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与防治

2020-04-08 09:35刘勤辉
农民致富之友 2020年6期
关键词:胸膜猪群传染性

刘勤辉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放线杆菌感染引发的一种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近年来随着我国生猪养殖产业不断向着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常常呈地方流行或爆发流行,造成的死亡率较高,给养殖场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本文主要结合作者多年来的工作经验,论述了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鉴别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宝藏镇位于江城县西部,地处江城、宁洱、墨江三县结合部,一镇接三县,因地下矿藏资源较为丰富,尤其富存钾盐而得名。宝藏镇只有一大规模的养殖场(海源牧业),农户大都分散饲养,牲畜存栏及饲养量不大,集中饲养的规模户少,绝大多数农户都是由一家一户散养为主。近些年,随着生猪产业进一步的发展,养殖密度不断增加,生猪传染性疫病的种类和危害程度逐渐呈现加大加重的现象。尤其是以蓝耳病、圆环病毒病、传染支原体肺炎等免疫抑制疾病为代表的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流行,使得猪群的身体抵抗能力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多种疫病常常呈混合感染继发感染,临床症状十分复杂,给疾病的诊断带来巨大难度。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威胁到生猪健康生长发育的一类常见传染性疾病,同时也是生猪养殖过程中很容易继发感染并发感染的疾病。在生猪养殖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的饲养管理理念,不能够做好猪群的科学免疫接种和饲养管理,造成猪群的整体抵抗能力下降,导致养殖场大病不除,小病天天发生,增加了养殖成本。

一、流行病学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可以危害任何年龄和品种的猪,其中對6周龄到6月龄的猪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该种疾病主要集中发生在育肥猪阶段,发病率和致死率在20%~100%。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传播流行和养殖场的饲养管理以及内外部环境有很大联系。患病猪和带菌猪是养殖场的主要传染源,健康猪和患病猪频繁接触,经呼吸道消化道感染致病原。另外健康猪通过接触被患病猪污染的各种养殖环境和饲养管理用具和用品,也会加大感染该种致病原的几率。养殖环境突然发生变化,圈舍通风环境较差,饲养密度扩大,长途运输,养殖环境发生突变,会加重该种致病原在猪群中的传播流行。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的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传播流行出现了显著的季节性特点,常发生于每年的冬春季节。临床上由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很容易和其他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混合感染加重病情,因此做好该种疾病的防范工作,对保证养殖安全有很大帮助。

二、临床症状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潜伏期相对较短,通常在1~2天,根据猪年龄的不同,抵抗能力的不同,主要分为了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最急性患病猪表现为突然发病,往往发生于发病初期,养殖场会有一只或几只猪突然发病,突然死亡,进而会造成整个猪群快速发病。发病初期患病猪体温升高,温度升高到41度以上,精神萎靡不振,采食量逐渐下降,食欲废绝,呼吸不顺畅,舌头外伸,并且分泌出大量泡沫状的内容物,在患病猪的耳朵和四肢末端,皮肤表面会出现紫红色的出血斑块,一旦发病会在短时间内死亡,具有很高的致死率。急性型患病猪体温升高到40~41度,精神沉郁食欲下降,表现为明显的呼吸道症状,从鼻腔当中流出大量带有血丝的鼻涕。急性型发病经过相对于最急性型发病时间较长,但常常会在发病3~5天内死亡,治愈率较低。度过急性型的患病猪逐渐转变成亚急性型或者慢性型。亚急性型或者慢性型临床症状较轻,死亡率较低,会成为养殖场的主要传染源。通常情况下患病猪采食正常,但身体严重消瘦,偶尔出现呼吸道症状,尤其是在运动或者早晨采食饲料时,咳嗽症状较为明显。当受到外界多种应急刺激影响时,患病猪的临床症状加重,死亡率升高。

三、病理学变化

将养殖场的病死猪解剖之后,可以发现病变部位主要集中在上呼吸道系统,尤其是肺部病变最为明显,呼吸道症状十分显著。病猪的肺部呈现双侧性肺炎,心叶、隔叶、尖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坏死病灶,并且患病部位和健康部位存在明显的分界线。在急性型病死猪的气管和支气管当中蓄积有大量的血液性、粘液和泡沫状的渗出物,并且病死猪表现出明显的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症状。病死猪喉头黏膜表面充血严重,肺门淋巴结肿胀。随着病情进一步延长,病变部位会蔓延到整个肺脏组织,整个肺脏器官会表现出明显的纤维素性胸膜肺炎。慢性病例发病时间相对较长,肺炎区域逐渐扩展并出现硬化现象。

四、鉴别诊断

在进行诊断过程中,需要做好猪副嗜血杆菌、猪支原体肺炎的鉴别诊断工作。猪副嗜血杆菌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除了在胸腔组织会出现病变之外,还会在患病猪的脑膜、腹腔、关节等处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猪支原体肺炎主要表现为肺部两侧出现对称性的病变或者肉样变化。结合鉴别诊断可以判定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五、防治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造成的死亡率较高。临床上应该筛选高敏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保证治疗效果。选择使用氟苯尼考注射液和环丙沙星注射液联合治疗。上午选择使用30%的氟苯尼考注射液,使用剂量为0.2mL/kg体重,下午选择使用乙基环丙沙星注射液,使用剂量为10mg/kg体重,上述药物每天一次,连续使用三天为一个疗程。同时在整个猪群的饲料当中添加盐酸土霉素,添加量为6mg/kg体重,连续使用一周,整群预防。通过应用上述防治手段,连续防控7天,病情能得到有效控制,没有继续出现发病情况。在今后养殖过程中,应该注重改善养殖环境,保证猪舍冬暖夏凉,控制合理的养殖密度,做好圈舍的卫生清理工作,及时清扫粪便,确保地面清洁干燥、整洁,保持圈舍良好的通风透光。强化整个猪群的饲养管理,控制合理的养殖密度,保证养殖环境安静,保证饲料营养价值,全面提高猪群身体抵抗能力。另外还应该注重做好养殖场的卫生消毒工作。在疾病进入流行高发期,应该增加消毒次数,养殖场内部环境每周坚持消毒2~3次,外部环境每个月坚持消除1~2次。

(作者单位:665904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宝藏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胸膜猪群传染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成人胸膜肺母细胞瘤1例CT表现
纤支镜胸膜活检与经皮胸膜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对比研究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猪群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