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
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动物防疫工作的有效開展,更加离不开动物检疫工作的强制性引导措施,只有达到“防检结合,以检促防”的效应,养殖业才会更加进入一个良性发展的快车道。笔者在基层从事动物检疫工作期间,经常会遇到很多人对检疫工作的开展持抗拒态度,深入了解以后,发现大多数人抗拒检疫的原因除了怕查出问题影响畜禽交易,更重要的是部分动物检疫人员的不负责任和原来残留的“门难进、脸难看”的工作作风有极大关系,随着工作作风的转变和基层人员责任意识的转变,抗拒检疫的事情逐年减少,这是值得笔者欣慰的事情。
在当前非洲猪瘟疫情的阴霾尚未消散的时期,产地检疫遇到了很大的瓶颈,原来产地检疫主要工作方式是到户检疫和定点检疫相结合,但现在养殖场户的生物安全意识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动物检疫人员到户检疫基本被拒绝,只有进行定点检疫,因此基层动物检疫人员对定点检疫场所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的把控尤为重要,既要做到控制染疫动物,又要做到检疫场所的生物洁净性,防止定点检疫场所成为动物疫病的集散场所。
一、笔者认为当前时期在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下,除了做好动物检疫的本职工作,还要做好提高养殖场户的养殖积极性方面的工作
1、引导养殖场户买卖生猪做好生物安全防护
当前养猪场户生猪养殖利润以120公斤体重计算,均价是28元/公斤,头利润可以达到1500元,利润依然在高位运行,当前利润下,引导养殖场户健康发展尤为重要,但由于非洲猪瘟的疫情影响,养殖场户的生产投入较以前确实更高,特别是风险和压力更大。笔者在基层动物检疫工作中,引导养殖场户合理规范动物流通,在进行猪只购入时详细了解购进地当前疫情流行态势,并通过外围实时了解交易对方的动物疫情状况;在进行动物生产资料--饲料、兽药的购入时认真做好场外消毒、登记工作;生猪交易时将场内猪只通过确定经过有效消毒的车辆运输到离猪场500米以外的地方与收猪车辆进行对接,并单向将猪只赶入收猪车舱内,待全部赶入,运猪车辆离开收猪车辆100米后进行彻底消毒,有条件的对对接部位进行火焰消毒,待收猪车辆离开收猪地点后,请非养猪人员对收猪车辆静止过的地方进行彻底打扫并火焰消毒,以避免引起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2、引导养殖场户认清养猪业健康发展必备要素
众所周知,传染病发生、发展并造成流行,只有依赖于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生产实践中,笔者积极引导养殖场户将三者的关系和如何做好三者的协调事项进行详细的分析,针对病死动物,必须做到及时运出圈舍放置于冷库或冷柜,及时申报保险公司,并由无害化处理公司专业人员进行处理;针对传播途径,直接接触传播依然是最大的传播方式,因此必须禁止新购猪只与原场猪只之间的直接接触,必须进行有效隔离,待达到隔离时间后方可并群,针对传播工具,如车辆和生产物资进行严格消毒,必要时必须使用火焰消毒;针对易感动物提高免疫力,免疫力的提高主要包括粘膜免疫功能的提升和体液免疫功能的提升和免疫器官活化功能的提升,粘膜免疫功能的提升除了特定抗原的刺激,益生菌、特定酶制剂的诱导也能起到一定作用;体液免疫的提升主要依赖于特定抗原的刺激,免疫器官功能的提升主要依赖于机体综合营养状况的完善。
二、动物检疫工作在养殖业健康发展中扮演的角色
动物检疫工作对百姓的餐桌安全的贡献毋庸置疑,在养殖业健康发展中起到了防止疫病传播的巨大作用,作为一名动物检疫人员,除了防止动物疫病向外传播的发生,还要积极协助养殖场户尽量避免动物疫病在场内的流行,虽然这看似和动物检疫没有关系,然而一旦养殖场户爆发疫病,首先会导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影响,同时部分养殖场户由于担心损失过大,会采取隐秘手段进行非法交易,导致疫病的传播。所以,作为一名动物检疫人员,应及时引导养殖场户健康养殖的方式方法和理念。
三、引导养殖场户积极检疫
在非洲猪瘟的影响下,养殖场户的生物安全理念有了较大的提升,随着近期违法交易的被处罚在网络环境中的传播,对养殖场户和养殖从业人员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养殖场户的检疫程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如何让养殖场户主动积极检疫一直是笔者追求的目标,笔者在长期的基层动物检疫工作中认识到,只有让养殖场户认识到检疫对他自身的重要性,并结合一定的奖励政策,才能使其主动积极检疫。
四、合理的规模化养殖对动物检疫的推动力极大
国家一直在引导合理的规模化养殖,笔者认为,只有合理的规模化养殖才能做到动物检疫工作的无缝开展,首先是规模化养殖场的违法成本太高,其次是由于规模化养殖场饲养环境及饲养管理水平相对较高,疫病的发生频率明显下降,检疫实施相对比较容易。针对养殖规模的界定,笔者在和基层养殖场户交流过程中,了解到在非全自动化的养殖场,一个养殖水平中等的工人管理30头母猪或者500头育肥猪最为合适,所以一个由夫妻管理的家庭农场,50头母猪、年出栏达到800-1000头育肥猪的规模最为合适,利益能最大化。
(作者单位:457400 河南省南乐县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