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桂浩明 编辑/易可
时下,海外资金不断进入中国证券市场,在规模上俨然已经成为继保险资金、公募基金之后的第三大资金力量,并且在相当程度上对中国资本市场的运行产生了影响。现在,很多投资者在进行股票交易时,都会情不自禁先了解一下,今天北上资金是净买入还是净卖出。海外一些大的指数公司,也是不断调高中国A股的纳入因子比例,力图在更大规模上参与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那么,这些外资是通过什么形式进入中国的呢?它们各自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了解了这些问题,对于人们更好地认清市场实际、理性地对待外资的投资行为,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中国资本市场在开设之初,并没有考虑过要对外资开放,这主要是因为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还没有实现自由兑换,以人民币计价的国内市场自然也就无法直接让外资进来参与操作。但是,外资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兴趣一直很强烈,而中国资本市场本身,也确实希望有外资能够参与进来。于是,在1992年也就有了B股(即人民币特种股票)的设计,由在沪深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发行以人民币为面值、以外币进行报价、在沪深交易所交易的股票。当时,在上交所交易的B股以美元报价,在深交所交易的B股则以港币报价。由于这些股票是在境内交易所交易,因此理论上应该算是外资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最初实践。不过,由于B股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加上后来很多企业选择到香港市场发行H股,这就使得B股市场变得冷落,外资的参与热情随之下降。到了21世纪初,随着B股市场向境内投资者开放,外资也就基本退出了B股。因此,如果从投资者构成的角度出发,现在B股已经不能严格算是外资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途径了,尽管在交易上它还是实行用外币报价。
而就在外资逐渐淡出B股时,境内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有了新的举措,这也就是参考中国台湾等地的经验开始实施的QFII制度。所谓QFII,这是“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的英语缩写,含义是符合条件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在经过批准以后可以进入中国沪深股市进行投资。搞QFII制度的前提,是外管局拿出相应的人民币额度用于给外资兑换,以便开展人民币投资,到它退出时则再兑换成外币汇出。这应该认为是在资本项目下的一种有限开放,而这一开放,则是为中国的A股迎来了真正的外资。最早一批的QFII仅几十亿美元的额度,而随着市场的发展,额度逐渐增加到几百亿美元。到了2019年,基于当前资本市场运行的实际更是取消了额度限制。这样,在理论上,海外合格的机构投资者,在办理了相关手续以后就可以顺利地进入中国A股市场进行股票买卖。在实施QFII制度后不久,考虑到海外有相当数量的人民币在寻找投资方向,所以又进行了RQFII的实践,RQFII的意思是海外合格人民币机构投资者,这样就为有条件地使用海外人民币创造了空间。而在具体交易模式上,QFII和RQFII是基本一致的。在2014年之前,这是外资进入中国股市的主要形式。
这些海外机构投资者,大都是在中国本土之外发行基金,然后投资中国股市。由于操作上主要是以主动投资为主,并且以股票为主要交易对象,因此相对风险是比较大的。尽管在一段时期中,QFII等因为重点投资蓝筹股而业绩颇丰,但是由于中国股市震荡激烈,加上还存在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因此综合来看QFII的绩效并不是特别好,规模增长也较为缓慢,甚至有几年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在QFII刚进入时,市场对此的关注程度还很高,等到了后来,其影响也就慢慢式微了。显然,在中国台湾地区效果良好的QFII制度,在中国大陆则表现平平。实践告诉人们,在资本项目下人民币还不能实现自由兑换,以及境内股市与国际市场还不是那么接轨的情况下,外资大量进入中国A股是缺乏条件的。而这也就要求人们去进行更多的探索,大胆地进行创新,以便为外资进入中国打开新的通道,找到更为有效的途径。
那么,这个途径是什么呢。我们在下篇文章中再接着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