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
摘要:王世懋虽然在明代末五子之列,但他并未真正地属于任何一个派别,有人称之为“宗格调者”、“格调派的蜕变者”、“格调派的转变者”或“格调派的修正者”,也不过是名称的不同罢了。王世懋的诗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诗话专著《艺圃撷余》之中,本文主要围绕其“诗必自运”的诗歌创作论这一诗歌主张来阐述其诗学思想。
关键词:王世懋 诗必自运 辨体
诗歌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一直处于正统的地位,诗歌作品浩如烟海,诗人词客多如繁星,在诗歌的创作上,就必须要考虑如何才能成一家之言,开创本时代的诗风。明代诗坛为模拟剽窃之风所侵扰,诗歌创作岌岌可危,作为诗人兼评论家的王世懋提出了“诗必自运”的诗歌创作主张。
王世懋“诗必自运”的主张是针对当时诗坛重格调的创作弊端而提出来的,这一观点的论述主要见于他的《艺圃撷余》第十六则中:
今世五尺之童,才拈声律,便能薄弃晚唐,自传初、盛,有称大历以下,色便赧然。然使诵其诗,果为初邪、盛邪、中邪、晚邪?大都取法固当上宗,论诗亦莫轻道。诗必自运,而后可以辨体;诗必成家,而后可以言格。
可见,当时复古格调说风靡诗坛,影响之大,就连“五尺之童”都能够为“诗必盛唐”的诗歌创作思想所俘虏。当然,取法上乘作品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一味的追崇“上乘”,也可能会导致诗人本性的偏失,创作上的眼高手低,自以为是,抵斥盛唐诗歌以外的一切作品,就好比很多人“尊唐抑宋”一般。王世懋痛感模拟复古思想误人子弟,故而力倡诗歌创作要以自我为主,即是所谓的“诗必自运”,这一主张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诗歌创作中的痼疾。
在《艺圃撷余》第三十二则中,他列举道:
世人厌常喜新之罪,夷于贵耳贱目。自李、何之后,继以于鳞,海内为其家言者多,遂蒙刻鹜之厌。
强调了诗歌创作贵在独立与创造的思想。不但如此,王世懋为防止“诗必自运”对当时的诗歌创作产生矫枉过正的影响,他又补充道:
骤而一士能为乐府新声,倔强无识者,便谓不经人道语,目曰上乘,足使耆宿尽废。
从这我们可以看出王世懋的“诗必自运”并非是完全摒弃既有规则的自我创作,而是在求异之上的创新。
此外,“詩必自运”的创新精神与诗人创作时的心态是息息相关的,尤其在明代诗坛复古模拟之风盛行的时候,大多数人往往随波逐流,陷入平庸,在王世懋的诗论中反复批评的就是这一类人。从古到今,文人如果追随时代潮流,为声名、功利所左右,就不能坚持自己的创作风格,尤其是诗人。因为任何时候,一个人的名节都是最重要的,只有注重自己名节,不为世俗负累,才能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即便是惨淡经营,也要坚持己出,才能推陈出新。王世懋提出“诗必自运”的要求,不仅是对七子派等模拟陋习的纠正,也是对当时诗坛标新立异的反驳,同时,他对个人的创新精神大为赞赏,这正是明代文人“大家情结”渐渐消退的征兆。
而辨体必须要以“诗必自运”作为前提。“诗必自运,而后可以辨体;诗必成家,而后可以言格……”。《艺圃撷余》第三则有一段对“辨体”的相关阐述:
作古诗先须辨体,无论两汉难至,苦心模仿,时隔一尘。即为建安,不可堕落六朝一语。为三谢,纵极排丽,不可杂入唐音。小诗欲作王、韦,长篇欲作老杜,便应全用其体。第不可羊质虎皮,虎头蛇尾。词曲家非当家本色,虽丽语博学无用,况此道乎?
王世懋作为复古格调派的外围人物,是明代诗学辨体理论批评的坚定拥护者。他心目中的“辨体”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要辨析不同阶段的诗歌创作风格,上文所引的“作古诗先须辨体”,可见作古诗的不容易,模仿也是无效的,即使是费尽苦心,或者说具有“丽语博学”,但始终不是词曲家的本色,结局往往是“羊质虎皮”,具形而不具神;或者是“虎头蛇尾”,不合古诗之体。也就是说,作古诗必须坚守时代的体制规范,这一点与前七子的“不做开元、天宝以下人物”的说法有相似之处。王世懋在这里的辨析古体,可以理解为辨析古诗格调,他只是在“辨”格调而非“宗格调”,看不出他倡导复古格调派的用心,所以笔者不认为他是“宗格调派者”。
二是指不同时代的诗歌体裁创作规范。王世懋尤其强调的是诗歌的古体与近体在创作语体上的差异,批判时人未能够辨体就轻作古诗,重古轻律,他认为古诗的体制规格天然地高于律诗,他的这一看法是明代诗学辨体理论的重要表现。在《艺圃撷余》第八则中他说道:
律诗句有必不可入古者,古诗字有必不可为律者。然不多熟古诗,未有能以律诗高天下者也。初学辈不知苦辣,往往谓五言古诗易就,率尔成篇。因自诧好古,薄后世律不为。不知律尚不工,岂能工古?徒为两失而已。词人拈笔成律,如左右逢源,一遇古体,竟日吟哦,常恐失却本相。乐府两字,到老摇手不敢轻道。李西涯、杨铁崖都曾做过,何尝是来?
王世懋对古体、近体体制的严辨之说在明代的诗学变体理论中已经是老生常谈了,在他看来,初唐时期的沈佺期、宋之问虽然说是律诗体制形成的代表,但他们在无意间流露出的以律句入古诗的倾向,降低了古诗的格调,虽工而不足贵,这即是王世懋对之前李攀龙的“唐无五言古诗,而有其古诗”的理论的发展。
参考文献:
(清)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宋)严羽.沧浪诗话.//(清)何文焕.历代诗话(下)[M].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
(清)永瑢、纪昀.文渊阁四库全书总目[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