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经验视域下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结与解

2020-04-07 03:38陈林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11期
关键词:幼儿园

陈林

摘要:关键经验是幼儿在活动中获得的具体的可操作的学习经验,具有直接获得性、生成发展性、发展连续性和通过主动学习的方式获得等特征。在关键经验的视角下,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现实之结主要有:活动目标对关键经验的生成发展性的把握缺乏准确性;活动材料对关键经验的直接获得性把握缺乏灵活性;活动内容对关键经验的把握缺乏连续性。针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活动目标注重预设与生成,准确把握关键经验的生成发展性;活动材料投放注重多元性,灵活把握关键经验的直接获得性;活动内容以幼儿的兴趣爱好为核心,注重关键经验的连续性的解决路径。

关键词:关键经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

美国高宽课程将能促进儿童进一步发展具有关键作用的经验称之为“关键经验”,其核心理念即是“让儿童在主动获取关键经验中学习”。[1]它主要描述的是学前儿童社会的、认知的、身体的和情感的发展状况,强调儿童主动获取学习经验,也是儿童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2]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开展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让幼儿在与具体操作材料互动的过程中促进身体、认知、情感以及社会性的发展。因此,学前教育活动非常重视儿童获得必需的关键经验,并以关键经验作为制定活动方案的标准及活动评价的依据。[3]本文将从关键经验的视角出发,探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中的不足,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我国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经验,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关键经验的内涵及特征

关键经验源于美国的高宽课程,是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经验的梳理,是高宽课程组织教育教学内容的框架与线索,也是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4]关键经验是幼儿在活动中与材料互动,直接获得的身体的、认知的、情感的以及社会性的学习经验,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反复出现的经验,是幼儿所处年龄段应有的、必要的经验,是其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5]关键经验本身具有教育目标的属性,可以为幼儿教师设计教育活动提供基本的指引。成人通过对关键经验的研究,能够更好的了解幼儿,为其创设积极主动的学习环境,围绕关键经验开展适宜的学习活动,激发幼儿的内在学习动机、兴趣,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和积极发展。

关键经验具有直接获得性的特征。[6]经验通常是指感觉经验,即人们在同客观事物直接接触的过程中,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关于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认识。[7]皮亚杰曾说:“经验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8]3-6岁的儿童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通过操作具体的材料,与人、事件和材料相互作用来获得相应的知识经验。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只有幼儿自身亲自参与和体验活动,与材料和他人进行互动才能够获得具体的经验,从而形成抽象的知识概念。

关键经验具有生成发展性的特征。高宽课程中的关键经验由最初的八大领域49条发展到现今的十大领域58条,数量上的增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关键经验的内容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幼儿园教育活动不应该只根据静态的书面文件,如教材、教学指导纲要等来设计,更应该依据教师与幼儿在真实的教育情景互动中生成的经验以及幼儿在活动中可能会获得的经验来设计,教师与儿童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内在需要与动机,而且能不断地创造性地解释生活中的事件,从而进一步丰富幼儿的关键经验,促进教育内容的生成。

关键经验具有发展连续性的特征。[9]关键经验的形成是一个连续性的、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每种经验的形成不仅与过去的经验相关联,更与现在的和未来的经验相关联,它是过去、现在和未来相互作用的结果。关键经验的连续性特征要求教师在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时候要遵循儿童的心理发展顺序,按从高结构到低结构的顺序布置环境和投放材料。[10]关键经验的获得,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根据幼儿发展的顺序为幼儿提供反复的学习机会去慢慢积累,从已有的经验中汲取精华,结合当前的经验去指导未来可能发生的经验,从而促进幼儿由低水平向高水平经验发展。

二、关键经验视域下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现实之结

儿童关键经验作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十大领域中每条关键经验对幼儿发展的要求,围绕系列关键经验来设计相应的教育活动,以期促进幼儿身体、认知、情感以及社会性的发展。但目前在我国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中仍然存在对关键经验把握不准确的现象。

(一)活动目标对关键经验的生成发展性的把握缺乏准确性

关键经验具有教育目标的属性,却不完全等同于教育目标,它是教育活动的“方向盘”。关键经验是从幼儿发展的角度提出的,是幼儿发展过程中必须获得的经验,这些经验在幼儿的经验系统或经验结构中起节点和支撑的作用,有利于经验的重构、迁移以及对知识的深层理解。[11]。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中指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已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在成人指导下可能达到的水平。[12]因此在设计活动目标时,幼儿园教师不仅要以幼儿已有的关键经验,更要充分考虑到幼儿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与老师进行互动可能会出现的关键经验。我国的大部分幼儿园教师都知道关键经验在幼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能以现有的关键经验为框架来设计活动目标。但她们却忽略了幼儿在活动中探索材料、思考问题时可能会产生新的关键经验或者幼儿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掌握怎样的关键经验。

