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民系差异的广东传统乡村聚落景观比较研究

2020-04-08 01:21潘莹段佳卉施瑛
小城镇建设 2020年1期
关键词:比较研究广东省

潘莹 段佳卉 施瑛

摘要:民系迁徙和发展中由于对环境选择和改造利用方式的不同,以及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心理的不同,都会影响并改变其聚落景观的结构与特征。广东省内的三大民系有着相对稳定的文化区划,不同民系间的聚落景观差异鲜明。基于民系差异视角对其聚落景观进行比较研究,更易找到其聚落景观特点并能深入探讨其形成机制。本文通过综合运用人类学、文化地理学、风景园林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比较分析广东三大民系农业景观、聚落群形态、单个聚落格局和聚落内部建筑形制间的主要景观差异,并通过将聚落景观差异与民系文化进行关联得出三大民系主要景观差异的成因,包括民系迁徙时序、移民对环境的选择与改造、生产技术和聚落宗族体制与家庭结构等方面,从而为该地区乡村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依据和借鉴。

关键词:民系差异;传统乡村聚落;聚落景观;比较研究;广东省

doi:10.3969/j.issn.1009-1483.2020.01.008 中图分类号:TU-023

文章编号:1009-1483(2020)01-0043-07 文献标识码:A

A Comparative Study on Settlements Landscape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Guangdong Based on the Difference of Clan Systems

PAN Ying, DUAN Jiahui, SHI Ying

[Abstract]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ways of choosing and transforming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different social environment and cultural psychology formed in special environment, the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ttlement landscape will be influenced and changed in the clan groups migr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Three major clan groups in Guangdong Province have relatively stable cultural zoning. In the case of little difference in natural environment, there are distinct differences in settlement landscape among different clan groups. It is easier to find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explore its formation mechanism by comparing and studying the settlement landscape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clan system difference.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use of anthropology, culture, geography and other disciplines, the paper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 landscape differences among the three major clan groups, individual settlements and the interior of the settlements in Guangdong. In addition, by associating the settlement landscape difference with folk culture, it finds the causes of the main landscape differences, including the migration time sequence of the clan people, the choice and transformation of clan immigrants to the environment,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clan and the family structure of clan, which will provide the basis and reference for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villages in this area.

[Keywords] clan difference; traditional rural settlement; settlement landscape; comparative study; Guangdong Province

1廣东三大民系形成与分布

广东地区在古时曾为百越民族的聚居之地,后由于北方的战乱和自然灾害等原因,汉族数次南迁,在岭南地区相对艰苦的自然和经济条件的基础上,完成了人口规模的壮大、族群融合、文化传承和创新,在汉文化与土著文化、外来文化不断地交流和整合下逐渐形成了广府、潮汕、客家三大岭南汉族民系。

广东的地理区位、文化交流区位,都处于汉民族文化圈的末梢位置。汉族移民在南民北迁的过程中,在元代以后占据了相应区位后,其聚落的发展较少受到其他移民的干扰,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文化区划。广府民系形成了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的广府文化核心区,潮汕民系形成了以潮汕平原和粤东沿海为核心的粤东潮汕文化核心区,客家民系形成了以梅县为中心的梅州文化核心区[1](见图1)。

2农业景观差异分析

从农业产业类型来看,三个民系各有侧重。广府民系地区的农业主要以种植业和淡水渔业为主,潮汕民系以种植业和海水渔业为主,客家民系则仅以种植业为主[2-3]。不同的农业类型会形成不同的农业景观(见图2)。

2.1广府民系

广府民系所处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内地势较为低平,且水分充足,非常适宜水稻的种植。在水稻种植的同时,广府民系稻田中多综合利用土地,将种稻和养鱼相结合,并在田埂种植甘蔗、蚕桑、水果和其他经济作物,形成了高效的基塘农业景观,如桑基鱼塘、果基鱼塘 蔗基鱼塘等。在珠江三角洲相对空旷平整的土地上,其基塘体系可形成连片且较为规整的布局。

2.2潮汕民系

潮汕民系所在的韩江三角洲地区人口稠密,所以其农业发展一直受到土地资源限制。潮汕民系注重作物的轮作,其单位面积的年产量相对于其他两个民系更高,其农田种植有“种田如绣花”之说[4] 。潮汕民系同时拥有潮汕平原和独特的滨海优势,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向海要地的潮汕民系,在进行种植业发展的同时进行海洋捕捞和海产养殖等,形成了很多滨海滩涂鱼塘。所以潮汕民系既有轮作的农耕景观又有海洋滩涂的渔业景观。

