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家里,上有95岁和94岁高龄的父母,下有两个儿子和他们各自的小家。我还有6个弟弟妹妹,以及他们都已三代同堂的家庭。偶尔聚全,我们全家共有48个成员,在当今社会,有这样规模的家庭不是很多。
家事繁多,千头万绪,件件重要,但关键是保持全家人的沟通和理解。有了沟通,有了相互理解,家庭里的事就容易解决,有矛盾也容易化解,家庭和谐就容易确立和保持。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有人协调。
在我们这个大家庭里,起协调作用的人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我父亲,另一个就是我。父亲是“总司令”,作为长子的我则是“联络参谋”。“总司令部”设在远在江苏淮安的父母家里,我通过国内国际长途,从北京与分散在十来个地方的“班”“排”,及在国内外执勤的“士兵”,保持联系与沟通。除去每年利用探望年迈父母的机会,与家庭里大部分成員有些短暂相聚外,我主要靠电话保持与每个人的畅通联络。此外还有电子邮箱和传真,联络方式可谓一应俱全,四通八达,而且属于“全天候”型。
我与家庭成员间的联络,有定时的,也有不定时的。定时的少,不定时的多。说定时,是因为多少年来,每周六早上7时,无论我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会与父母通上一次话。如果我不打电话,那个时间他们会始终守在电话机旁,一直等着电话铃响。但一旦接通,他们会马上说一声:“挂了吧,要花钱的。”
这样的电话,体现的是家人间的记挂,体现的是正常的也是难得的亲情,给我的经常是感动,是激励,所以我乐此不疲,坚持近20年。
(摘自《特别健康》2020年1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