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诚怡
秒针轻轻滑过零点,贺岁的声音却没有像往年那般此起彼伏。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先于庚子春节的脚步,短短数周便飞快席卷了各个城市,在我们看不见的世界里群魔乱舞,无情肆虐。
我所在的城市,也没能例外。
留在城里的人本就不多,小区里更是寥寥无几。自记事以来,我第一次觉得这个年过得如此孤独。一家人围坐餐桌,说好的要好好吃顿年夜饭,却各自握着一只大碗。没有人去菜盘里拣菜,因为分餐。妻子做了一桌好菜,夹在嘴里却没有往日的味道。父亲七十多岁,耳朵很不灵便,断断续续地听我们议论着什么,却接不上话题,只能静静地坐着发呆。忽然,他指着碗里的肉问我:“年前刚杀的年猪会不会有病毒?”我不知道怎么回答,心里有些酸酸的,还有一丝隐隐约约的痛。第一次体会到,父亲真的老了。若回到父亲当家的年月,安全问题是绝对不用我担心的,而今我当家了,却没法保障他的安全。春节联欢晚会的锣鼓叩在心上,却没有激情。沉闷的空气里,多了几分压抑和烦躁。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们仿佛被层层折叠,折叠了家庭,折叠了楼宇,折叠了这座城市。跨年,守岁,祝福,拜年……所有美好的问候和祝愿,都早已深深地藏入心底。
庚子时光的第一秒,就这样带着迥然的面孔,静静地潜入了千家万户。无意中想起神话故事里“除夕”的来历,不禁有些颤抖。2019-nCoV冠状病毒,难道就是那只叫做“夕”的凶恶怪兽吗?倘若如是,除了粘贴对联、燃放爆竹、高挂灯笼之外,我们是否还需要有更深的认识和思考,认识我们看不见却又真实存在的恶魔,思考我们为什么经历过2003年的SARS如今仍然手足无措?前方的白衣天使正在用他们钢铁般的躯体把患者从死神手里一次次抢夺过来,后方的我们,除了懂得珍惜,是否还应该再做点什么?
门外,社区工作人员在敲门,说有个通知,不便进门,给贴在门上。开门取下,是个注意事项的宣传单:勤洗手、戴口罩、不去人多处、不聚餐聚会。看看河南的宣传标语则更加直接:“今年上门,明年上坟”、“带病回乡不孝儿郎,传染爹娘丧尽天良”、“口罩还是呼吸机,您老看着二选一”……这些劳心费力的提醒和劝诫,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本该具备的最基础的防范常识。
庚子时光,没有因为2019-nCoV而驻足。微信里,亲人、朋友、领导、同事开始祝福来年吉祥顺利,不停地恭喜发财,但是有句话,每个人的心里都很明白却没有说出来: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春节,在惶恐和不安中沉沉入睡。我所在的这座城市,也摁下了暂停。交通管制、路口封堵、长途班車停运、公交地铁调整……街道不再繁华,马路开始寂寞。没有风,一切都仿佛凝固了下来,城市不再繁忙,静如止水。十字路口的红绿灯似乎打着瞌睡,路上没有了主角。孤独和寂寥,触手可及。
大年初一那天,天空阴沉沉的。中午时分,居然飘飘洒洒地下起了雪。雪花很大,很罕见,如同一团团撕碎的棉絮奋力地抛洒下来,与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一样,让人觉得如梦一般,很不真实。2020年的第一天,没能给人留下美好的回忆,反而让人记住的,却是挥之不去的“谁与谁接触了”、“谁又感冒发烧了”、“药店的口罩脱销了”……每个人的手机都在不停地刷屏,放下,再刷屏,再放下,自23号武汉封城以来,500万人的去向成了最揪心的事情。网络上,不停蹦出的疫情消息不断刷新了头条。
居家隔离,是最简单实用的防疫方式。这个春节假期,铭刻在心的事情莫过于量体温。睡醒量,中午量,晚上睡觉前还要量,量得满脑的神经都变成了水银,不断地注入了体温计,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偶尔发现比平时略高了0.1度,心脏就吭哧吭哧提到了嗓子眼,胸口就开始莫名其妙地不舒服。
这个春节,让我们记住了每天不仅要扫地拖地抹桌子,还要消毒;这个春节,也让我们记住了分餐的重要,洗碗还需将餐具煮沸;这个春节,更让我们记住了不但要勤洗手,还要多挤些洗手液,五指交叉,上下用力搓揉。
很多事情,说不上是好还是坏。按照原来的收假计划,现在早已经上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使收假时间一延再延,截至目前,公司仍没有明确上班时间。待在家里不用上班,原本是人生最惬意的事情,可真的待在家里不出门也不见人的时候,不用两周,身上就开始发痒。但我们无论如何得至少待在家里两周,专家说了,病毒的潜伏期为7~14天,要对自己负责。宅在家里的时间里,总觉得缺了些什么东西,如同菜里忘了搁盐,没有味道,很不舒服。不禁怀念起上班的日子来,上班很好!
