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兴华
在第四届江苏省教育规划精品课题评选中,我主持的“思想政治教材中‘法理资源的开发与运用研究”顺利入选。精品课题评选旨在促进教育科研由数量扩张向品质提升转型,入选精品课题,我感到非常荣幸,在此与各位分享几点心得。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曾提出“比较优势”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在生产中,甲用比乙更低的成本来生产同一种产品,甲就比乙具备更强的比较优势。比较优势理论启发我们:把比较优势作为自己的竞争力,把比较优势集中用在更加有价值的事情上。教育科研选题应发挥我们的比较优势。一般来说,选题包括课题的选择与论证两个环节,还涉及课题名称的表达。在我看来,选题的内容要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是客觀与主观相结合的过程。从客观上看,选题需要根据教育教学实践和社会发展的客观条件来确定;从主观上看,选题要受研究者的学术专长、优势和兴趣等主观因素的左右。选题的形式要有适切的名称表达,要言简意赅,直接指向研究对象,一目了然。我的专业优势是法学基础理论,我觉得这种优势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因为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改革顺应了国家加强法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现实情况,逐步扩充、增加了对法律内容的教学,并且把“法治意识”作为思想政治的核心素养。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研究思想政治教材,有必要研究“法理”,既符合国家发展的需要,又顺应了课程改革的潮流,还发挥了我的专业优势和强项。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要利用好这样的专业优势,通过读书与学习来增强这种专业优势。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拥有自己的专业优势,这种优势可以让我们的研究形成特色,形成风格,形成个性。
内容决定形式,结构决定功能,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不同,其功能就不一样。研究者在选题之后,必须努力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研究结构,对子课题进行精细设计。课题研究既是小题大做也是大题小做。所谓小题大做,就是深挖小课题的内涵,拓展课题的外延,提升课题的品质。所谓大题小做,就是精细分解和设计子课题,把一个大的课题分解为若干方面,分别交给不同的课题组成员来实施研究。在课题研究中,我更加注重大题小做,注重子课题的精细化设计。高中政治教材一共有5个课程模块,在研究中我既把5本教材当作个体来研究,又把5本教材当作整体来研究。我深深体会到,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研究者要正确把握母课题与子课题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总与分、整体与部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正确把握母课题与子课题的关系,首先是立足整体,要把研究的目标、内容、过程、方法与成果当作一个整体来设计。其次,研究方法要与研究内容相匹配,研究过程要体现研究方法。把握母课题与子课题的关系,还要把各模块教材法理资源的特色科学表达出来,把它们的风格精准呈现出来。
课题的生命力在于实施。一项课题在立项之后,如果束之高阁,那么这个课题就不会产生预期的效果,更难以有什么成果。早在课题立项之初,我制定了详尽周到、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规定在2013年完成相关经济法与《经济生活》对应关系的研究,在2014年完成《政治生活》中“宪法资源”的研究,在2015年完成国际法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渗透研究,并从整体上研究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法理资源”的内容、形式、价值、原因以及对于学生、教师的要求的研究。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尽可能以实施方案为蓝本,每个子课题都交给专人负责,分工落实,并严格按进度完成相应的任务,及时总结阶段性成果。
记得冰心有首小诗叫《成功的花》:“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我感觉课题研究的过程流淌着“奋斗的泪泉”,挥洒着“牺牲的血雨”。自课题实施以来,我的教学业余时间基本上用在图书馆查阅文献,汇编了各种研究文集12本,花费资料检索费数千元,收集到专题研究领域的文献资料。课题组依托名师工作室,利用连云港市“青蓝课程”平台,扎实开展区域教研活动,先后在连云港市锦屏高级中学、连云港市板浦实验中学、灌云县第一中学开展活动,组织教师上适合课题核心思想的研究课。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我们拥有大量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为及时总结提炼教学方法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教育科研成果有理论与实践两类形态。理论形态的成果主要有:全面反映课题研究概况和研究成果的研究报告,与课题核心概念密切相关的研究论文、专业著作等;实践形态的成果包括:各种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视频、光盘、学科网站或微信公众号内容等。理论成果与实践成果应该是相互支撑、相互补充的有机整体,通过这个整体,能给同行带来方法论的启迪。从2001年至今,我专注“法治”研究19年。19年来,我始终围绕课题研究进行专业探索,先后主持了2项省级课题,3项市级课题;19年来,我始终围绕课题研究撰写教学论文,积累了大量的教学案例,发表了近70篇研究文章,其中45篇文章在核心期刊发表。2015年8月,现代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我的专著《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维度》。在研究过程中,我先后被选为长三角、连云港市“教科研先进个人”以及连云港市“521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近年来,我连续6年担任连云港市“名师工作室”学术秘书长,担任连云港市学科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在连云港市协助主持人开展各项教学教研活动,并担任“乡村教师培育站”导师;开设省级、市级公开课或讲座18次;先后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9年5月,我还被评为市名师。
(作者系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教师,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