2.3客家民系

客家民系所在的粤北山区,耕地为适应坡地,多沿不同等高线而形成梯田。不同于另外两个民系能够同时发展渔业和种植业,客家地区95%以上的农业产值依赖于种植业,多种植大米、花生和玉米等粮食作物。另外客家民系还注重经济作物的种植,在其所处的山区中种植如柑橘、柚、李子、香蕉、茶叶等适合垂直地区种植的作物。因此,梯田和果林是客家农业景观的主要类型。

3聚落景观差异分析

3.1宏观层次的比较——聚落群景观差异分析

在宏观层次上,聚落群景观的差异就与其所处的区位、地形地貌条件等有很大关联。从分布区位上看,三大民系虽然都处于岭南地区,但其分布的地区间的地形地貌条件相差较大。广府民系所处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有多种地形环境,其西北部为山区,中部和南部为水网密布的平原[5]。潮汕民系位于广东省东部沿海平原台地,其西北侧横亘着莲花山系,东为沿海平原,其内部有少量山地丘陵。客家地区位于广东的西北山区,地形起伏较大,平地较少。

三大民系的传统村落选址都注重自然环境条件,多选择近山、近水、近交通的地址建村。但根据地形地貌的不同,三大民系聚落选址也有各自的特点。其中广府民系受到珠江三角洲地区多变的地形影响,其聚落选址也有多种类型。有的分布于山间盆地,有的分布于山坡或高台地地区,又可以临近溪流、江河甚至临海,形成多样的聚落环境。潮汕民系定居点的位置受到沿海环境和福建文化的影响,更突出与海之间的关联,多沿着海岸线和沿海平原,多选择平地,少数选址于山坡。客家民系多为山地聚落,聚落选址与山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分布于各种高度的山区,但也逐步占据河谷盆地,如东江、梅江流域等。

从聚落群分布方式来看,广府民系多独立分布,潮汕民系聚落多集中分布,客家民系聚落多分散分布[6]。广府民系的核心区多为平原且水网密布,传统聚落多独立分布在平原上,并多沿河或夹河分布。由于广府聚落的农田类型以水田为主,其耕作半径较旱田小,所以其聚落间距离较小,聚落规模一般以20~50户为主[7]。潮汕地区由于人口密度大,其聚落的规模也较大,经常有上万人的村落。20世纪90年代的统计数据显示,“潮汕平原上遍布着3200多个村庄,每个村庄的平均人口超过2000人[8]。其聚落与聚落之间多采用密集式布局的方式集中建设聚居地,增加可耕地面积。每个村庄只有几百米到一公里的距离,聚落群密集连绵分布是这一带人口和居民点分布的一大特色。客家聚落多位于山区和丘陵地带,耕地面积有限,村庄必须分散分布才能有足够的农田供给聚落。其村落规模一般较小,多数聚落加上其周边的农田面积也小于两平方公里。聚落多选址于山谷盆地,多沿河谷盆地成串珠状分布(见图3)。根据相关研究,广府地区(珠江三角洲核心区)的聚落密度为每平方千米0.5~0.6个;潮汕平原地区聚落的分布密度最高为每平方千米0.7~0.9个[9];而客家所处的粤东西北的山区则较为稀疏,其聚落密度多低于每平方千米0.3个[10]。

3.2中观层次的比较——单个聚落景观间的差异

在中观层次,研究视角聚焦到单个聚落,单个聚落内部的聚居地与其周边的山、水、农田、林等自然环境要素共同组成了聚落的景观格局。从聚落景觀格局来看,三大民系的聚落均多注重聚落的风水特征,注重有山可靠,有水可依,即使没有山或者丘陵作为依靠,聚居地后也会种植茂密的树林。但不同民系又会有各自的特点。

广府聚落以梳式布局为主,宗祠在前方,民居在其后,建筑群组合都如梳子一样南北向排列成行,形成规整的聚落组团[7,11]。聚落组团的宗祠前方多为禾坪,禾坪前为风水塘。广府民系的聚落景观多由后向前形成“山林—建筑组团—基塘”的格局(见图4a)。

潮汕民系聚落以密集式布局为主,聚落多集中分布并成片发展,形成“农田—建筑组团—建筑组团—建筑组团—农田”的格局。其单个团块内部多以祠堂为中心,民居密集或梳式布局在祠堂周围,聚落建筑群多中轴对称,具有向心聚合性。聚落建筑群前方多有埕,埕前为水池,村后有风水林[12](见图4b)。

