态。比如唐武宗时期,日本僧人圆仁来华,便见山东一带普通百姓因为燃料匮乏,“长年惟吃冷菜”。日常生活中连“煮羹”的燃料都缺,自然也谈不上在冬天烧柴取暖了。这也是缺柴少薪成为历代普通文人重要哀咏主题的缘故所在。

猜你喜欢
毒品公主
物流线上的毒品追踪
《辽史·公主表》补述
抵制毒品侵害珍惜美好年华
《爱哭公主》
火烧毒品
小公主
长了怪兽心的公主
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公主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