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优质水稻配套栽培技术探究

2020-04-07 10:39朱小明
南方农业·中旬 2020年7期
关键词:品种选择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

朱小明

摘 要 产业结构改革的不断深化,推进了农业生产自动化、现代化的改革进程,在提升了农业种植产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环境的负担。除虫剂、除草剂、化肥等化学物质的应用不合理、用量过高等问题,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降低了粮食的品质,也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现阶段,在水稻种植实践过程中,采用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已经成为推进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平衡生产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水稻;品种选择;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0.013

水稻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与小麦共同占据了主食类的绝大部分比例。在采用无公害技术进行水稻种植的过程中,应规范应用配套种植技术,从选种与育苗阶段出发,做好施肥、浇水等管理工作,选择科学、危害较低的病虫害防治手段,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农业产业的绿色、健康发展夯实基础。

1 种植准备工作

1.1 品种选择

在种植品种的选择方面,应综合考虑种植区水源、降雨、光照、地质等方面的条件,同时参考经济成本、农业结构、技术手段等确定品种,选择口感好、味道佳、效益相对较高的优质水稻。

1.2 育苗处理

在育苗阶段,通常依照稀播育壮的原则,结合自然条件,确定实际播种时间。在育苗过程中,播种密度通常为200 g·m-2,使用塑料盘育苗。同时,可以使用80% 402抗菌剂3 000~4 000倍液进行浸种消毒,籼稻稻种浸种2 d,粳稻稻种浸2~3 d,预防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1]。

1.3 确定播种时间和密度

种植人员应结合作物种性、自然环境、种植条件等确定播种时间,按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开展播种工作,规范无公害配套耕作技术,从整体角度出发,做好种植安排。在种植早稻时,可以适当早播;为保证单季稻的种植品质与效率,应尽力避免作物在高温期抽穗、扬花,可以选择5月下旬播种;晚稻以防止翘稻头、确保安全齐穗和达到增产增收目的为前提,播种时间应根据晚稻品种的全生育期、前作栽培等确定,时间范围通常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每667 m2播量标准为:常规稻40~50 kg,杂交稻12~15 kg,可依照温度变化、秧龄等条件进行调整。

1.4 平整田块

对田块进行平整与深耕是水稻播种前的重要准备工作。在选择秧田时,应尽量满足向阳、背风、土质松软、排灌便利的条件,并提前进行整地。现阶段,田地平整的方式包括水耕水整、干耕干整等。在土地平整的过程中,应清理种植区的大土块、石子、杂草等障碍物,保证种植区土质条件达到种植标准。在完成土地平整后,应施加底肥,主要是有机肥,辅以磷肥、钾肥等,每667 m2稻田一般施750~1000 kg农家肥、30~40 kg过磷酸钙以及10 kg氯化钾,提高种植区域土壤的磷钾含量,为秧苗的健康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同时还能提高植株的抗病、抗逆性能。叶期前施好断奶肥,移栽前3~5 d施好送嫁肥。单季稻、晚稻的移栽秧龄应根据田块可种植时间、移栽叶龄等方面的要求灵活控制[2]。

2 田间管理

2.1 密植

在壮秧移栽的过程中,插秧密度通常为:行距控制在24~27 cm,穴距间隔16 cm,每667 m2设1.5万~1.7万穴,每穴种植数量为3~4株。插秧深度不宜超过3 cm,只要插稳不倒即可。要做到早插、浅插、匀插,以促进秧苗早生快发。

2.2 不同生长时期水肥管理

2.2.1 分蘖期

田间灌溉应以间歇性灌溉为主,在保障根系供水充分的同时,促进蘖的生长。在插秧后3天内,薄水灌溉,然后复水。分蘖后,进行晒田,以减少无效分蘖,利于低位分蘖成穗,促使根系下扎,缩短底部节间,提高群体通风透光和抗倒伏能力。在施加充足基肥的基础上,严格控制分蘖期的肥料追加,一旦叶色出现褪变,应每667 m2按照3~5 kg的标准追施尿素。

2.2.2 长穗期

在水稻植株分化时,应维持水层深度,按照后水不见前水的方式进行田间灌溉[3]。在复水后,植株稻穗生长至3~4 cm时,追施尿素、硫酸钾等,提升植株的成穗率。如果长穗期在高温多雨时节,在病虫害治理的过程中,应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加强田间栽培管理,对植株生长状况进行追踪监管,一旦发现症状,应使用无公害手段进行治理,控制病虫害影响。

2.2.3 结实期

种植人员应重视结实期田间水分管理,保护根茎、叶片的供水充分,合理延长灌浆时间,提升单粒重量。在齐穗后,灌溉以湿为主。黄熟期后,应控制脱水时间,提前7天左右断水。成熟期一般不施肥,但齐穗后叶色明显变淡,可每667 m2施1 kg尿素或喷施叶面肥。病虫害防治与长穗期相同。

3 水稻无公害配套病虫害预控的主要技术

3.1 病虫害的物理与化学防控手段

现阶段,无公害种植技术中,常见的防治方法包括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其中,物理防治是指通过设备、人工等方式对病虫害进行预防与处理,如根据害虫趋光性特征,利用杀虫灯对害虫进行灭除。化学防治主要是对各种病虫害施加规定的药剂,实现对病虫害的防治。任何化学药剂中都含有较多的有害物质,为此,应选择合理的用药类型、药量以及喷洒方式。在喷施药劑时,保证田间水层处于3 cm以上,药剂浓度、比例合理。在配药时,严格按照使用要求、种植条件等进行,最大限度地避免环境污染影响。

3.2 常见病虫害的具体防控技术

3.2.1 叶稻瘟与穗稻瘟

叶稻、穗稻瘟是水稻种植主要病害类型,在防治叶稻瘟时,1)每667 m2选择20%三环唑兑水45 L喷洒;2)每667 m2喷洒30%洁苗乳油兑水45 L。穗稻瘟的最佳防治时期是水稻破口期,每667 m2利用浓度是75%的三环唑药物30 g兑水45 L喷洒,间隔7 d喷洒一次,持续21 d左右。

3.2.2 常见虫害防控

目前,对水稻种植为害较大的虫害类型包括稻飞虱、稻螟虫等,为有效对虫害进行控制,种植人员需要提前进行预防处理,加强监管,做好观测记录,发现感染症状时应及时采用化学、生物、物理等手段进行控制。针对水稻稻飞虱进行防治,每667 m2可以采用浓度为25%的优乐得粉剂30 g兑水45 L喷洒。除此之外,稻螟虫也会导致植株心蕊枯萎,出现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等问题。在防治稻螟虫时,可以在细土中拌合巴丹原粉,然后采用播撒的形式进行处理。此外,还可以每667 m2选择50%浓度螟怕粉剂兑水45 L喷洒。

4 结语

当前阶段,水稻栽培与管理技术的不断提升,在增强了水稻生产效益的基础上,也推进了农业产业生产结构的优化升级。在农田种植与管理实践中,合理运用无公害配套技术,利用规范的栽培技术与低毒、低害的病虫害防治手段等,能够在保证种植综合质效的同时,避免病虫害对水稻种植产生的不利影响,是现阶段绿色稻米生产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 唐伟峰,王美华,周光怀,等.探究水稻无公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南方农业,2019(20):41-42.

[2] 耿维.试论无公害优质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9,39(6):120-123.

[3] 黎宾.关于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9,39(4):147-148.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品种选择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
南阳盆地绿色小麦种植田间管理及技术推广分析
抢种暮春
胡萝卜高产种植技术
早实核桃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