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石头城》为例谈作文教学的时空建构

2020-04-07 04:12李江超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2020年9期
关键词:石头城空城故国

李江超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刘禹锡《金陵五题》组诗的第一首《石头城》,教师在备课中可以发现,可以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案例。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通过对文章的深度学习,发现这篇文章对于写作教学来说同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教师不要采取传统的方式对诗歌进行分析:或是挖掘诗歌的情感、或是分析诗歌意象等。这显然会掩盖其内在价值,只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演绎和说理,缺乏创造,这启迪我们要探索文章的创新应用的途径。

一、由点到面的视角转变

起句“山围故国周遭在”,诗人的视点在高处,采取了一种俯视的角度观照“故国”的全局。“山围”是一种被众山围蔽的横向空间,广阔但不高旷,视线的流动方向不是从原点向外的散发,而是一种从四方逆向归往原点的收缩。于是,这夜晚的群山的绵延冷峻便在诗人的视觉里造成了一种紧张、压迫和凝重感。“故国”虽是一个空间的节点,作者隐去了漫长的历史变迁,视线聚焦在当下,但“故”字却包容了无尽的历史时间、无尽的世事变迁。在这样一个时间与空间交融的意象里,诗人为我们建构的是一幅浓缩了悲凉的沧桑画面。“周遭在”意为处处都在、无处不在,一方面强化了“山围”的压迫凝重感无处不在,另一方面也强化了“故国”的沧桑感处处都在。这种时空中的感触虽然是静止地存在着,却有着无比强大的冲击力,它强烈地冲击着诗人的视觉和心灵,点面的转化为文章增添了动感。

点, 就是具体的典型事例;面, 就是概括的综合材料。有点没面, 容易把问题写孤单;有面没点, 将使文章显得太空洞;点面结合, 才能把问题写厚重。以《石头城》为例,点面结合的动态变化,使得其描写极具趣味性和意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仿写,无疑能够增加文章的色彩。从周遭景致的描写出发,扩充到故国山河的全貌,不仅带给读者视角冲击,更加丰满文章的内容,使得所绘之物有脉络变化,富于动感。经过这样的过程,学生不仅对本文的内容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写作能力。

二、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

真正的“诗美”要想让学生真正体味到,究其根本,我认为教师应该摒弃对诗歌题材和体裁“贴标签”的做法。鉴于此,教师从语言本身出发分析解读诗歌,带着学生从诗歌本体出发,结合意象,层层深入探究诗歌真正的美,能够启发学生探索写作的原貌。其时空架构的安排选择,动静的拿捏变化,都可以从中窥见一二。

“潮打空城寂寞回”,这依旧是一种空间上的建构。“潮打空城”,潮水在诗人的视线中流远又折回,诗人的观照角度从前句的静态转向了动态。这里固然包含着一种时间的节奏,只是这节奏的间隔很漫长,也让潮水“打空城”的声音显得更加沉重了些。“空城”与“故国”一样,在一个压抑的空间里包容着无尽的历史沧桑感,同时,这“空”字也让沉重的拍打节奏声具有了回声般的震慑力,直击内心深处。而“回”字则更进一层,将这种拍打的节奏无限的循环延伸下去。此时诗人的视点选择在了城外,(于“回”字可见)对于诗人而言,这是从凝重心情中的一次逃离,诗人试图逃离那个由压抑空间和沧桑感构筑的境地,但那寂寞翻涌的“潮水”又紧跟着扑面而来,与前面压抑紧迫的围困一样,无论是压过来,还是扑过来,都注定了这样的时空是无法避让、无法逃脱的。于是,“寂寞”的不再只是那怅然若失的潮水,也不再只是那繁华已逝的空城,诗人的那颗被无穷无尽压抑、紧迫、凝重、悲凉感所重重围困冲击着的心灵,那颗极力向外拓展但又无法逃脱的心灵才是最为“寂寞”的!品读至此,我们便可以这样说:这首诗绝不是一首简单模式化的怀古诗,它有着怀古诗有的历史兴亡的感伤,但也同时饱含着一种诗人心灵的自伤。

静中有动能更加显示环境的清幽迷人, 动中有静能更加显示景物的灵动。阅读的时候,注意哪些讲的是事物的靜态, 哪些讲的是事物的动态,就能对文章内容理解得更全面、更深刻;平时观察注意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作文时就能把内容写得更具体、更准确。教学《石头城》时, 我们可以特地选择作者有关动静转变的诗句描写,从诗句分析开始就引导学生关注动静变化,让学生在赏析诗句的同时得到写作上的灵感与启发,使自己的写作在无形中发生微妙变化,对写作有新的认识。

三、融通古今的行文意识

后两句“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诗人的视点又回到了城内,(于“来”字可见)站在“女墙”上,在延续了横向展开的空间里,诗人又用“月”的相顾建构了一种缓慢的时间节奏。在这样的时空中,“山在、潮在、月在,唯六国不在,仅空城在”——诗人的兴亡感慨“遭遇了”自我心灵的感伤,于此情此境便倍显得悲凉。而“旧时月”的出现却又接通今古,更将此刻的凄凉推向无穷,置于无穷无尽的时空之中,于此诗人的情便至“凄绝”之境了。

古今问题, 是学习古诗词无法回避的问题,对此把控好之后运用于作文之中,不失为一大特色。一方面, 古今之间具有融通的可能性,它存在于人性共通的基础上,另一方面,古今融通有助真正理解诗词的本意, 激发文章蕴含的深沉细腻的情感, 引发读者更深刻的共鸣。把控好《石头城》行文的时空变化脉络后,我们有必要在实际的教学中贯穿一条主线,教给学生古今融通的行文意识,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抒发作文中的情感。

猜你喜欢
石头城空城故国
黄鹤楼下
泰国·曼谷
寻访朱元璋的“石头城”
论中原石头城度假区资源特色与发展战略
伤心人别有怀抱
故国·青铜
石峡古堡客栈长城脚下“石头城”
空城
不太饿
月光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