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斗然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在“教学建议”中还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呢?我想,要使课外阅读收到一定的实效,离不开老师的精确领导。应从兴趣入手,使学生想读;传授方法,教学生会读;精确引导方向,让学生多读,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想读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我采用了以下办法:
(一)通过故事或问题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学生最爱听有趣的故事,教师可选择益智、有趣的符合少儿年龄、心理特色的故事作活泼形象的讲述,使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之时,引导他们自己去看课外书。比如,我向学生们讲了《巨人的花园》的故事,然后再启发引导同学们说:“同学们,你们还想知道更多的童话故事吗?”同学们答复“想”后,我就向他们推举了《格林童话选》这本书。这样一来,同学们都兴趣高涨,争着去阅读这本书。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向学生提出了为什么麻雀站在高压线上不会触电;为什么冰棍会冒气;为什么太阳早上会从东边升起晚上又从西边落下等问题。当学生急切想知道原因时,我“趁热打铁”,向他们推举了《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学生就会自觉地阅读这本书,从中去寻找答案。
(二)如何指导选择课外读物
由于孩子天性活泼,因此必须选择适合他们个性的、能吸引他们的读物,才会引起他们的兴趣。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女生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而男孩则对史地、体育、科学等方面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的爱好进行了解,推举读物时做到有的放矢,使每个学生的阅读兴趣都调动起来。读物的选择做到:“趣”、“广”、“适”。“趣”,即有趣。“广”即广泛,只有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才能实现博览群书、厚积薄发的宗旨。“适”即合适。时下书市的书鱼目混珠,我指导学生选择那些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健康的书籍来读。
二、传授阅读方法,教学生会读
当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旦激发出来后,就面临着一个如何“读”的问题。要读得更好更有收获,这就需要教师结合阅读教学,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一)适时迁移,巩固阅读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要结合教材的特色,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的课文为“经”,使学生控制阅读方法,以优秀课外读物为“纬”,引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从而构建“经纬”交错的阅读教学网络,增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相互填补,相得益彰。有针对性地安排了阅读能力方面的专项训练,如,“一边读一边想”等,让学生把这些课堂中领悟到的阅读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的实践中,使之不断巩固形成能力。
(二)选读、精读、略读相结合,提高阅读效率
选读,就是根据自己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例如,选取好的开头或结尾,人物神态、动作、对话等的描写,让学生进行仿效、借鉴。精读,就是细细品位文章的词句,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真正读熟读透。略读,是要把握全篇的大意,得其要领。因此,在阅读中,对某些难点,只要不影响对整体的把握,可以绕过去,长句可以抓主干,生字难词只要不影响理解,可以跳过去,当然,这不等于走马观花,而要集中注意力,有目的地扫视。多种读书方法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阅读效率。
(三)圈、点、划、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也不如烂笔头。我指导学生在阅读时,圈点出文中新词、不理解之处,以便查阅工具书或询问他人;划出文中优美词句、精彩句段,并有重点地记在摘抄本上。对学生所做的笔记,每周一次进行反馈评价,在学生之间传阅那些內容丰盛、图文并茂的笔记,进行交换。有时还让学生给文字配上插图,更增加了兴趣。在交流的过程中向学生提出阅读建议,切实培育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组织课外阅读时,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努力营造有利学生阅读的环境,训练良好的阅读方法,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使课外阅读扎实有效。苏联作家布罗茨基曾说过:“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也曾著文写道:“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进行史就是一部读书史,人类文明正是靠着书才得以传承、繁衍光大。”。那就让我们在学生面前,敞开道路让他们走到图书馆的书架跟前去,让书籍从沉睡中醒来,成为青少年的挚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