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防控技术

2020-04-08 09:35温娇娇
农民致富之友 2020年6期
关键词:赤霉病侵染花期

温娇娇

小麦赤霉病是生产过程中很容易发生的一种病害,又被称为红麦头麦穗枯,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在世界各地的小麦主产区广泛流行,常发生于气候潮湿半潮湿的地区。小麦赤霉病一旦传播流行,不仅会导致小麦大量减产,影响到小麦品质,而且致病菌产生的毒素还会对麦粒产生污染,威胁到食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随着南和县小麦种植产业不断向前发展,小麦赤霉病已经成为该地区的主要病害,每年4月中旬到5月上旬,发病率呈现升高趋势。本文主要结合南和县小麦赤霉病防治现状,分析了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和防空技术,现将具体研究内容介绍如下:

一、小麦赤霉病防治现状

小麦赤霉病是由气候变化所引起的一种典型病害,该种疾病主要在小麦的生长关键期发生,从小麦抽穗期到扬花期都可以发生,尤其是在扬花期发病率更高,在这个阶段如果遇到连续阴雨,或者田间湿度较大,光照不足,当田间平均温度超过15度,就会导致赤霉病的大面积危害。南和4月下旬到5月下旬,外界温度普遍超过21度左右,再加上这个季节降雨比较频繁,很容易引起阳花期赤霉病的发生。近些年随着南和式小麦种植结构不断调整,赤霉病已经成为威胁小麦健康生长的主要病害之一,在田间一旦爆发流行,不仅会造成严重的减产现象,致病菌繁殖生长,还会污染小麦种子,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近年来为了更好的防控小麦赤霉病,南和县将预防为主,适时用药,作为防治原则,小麦进入生长关键期,尤其是进入小麦杨花期之后,一旦遇到连续阴雨天气,积极组织农民群众开展药物防治,降低该种疾病流行发生的风险。近年来通过不断严重发现,赤霉病病菌已经对多菌灵产生了较高的耐药性,在药物防治过程中,如果连续使用多菌灵进行防控效果较差,推荐使用氯氰菊酯、戊唑醇、丙硫菌唑等药剂进行防治,能够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并注重合理轮换药物。同时积极推广应用机械药物防治技术,提高施药质量和防治效果。

二、发生特点

1、发病条件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典型的气候性疾病,致病菌需要在温度湿度适宜的条件下才能传播。小麦赤霉病的致病菌是多种镰刀菌,最佳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是,20~28度和80%。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的最佳萌发温度是28度。

2、传播因素

小麦赤霉病的传播流行和小麦品种,气候条件,田间管理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小麦品种选择过程中,品种的抗病性能与种植之后的发病率有直接关系。可以说河北省近些年推广种植的小麦品种,对该种疾病的抗性较差,这是导致赤霉病连续多年发生,加重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不同的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存在很大差异性,晚熟品种相对于早熟品种抗逆性更强,抽穗杨花不整齐的品种,相对于抽穗扬花整齐的品种抗逆性更强。对于同一个小麦品种来说,种植区域栽培条件栽培时间的不同,对赤霉病的抗性也表现出很大差异。另外,在很多地区,农民群众习惯长时间种植同一种小麦品种,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强,对小麦赤霉病的抗性越来越弱。另外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和传播直接受到环境温度和湿度条件的影响,当温度湿度分别达到25度和80%以上,子囊壳能够在短时间内繁殖,并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持续感染,加重田间发病。在小麦田间栽培过程中,播种日期选择不当,栽培密度过大,地势低洼容易积水,都会加重小麦赤霉病的传播流行。农民群众在栽培管理过程中不注重施入有机肥,盲目施入氮肥,大量施入氮肥使得小麦徒长,影响到田间的通风透光率,增加田间相对湿度,增加田间相对湿度。

3、危害症状

小麦赤霉病可以在小麦的苗期和抽穗期发生,主要造成苗枯、杆腐、穗腐等。小麦苗期感染赤霉病最后幼苗颜色逐渐变成深褐色或红褐色,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根部患病部位逐渐腐烂。危害较轻的,幼苗生长发育不良,危害严重的导致整株植株死亡。田间相对湿度升高时,会在病死小麦苗的患病表面产生霉菌层。小麦杆受到侵害之后,主要位于小麦穗下的第1节和第2节位置,发表初期在叶鞘上会出现褪绿状的斑点,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斑点逐步扩大,颜色变成浅褐色或者红褐色,发病严重时,整个部位全部枯黄,不能正常抽穗,严重的导致整株植株死亡。穗遭到侵染之后,先是在小麦的颖片和小穗上出现水渍状的斑块,颜色呈现浅褐色。随着病情进一步扩展,逐步蔓延到整个穗部,接着穗部枯黄枯死。

4、流行特点

菌丝体在植物残体中潜伏越冬,第2年3月下旬到4月上旬,繁殖出大量的子囊壳,成为侵染小麦幼苗初次侵染源,造成赤霉病的发生流行。当小麦进入到抽穗杨花阶段,指南可逐步成熟,借助气流风雨扩散,落到小麦的花器上,繁殖出分生孢子,对小穗进行多次侵染,一般在浸染一周之后,即可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并且会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小麦收获后,病残体会在腐生的植物残体上越夏,有时也会寄生在其他植物上。

三、综合防治

对于小麦赤霉病,应該采取综合防治手段,主要采用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

1、农业防治

小麦选种时,要结合本地区赤霉病的流行特点,选择高抗品种,同时避免在同一个地区连续多年种植同一个小麦品种,要定期更换优质小麦品种。另外在小麦种植之前应该做到科学选种,保证小麦种子的纯度,确保小麦能够快速进入杨扬花抽穗期,缩短治病菌的侵染途径,降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率。在小麦播种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控制播种密度,确定合理的播种日期,既不要过迟也不要过早,避开小麦赤霉病侵染的高峰期。小麦播种量的确定一定要结合小麦品种的生产特性和田间的综合地理情况,通常情况下每亩控制在1.67万株。另外还应该做到科学施肥,适当增施磷肥、钾肥,严格控制氮肥的施入量。避免施入过多引起小麦旺盛生长,促进麦苗健壮生长,提高小麦的整体抗性。进入降雨高发期应该做好田间管理工作,避免田间湿度过大,抑制致病源的传播蔓延。

2、药物防治

在始花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0%多菌灵盐酸盐(防霉宝)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霉威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60%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隔5~7天防治一次即可。齐穗扬花期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200倍液喷雾,每亩40kg,可以有效地防止病害流行。

(作者单位:054400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农业农村局)

猜你喜欢
赤霉病侵染花期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小麦赤霉病研究进展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大豆:花期结荚期巧管理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应用情况分析
Current status and challenges in sentinel node navigation surgery for early gastric cancer
芸薹根肿菌侵染过程及影响因子研究
甘蓝根肿病菌休眠孢子的生物学特性及侵染寄主的显微观察
容颜盛放,花期未至香谢凉
汉服有礼——陌上又花期,相思又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