早上八点半,我戴了口罩,开车出门。今天,我值班。路上空荡荡的,天空的云层有些厚实,太阳躲在了云的后面,仿佛一团蜡。阳光很苍白,淡淡的,烛光一般。行驶了很久,看见路上有一辆电动车,送水的。道路两旁,一串串的红灯笼,照片一样地挂在树枝上。天空中偶尔飞过一只麻雀,它正卯足了劲,急匆匆地赶路。
到了办公楼的门口,登记,检查,测温。进入办公室,简单处理了事务。同事、领导,全都被口罩遮得严严实实。打个招呼吧,大家的眼里都透露着无奈和不安。互相看不见脸,只能用眼睛说话。没了言语和表情,这个世界真的很简单,清澈至极。
在这样特殊的日子,总会有一些关怀令人感动。
期间,有同事递来一杯饮品。饮品的样子看起来有些不雅,可我却欣欣然,心向往之。不用说,是大锅药。在特别的日子里,好心的同事用电饭煲噗嘟噗嘟熬了大半天,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熬制出来的,据说是权威部门刚刚公布出来的一号配方。
期间另有同事端来了一碗馒头,说自己做的,微波炉刚热过。我习惯地抓起一只,却触电般地放了回去,——呵,忘记摘口罩了。
正要摘口罩的时候,却又突然没了胃口。
——我想起了大楼门口帮我测量体温的保安大哥和正在收拾垃圾的阿姨。
保安大哥五十来岁,眼镜加口罩都没能隐藏住他的年龄。为了方便工作,他把原本佩戴好的手套脱了下来,干脆徒手上班。严重的散光,使得他在给外来人员测过体温后,不得不把眼镜取下来,眯起眼睛读数,然后小心记录,之后再次戴上眼镜。一戴,一取,再戴,再取……如果来人真的携带病毒,我不知道那将会是怎样的后果。
门口那个正在收拾垃圾的阿姨,本来就很瘦弱,工作服缩水后又短去一截,于是,当她弯腰倾倒垃圾的时候,便漏出了半条手臂。转过身来的时候,我注意到她佩戴的是平日里用的很普通的防尘口罩。听同事说,她的女儿在医院上班,公司发的N95,早给了女儿。
这场灾难,让物业服务这个行业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当我们都把门关上,封闭在家隔离的时候,他们却义无反顾地开门逆行,在无声的世界里忙碌着,用心与心交流,用生命去捍卫生命。也许,面对危险,只有身临其境,才不会惧怕。因为重托在身,所以坚强有力;因为肩负责任,所以坦然面对。
我把准备半天一换的备用口罩,悄悄塞给了她。
……
数着日子过日子,终于从岁末数到了立春,也终于立了春。
园区道路上,有同事们在跑步。口罩背后,他们在相互点头示意,有人还挥起了手臂,相互问好。阴霾正在逐渐消散,所有人都在加油。灾难必将过去,生活定能美好如初。
桌上,电脑旁的手机显示有信息。点击,收到微信好友送来汤圆一碗。
——元宵节,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悄然到来。
岁月无声。
责任编辑:谢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