客家民系聚落以团围式为主,其聚落多分布在山脚处,建筑依山势布置,建筑前较为平缓的地带作为农田,总体形成“农田—建筑组团—梯田—山林”的格局。其聚落内部多以单独的围龙屋为单位,彼此之间独立分布,并三五成群的组团式分布。围龙屋依山而建,其前多建风水塘,其后则有风水林围绕。风水林多为果树和竹丛,作防台风和御寒风用,同时也能调节局部小气候(见图4c)。

3.3微观层次的比较——聚落建筑形制和色彩间的差异

广府聚落中建筑的主要形式为“三间两廊”,多座三间两廊式建筑成规整的梳式布局。其前方第一排的建筑为祠堂,多采用镬耳山墙,祠堂后的民居建筑多采用人字山墙。聚落建筑多采用青灰色,色彩淡雅,风格统一。

潮汕聚落中的建筑多以宗祠为中心向外发展,建筑平面形式变化多样,常见形式包括小型的“下山虎”“四点金”和中、大型的“三璧连”“驷马拖车”“百鸟朝凰”等。建筑立面形式也较为多样,凹肚门楼和五行山墙丰富了其立面造型。建筑色彩以白墙灰瓦为主,但装饰华美细腻,色彩浓重。

客家聚落中的建筑多以宅祠合一的堂横式围屋为主要形式,围屋之间彼此独立,又会三五成群的呈组团式分布。客家建筑基于以实用为目的的建筑选材,没有过多的加工和装饰,在色彩上着重展示素雅的材料原色,搭配多以青灰色、黄褐色为主,风格古朴自然(见表1)。

4聚落景观民系间差异因素分析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不同民系间景观的分异鲜明,究其产生原因与民系间的文化差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类迁徙不仅仅是单纯的空间位移,也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地域与环境的适应,还是一种文化的转移。不同类型的文化在转移与发展的过程中会形成不同的聚落景观。对广东三大民系的聚落景观成因,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4.1民系迁徙时序影响下的聚落选址

广东的三大汉民系均为从北方迁徙而来的汉族族体与土著先民融合而形成的,三大民系迁移时序的先后决定了其聚落选址的环境特色。广府民系形成于唐代以前,其先民较早进入岭南地区,占据了地理优势明显的河网密布的冲击平原和三角洲平原,地理环境利于农耕、商业交通和对外贸易。潮汕民系形成于唐宋时期,其族源主要从福建南部沿海岸线向南扩展,来到了潮汕平原,进行繁衍生息。客家民系在明清时期才最终形成,大多数客家人的祖先都是渡过长江以后,再从江西和福建的山区进入广东的山区。由于客家民系进入广东地区的时间较晚,所以只能选择条件艰苦的粤北山区作为其聚落选址地。

4.2移民生产技术影响下的农业景观

不同民系根据其原先族群所掌握的技术不同和選址环境的差异,从而形成了不同的产业发展类型。广府民系延续了北方汉民先进的稻作技术,立足于珠三角,地区水资源丰富适合稻作的发展。后因其对外交通贸易的发展,在明清时期其聚落的主导产业就以商品性农业为主,其农业经历了“稻田—果基鱼塘—桑基鱼塘”的发展过程。通过农业生产商业化,使珠江三角洲成为丝绸和丝绸工业的生产中心。商业的发展依赖水路交通的完善,又进一步促进了广府水乡聚落的发展。潮汕民系延续了闽海民系的亲海特性,善于海洋捕捞与渔业养殖,其农业产业构成早有“三分田,七分渔”之说。为捕捞与养殖鱼类、贝类等海产品,其村庄农田多有滨海的滩涂出现。客家民系多“循山迁徙”,使得其族群掌握了多种在山区生存与发展的生产技术。客家民系除了进行稻作的梯田外,还注重山区经济作物的种植。在客家民系的围龙屋后多有风水林,风水林和其后山岭上多种植各种经济果树、茶叶等。

4.3移民对环境的选择与改造影响下的聚落格局

民系的族群在迁移过程中往往选择自己熟悉的耕地类型进行移民。广府民系先民的迁移多经历过在江西、湖南等省份的周转生息,已经适应并熟悉稻作种植的广府族群,后继续南迁来到广东,并选择了适宜农耕和稻作发展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潮汕民系的先民经过福建地区的停留,已经掌握了沿海生存的能力,所以精通渔业和海洋捕捞的潮汕先民的迁徙路径多沿海,其聚落选择多临海而居。客家民系的先民在江西、福建地区的山区已经掌握了耕山技术,所以其在广东省内多选址于山区。