(二)活动材料对关键经验的直接获得性把握缺乏灵活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幼儿教育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13]皮亚杰在其认知发展理论中也强调3-6岁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对事物的理解是通过操作具体的材料来进行的。幼儿在操作具體材料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而且能够促进社会交往能力、智力的发展。近年来,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逐渐减弱,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材料的不足,有的玩具功能单一,不能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难以启迪幼儿的智慧,而现成的游戏材料成本较高,靠园内有限的经费购买现成的材料,远远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14]我国现行的大部分公立幼儿园都认识到幼儿通过操作具体的材料,能够获得身体的、认知的、情感的和社会性的发展。但大部分幼儿园的经费或老师的精力有限,不足以支撑其活动材料的引入,在材料不足、玩具功能单一的情况下,幼儿自主探索、操作材料的机会就会减少,从而选择自主选择活动的机会就会减少,甚至没有,学习兴趣就会减弱,从而进一步减少对关键经验的获得,影响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活动内容对关键经验的把握缺乏连续性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不但要关注幼儿未来的生活所应该具备的的科学知识,而且也要关注幼儿现有的关键经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往往是幼儿对具体的情景内容或最近时段经验的再现和创造性的想象,幼儿园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该以幼儿的现有经验为基础去拓展幼儿未来发展中应该具备的经验。但在实际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很有可能会出现教师只关注到幼儿应该掌握什么样的科学知识,而忽略幼儿已有经验的情况。

幼儿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主体,幼儿园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兴趣爱好和内在需要来选择相应的活动内容,从而使活动的价值发挥到最大的作用。我国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主要是幼儿园教师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来选择的,较少地考虑幼儿的内在学习动机和需要。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片面强调“成人”中心,忽略“儿童”中心,会导致活动内容的小学化、成人化,降低活动的质量与水平,影响儿童认知、情感以及社会性的发展。

三、关键经验视域下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解决路径

关键经验作为幼儿学习的主要内容,只有当幼儿教师充分理解到关键经验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在关键经验的引领下,才能设计适合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真正有价值的学习活动。基于儿童的关键经验,活动设计者应该如何来设计教育活动呢?

(一)活动目标注重预设与生成,准确把握关键经验的生成发展性

基于儿童关键经验的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目标是预设和生成的统一体。幼儿教师在设计活动目标时,应该整体把握各个年龄段的幼儿应该掌握的关键经验的基本内容,根据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需要为其提供一个大致的框架,设计适合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活动,帮助幼儿成为一个主动学习的人。此外,教育活动不是一系列事先设计好的能直接用于儿童的活动和方案,而是一份供教師用的课程指南。[15]幼儿园教师应该认识到目标不是一层不变的,它会随着幼儿关键经验内涵的变化而随时发生变化,生成新的活动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能够运用自己的多种感官主动地探索、操作材料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并通过动作、声音、情感和言语等表达出来。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目标主要是促进幼儿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目标时不仅仅考虑到预设性的目标,而且还要考虑到幼儿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可能会产生的行为反应,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幼儿提供一个富有支持性的学习环境,进一步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材料并与环境互动,从而促进幼儿整体、全面的发展。

(二)活动材料投放注重多元性,灵活把握关键经验的直接获得性

幼儿是否能够积极参与教育活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活动中是否有吸引他的材料。幼儿教师提供足够数量、足够种类的材料,能够极大地调动幼儿参与活动,与材料进行互动的兴趣。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只有具备足够数量和种类的材料,幼儿才有选择材料的机会,才更有可能通过操作具体的材料,把握他所处年龄段必须掌握的关键经验,从而促进其认真、情感、社会性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投放活动材料的过程中既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需要,更要结合幼儿园的自身实际情况。首先,幼儿园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购买部分低结构、半成品材料,为幼儿创设一个自主探索、操作材料的环境,从而支持并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其次,幼儿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将自然物与废旧物品结合起来,就地取材,制作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材料;最后幼儿教师与幼儿一起制作材料,这不仅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还能够促进师幼之间良好关系的发展。幼儿只有在多元化的材料中,才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索、操作,从而掌握该年龄段应该掌握的关键经验。

(三)活动内容以幼儿的兴趣爱好为核心,注重关键经验的连续性

幼儿的兴趣爱好、内在需要是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切入点。幼儿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的,他的关键经验能够折射出整个社会文化的背景,反应真实生活中存在的普遍规律。因此,幼儿教师应该根据一定的价值取向,整合各种资源,如家庭资源和社会资源,从幼儿的真实生活情境中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操作相应的材料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将获得的知识转化为相应的关键经验。此外,在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时,教师还应该根据不同幼儿早认知、心理、年龄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差异性,结合幼儿的兴趣爱好,以幼儿的现有经验为基础,创设适宜的环境,提供适宜的学习材料,选择不同的内容,进一步使幼儿教育活动内容适合每个儿童,创生和建构适合每个儿童的适宜的活动。幼儿通过主动学习不仅能够获得知识丰富关键经验的内涵,还能够获得愉快的情绪情感的体验,促进自身的身体、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活动强调幼儿关键经验的获得。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活动设计者创设积极主动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选择有趣的活动内容,采取适宜的活动方式,幼儿不仅能够建构一定的知识体系,而且能够在真实的教育教育情境中获得相关的关键经验。

参考文献:

[1]王坚红,尹坚勤.国际视野下的学前教育机构评估标准[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11,15-16.

[2]Palenzuela,Silia.Measuring Pre-kindergarten teachers perceptions: compliance with the High/Scope Program[J].Journal of Research in Childhood Education.2004,18(4):321-333.

[3][7]于冬青.关键经验:学前教育活动设计的新思路[N].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

[4][6][9]霍力岩,孙蔷蔷,敖晓会.高宽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08.

猜你喜欢
幼儿园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爱上“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