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德智体美劳之美育课程体系探索与构建

2020-04-07 16:13段昌东范琦余潇潇曾冉
科学大众 2020年1期
关键词:实践活动工匠精神

段昌东 范琦 余潇潇 曾冉

摘   要: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美育教育做出了专门的安排和部署,但美育课程体系研究还不够系统、全面。文章在总结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析以“工匠精神”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之美育工作为重心,构建符合高职院校特点、融入工匠精神的美育课程体系。

关键词:工匠精神,美育课程体系,实践活动

1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1.1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学生审美教育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改进美育教学作出重要部署,全会提出了“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71号),进一步加强和推动美育工作,但美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些地方和学校对美育育人功能认识不到位,重应试轻素养、重少数轻全体、重比赛轻普及,挤占美育课的现象仍然存在。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建立多部门美育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推进实施艺术场馆建设、高校公共艺术课普及、高校美育示范引领、学校艺术精品、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和艺术教师补充与提升等新时期学校美育“六大工程”,推进高校与地方政府开展校地合作,成立“川江号子研究传承基地”“川剧研究传承基地”等校地美育联盟,加强教育、文化、宣传等部门合作,通过联合组织川剧院、交响乐团到校演出,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巴蜀书画传承系列活动等方式,凝聚学校美育工作合力。

1.2  构建多方协同育人的工作机制

学院建立了美育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学院党政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把美育作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任务,纳入学院的重要议事日程,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任务。为全面落实美育工作的各项工作,学院将美育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中,明确工作目标,制定了考核评价细则。人事部门负责美育师资的编制、招聘、待遇等工作,教务部门负责美育课程开发与引进、组织与实施、监管与评价等工作,财务部门负责美育工作的科目预算和资金执行等工作,学生工作部门负责社团组织建设、社团内容开发、学生思想引导等工作,新闻宣传部门负责先进事迹的宣传和校园氛围的营造,各教学单位负责实施各项工作任务,形成了学院统一领导、教学管理部门协调推进、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教学单位主体落实的协调工作机制。

1.3  工匠精神和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一致

找到工匠精神和美育教育的切合点、融通点,实现两者的目标。笔者认为新时代的“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以及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在日常的教学培养中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工匠精神”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激发和促进作用,要始终秉持爱岗敬业是职业精神的根本、精益求精是品质精神的核心、协作共进是团队精神的要义、追求卓越是创新精神的灵魂,培养学生成为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尽善尽美的能工巧匠。在抓好美育工作时,学院牢记初心使命,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的方方面面和各个环节;把握时代特征,强化具有四川特色、巴蜀地域、民族文化的传承,引导蜀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课堂;弘扬中华精神,将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党内先进文化纳入课程体系,用政治铸魂、用思想育人。

2    目前美育工作主要存在问题

当前开展的美育研究较少,部分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更多的是在美育课程设置方面的举措和建议,对美育课程系统的、成体系的、理论实践相互融合的、多部门协作配合的全面研究很少。美育课程在高职院校实际执行过程中,更多的是美育课程设置不齐全,课程独立,美育课程之间缺少关联性、互补性。更多的是理论课为主,很少或者没设置实践课程,或者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脱节,未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当前对美育课程或美育工作的研究,更多是从重要性、认识等方面的一些概念化研究,对高职院校在美育课程体系建设方面的实际操作性不强。

坚持立德树人,遵循美育特点和学生成长规律,通过美育课程建设、师资培养、设施配备等至关重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当前的成果更多的是强调政策文件的引导和时代背景,对美育课程系统的、成体系的、理论实践相互融合的、多部门协作配合的全面研究很少,更多的是以理论课为主,很少或者没设置实践课程,或者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脱节,未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特别是缺少高职院校实际落实过程中经验分析总结、缺少对学生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缺少对美育课程体系和活动载体的研究。

