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
禄劝海拔在740-4000m之间,农作物以玉米、水稻、马铃薯等为主。其中水稻是农业生产重要作物,水稻种植效益对区域农业生产效益具有直接影响。但是水稻稻飞虱虫害的出现,对水稻种植效益造成了较大的威胁。因此,对水稻稻飞虱的防治进行适当分析非常必要。
禄劝县水稻每年种植面积在4.53万亩以上,而水稻稻飞虱为重大灾害之一,对水稻作物安全造成了较大影响。因此,本文以禄劝县水稻稻飞虱危害为切入点,阐述了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技术。
一、水稻稻飞虱危害
水稻稻飞虱主要包括白背飞虱、灰飞虱、褐飞虱等几种类型,其中褐飞虱、白背飞虱具有迁飞性,分别发生于海拔1400m以下水稻种植区、890-2000m范围内;而灰飞虱主要发生于海拔1400-1650水稻种植区。对于海拔在1800-2200之间的云南高寒山区,主要危害稻飞虱类型为白背飞虱,其常年迁入峰值在五次及以上。特别是水稻生长中后期,蔓延速度较快,控制难度较大,一旦防治不当,就会造成水稻减产,甚至促使个别水稻田出现“穿顶”、“绝收”情况。
二、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技术
1、加强农业防治
首先,考虑在稻飞虱主要危害杂交水稻,为消灭初始稻飞虱虫源,在农业生态系统格局设置时,可以在消灭稻飞虱越冬虫源基地的基础上,选择杂交水稻、常规水稻混合种植模式。
其次,根据现有水稻品种,可以选择耐虫性能优异且产量较高的水稻品种,如汕优、II优、D优系列杂交抗性组合,或者II优838、82-2抗性品种。在上述品种种植之前,应选择小块稻田进行相关品种抗稻飞虱能力测试,以达到良好的稻飞虱危害农业防治效果。
最后,恰当的肥料管理,可以在控制水稻秧苗贪青徒长的基础上,创造稻田蜘蛛等稻飞虱天敌生长环境,达到良好的稻飞虱防治效果。因此,在水稻种植期间,基于禄劝特殊的地质环境,应贯彻重施基础肥料、早施追肥、有机肥与复合肥轮流施加的原则,合理调控磷肥、氮肥、钾肥比例,保证中层肥效果。必要情况下,可以适当推迟氮肥施加时间,结合薄膜育秧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善水稻生长调节,为稻飞虱防治奠定基础。
2、应用高效低毒农药
针对稻飞虱的危害特点,可以选择对环境友好的高效低毒害农药,依据轮换使用、定量使用的原则,遏制稻飞虱病虫发展。常用的高效低毒害农药主要为24.5%噻虫嗪、18%呋虫胺悬浮剂、12.5%烯啶虫胺水剂、45%吡蚜酮、22.5%噻嗪酮、65%吡虫啉及复配制剂等。其中在24.5%噻虫嗪应用时,应控制每亩用药物剂量为1.5g,在白背飞虱若虫孵化高峰期、水稻齐穗时期,利用背负式手动喷雾器,每亩均匀喷施药液。需要注意的是,为保证施药效果,可以在施药前,向水稻田内灌入洁净水分,控制水稻田内水深在10.0cm左右,维持120h。在水稻田内水分自然下落完毕后,进行药物喷施。若需要与其他药剂联合使用,则应用塑料薄膜,将水稻遮盖隔离,以避免药液干扰对施药效果的影响。
在18%呋虫胺悬浮剂应用时,应在水稻抽水期,或者白背飞虱处于2龄-4龄若虫高峰期,在上午选择背负式喷雾器,利用茎叶喷雾法,每亩用18%呋虫胺悬浮剂20.0mL,与50kg水混合后,均匀喷施。
在12.5%烯啶虫胺水剂应用时,应选择有效成分含量为15-30g/亩12.5%烯啶虫胺水剂,在白背飞虱若虫繁殖期均匀喷施;而在45%吡蚜酮可持续分级应用时,应每亩选择35g与恰当水分混合,均匀喷施;在22.5%噻嗪酮、65%吡虫啉及复配制剂等应用时,可以每亩采用20g-25g,与60.0-65.0kg水分混合后,于水稻拔节孕穗期即第四代主峰稻飞虱低龄若虫发生高峰期,进行均匀喷施。
3、合理利用生物物理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主要是依托稻田生态系统,保护并利用蜘蛛、草蛉、鳥类、捕食性瓢虫、蛙类等稻飞虱有益天敌,降低稻飞虱危害。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在稻田内进行鱼类或者鸭禽类养殖,以进一步提高稻田生物多样性,达到良好的稻飞虱防治效果。除此之外,考虑到禄劝特殊自然环境,多数稻飞虱天敌无法在高寒冷凉地区生存。因此,水稻种植户可以选择昆虫病原微生物,如白僵菌、粉质拟青霉、环链拟青霉等,控制稻飞虱种群数量。
基于稻飞虱成虫趋光性,还可以利用频振式杀虫灯、黄板、太阳能杀虫灯,监测、诱杀稻飞虱成虫。在具体防治过程中,可以选择稻飞虱特别是白背飞虱成虫猖獗时刻,在没有风雨及月光的夜晚,将黄板悬挂在水稻植株6cm左右位置。或者每间隔一定距离进行太阳能杀虫灯、频振式杀虫灯悬挂,以达到良好的稻飞虱成虫、若虫诱杀效果。
综上所述,稻飞虱具有类群庞大、植食、体型小、迁飞性特征,其在每年十月份左右会进入热带、亚热带地区,对云南水稻造成重大危害。因此,为了最大程度限制稻飞虱对水稻作物影响,水稻种植户应根据冬季稻飞虱分布特点,结合区域水稻种植情况,综合利用农业、生物、物理、化学防治技术,构建全方位水稻稻飞虱防治体系,保证水稻稻飞虱防治效果。
(作者单位:651500云南省禄劝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