民系在移民过程中也根据其栖息的自然环境条件,进行适应性改变。广府民系所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气候潮湿、炎热,其聚落建筑多顺坡而建,前高后低,利于排水。聚落规整的梳式布局,利于通风,建筑间的冷巷和建筑内的天井,都利用冷热空气的对流,对其进行降温。潮汕地区沿海,其建筑多层高较低,并采用坚固的石材,来防止台风的侵害。客家地区处于丘陵山区,山多田少,建筑多沿山布置,尽量留出平整的土地给农田,聚落建筑后面的风水林能够防东北寒风和防止水土流失。

4.4聚落宗族体制与家庭结构影响下的聚落建筑形制

广府系的“重宗族轻家族”[13]造成聚落对宗祠建筑营建的重视而对民居单体的同质化和模块化建设倾向。广府民系的宗族文化,许多村以一姓或几姓为主,宗祠神庙多布局在聚落的前方,占据最重要的核心位置。潮汕民系在聚落营造过程中“家族与宗族”观念都有所体现,其聚落建设首先以宗族家庙为中心,左右护厝,外围为多个家族居住组团,具有强烈的向心性。其聚落内部建筑物密集,墙壁高,密封性强。客家民系强调家庭生活和“耕读传家”,重视文化教育和人才培养,围龙屋中间位置多为教育空间。客家民系保持着极浓厚的家族观念、宗法观念和传统道德观念,客家系的“重家族轻宗族”的观念,就促使聚落当中独立式宗祠较少,家祠则结合住宅布置,形成居祀合一的特色(见图5)。

5结语

广东三大民系的乡村景观在选址布局、聚落形态、建筑风貌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究其产生原因可知有以下四点:第一,不同族群由于其迁移时序的不同其能选择繁衍生息的环境就不同,先迁徙的广府民系就获得了最适合于农耕的平原土地,后迁徙的客家民系就只能在山区进行耕作。第二,民系在迁徙过程中既选择适合生产的土地类型,又会因地制宜地改变聚落的布局,适应气候与环境。第三,民系族源所掌握的生存技能和迁徙后的产业发展类型会影响其聚落选址、聚落规模与农业景观类型,如广府的桑基鱼塘、潮汕的滨海滩涂和客家的梯田果林。第四,民系间族群文化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建筑类型、建筑群风貌与聚落景观结构,如广府的宗祠引领,潮汕的向心布局和客家的宅祠合一等。

通过对三大民系乡村景观格局间的对比,可以找出各民系的景观特征,为以后的保护规划提供借鉴。通过对其景观特征产生原因的分析,找到产生与发展的规律,为以后的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广东卷[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2]傅晨,项美娟,宋慧敏.广东农业区域结构变迁:2000-2014[J].南方农村,2017,33(1):16-20.

[3]广东农业统计年鉴编辑委员会.2017广东农村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

[4]陈友义.试论地理环境对潮汕传统文化精细特色的影响[J].汕头大学学报,2002,18(4):93-99.

[5] 司徒尚纪.岭南历史人文地理——广府、客家、福佬民系比较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

[6]司徒尚纪.广东文化地理[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

[7] 陆琦.广东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8]黄挺. 潮汕文化源流[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9] 杨忍.基于自然主控因子和道路可达性的广东省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J].地理学报,2017,72(10):1859-1871.

[10] 孙莹.梅州客家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5.

[11] 陆琦.广府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12] 潘莹.潮汕民居[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13] 郭焕宇.广东三大汉族民系民居表征的宗族结构[J].人民论坛,2013(32):178-179.

[14] 潘莹,卓晓岚.广府传统聚落与潮汕传统聚落形态比较研究[J].南方建筑,2014(3):79-85.

[15]黃淑聘.广东族群与区域文化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6]王淑芬,张书远,戴彧.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初探[J].小城镇建设,2017,35(1):89-96.doi:10.3969/j.issn. 1002-8439.2017.01.018.

猜你喜欢
比较研究广东省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2019年“6·30”扶贫济困日活动倡议建议名单
“藏匿”与“炫耀”式景观中植物种植的美学比较
唐寅仕女画与喜多川歌麿美人画比较研究
中外数据新闻编辑流程比较研究
各国税制结构与我国的比较研究
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浅析媒介体制比较研究的框架设计和技术逻辑
2013年二季度全国各省市区玩具进出口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