3    美育課程体系的创新与构建

3.1  构建独具特色的美育课程体系

美育课程主要由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组成,理论课程主要由线上资源、线下课程构成,实践课程主要由校内社团活动、校外实践基地、高雅艺术团体等进校园等构成,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此外,课程内容结合专业特点和四川传统文化,充分利用课堂、课余、社团、生活等空间,构建独具特色的美育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美育课程体系构建流程示意

3.2  美育课程理论构成

美育课程建设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开齐、开全规定的课程,在课程设置上,更加注重美育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更加注重美育课程的艺术实践,培养具有审美修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美育课程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德智体美有机融合,围绕国学经典、地方特色、文化传承和综合素养等方面,学院开设了“线上+线下”的模式,线上课程有“宋崇导演教你拍摄微电影”“媒体创意经济:玩转互联网时代”“透过性别看世界”“突发事件及自救互救”“创业创新执行力”“大学生创业导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华民族精神”“微表情识别·读脸读心”“调酒艺术”“世界建筑史”“人生与人心”“艺术鉴赏”“名侦探柯南与化学探秘”“恋爱心理学”“穿T恤听古典音乐”,线下课程有“篮球”“烹饪(川式卤菜拌菜方向)”“影视鉴赏及后期特效制作”“音乐鉴赏”“体育游戏”“中国茶艺”“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等。

3.3  美育课程实践构成

学生社团建设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方面至关重要。学院成立了24个社团,社团成员485人,其中艺术类的社团5个,分别是话剧社、合唱团、民族文化交流协会、“承华汉社”(汉服文化社)、Beatox社。学院社团组织制定有完整的团员招收、培养的制度,每个社团指派了指导教师,邀请校外专家参与指导。学院为社团提供了固定活动场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艺术社团的日常训练和演出活动,学院奖社团活动纳入经费年度预算,保障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

学院积极创新美育课程的形式,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组织开展了具有新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学生特点的美育活动形式。学院每年举办了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并与开设的艺术课程相映衬,将原来分散的活动项目进行重构,注重时代特征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注重专业社团发展与创新创业工作的结合,打造涵盖所有学生的活动,形成“月月有主题、季季有重点”的内容体系,举办的活动具体如表1所示。

4    美育课程的独特作用与价值

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对美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辟论述,唯有入脑入心、对标对表、育人育魂。美育教育是德智体美劳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一环,在教育全局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培育大爱之心的核心,具有独特作用和价值所在。

4.1  促进文化繁荣、提振文化自信的价值与作用

学院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线,围绕庆祝教师节主题,明确描画家乡、礼赞祖国、歌颂成就等艺术创作主题,开展“最美教师”等主题活动,凝练美育资源、弘扬尊师传统、厚植爱国情怀,切实增强文化认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4.2  彰显特色、凸显地域之美的价值与作用

强化巴蜀地域和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举办川剧进校园活动,表演《变脸·吐火》《天女散花》《滚灯》《琵琶》等经典节目,艺人优美的舞姿、精湛的技艺和诙谐的表演方式,掀起了校园观赏热潮,全体观众被川剧的独特魅力和绝技所折服,提高青少年学生的艺术修养。

4.3  创新实践、熏陶个人之美的价值与作用

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并与开设的艺术课程相映衬,创新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促进美育和劳育有机结合,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美育的实质,就是以德育之美、智慧之美启迪学生,以体育之美、自然之美感染学生,以生活之类、劳动之美历练学生,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帮助学生用“真、善、美”去改造自己、改变世界。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EB/OL].(2015-09-28)[2020-01-1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9/28/content_10196.htm.

[2]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EB/OL].(2016-06-22)[2020-01-10].http://www.moe.gov.cn/s78/A17/A17_ztzl/ztzl_gbmyjy/myyj_gdss/201709/t20170911_314135.html.

[3]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2014-01-14)[2020-01-10].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794/moe_795/201401/t20140114_163173.html.

[4]方琳宇.论新时期高校美育工作的重要性[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6(3):88-91.

[5]邓文太,朱强.对高校美育工作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1997(4):12-13.

[6]刘浔.高校辅导员大学生美育工作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12):86-87.

猜你喜欢
实践活动工匠精神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研究
在过程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