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世纪初克里米亚汗国汗位争夺事件初探

2020-04-07 03:37任禹行
鸭绿江·下半月 2020年2期
关键词:继承克里米亚

任禹行

摘要:克里米亚汗国是金帐汗国于十五世纪的崩溃后产生的草原继承者政权,它作为奥斯曼帝国的附庸和南俄草原的统治者,长期以来对东欧的政治局势有着重要影响。十七世纪初的克里米亚汗位争端时间长达数十年,期间汗国可汗多次更迭,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研究有益于对克里米亚汗国历史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克里米亚;继承;汗位

一.克里米亚汗国汗位继承模式及其周边各国对其王位继承的影响

克里米亚汗国的汗位继承模式从其文化起源的角度来说,传承自其制度上的祖先金帐汗国(或称钦察汗国)和蒙古帝国。在成吉思汗之前就存在这种古老的蒙古继承方式,这种继承方式一般为召开全体参与的部族大会,在会上的蒙古头领们拥立一位前可汗的儿子或兄弟担任下一任可汗。这种制度在蒙古帝国崛起的初期执行的较为有效,因此被各个蒙古汗国所继承,但它在蒙古各汗国衰落时则显得较为低效。举例而言,在成吉思汗死后,他的儿子们便召集了当时蒙古帝国的全体贵族前往怯绿连河的斡耳朵召开大会,会上来自各地的贵族们尽情吃喝享乐并交流政见,他们最后一致决定拥立窝阔台继承汗位,并仪式性的集体向窝阔台欢呼。数年之后,成吉思汗长子术赤之子拔都继承了其父的领地,建立钦察汗国,其继承方法也大抵如是。这种继承方式既是游牧民族传统的部落民主制遗留,也是游牧帝国对臣子的政治控制力松散之不得已的产物。

当汗位的竞争者对继承者不服气之时,内乱便会发生。如伊利汗国的统治者,成吉思汗的曾孙阿合马在汗位仪式上雖然取得胜利,但随后他的兄弟阿鲁浑便对此感到不满。双方的关系快速恶化,最终阿鲁浑在重臣不花的协助下发动政变,杀死了阿合马。随着蒙古后继的各个鞑靼汗国的衰退,外来干涉者力量占比也变得越来越大。十四世纪末的金帐汗国可汗脱脱迷失的上位就直接来自于他的有力外援帖木儿的支持,在克里米亚汗国的汗位继承历程中,外来干涉是一个无可避免的因素。

二.克里米亚汗位争端的始末

克里米亚可汗加齐·格莱二世(Ghazi Giray)于1588年在奥斯曼帝国的许可下登上汗位,他的汗位并不牢固,汗位争端也在此时埋下了种子。加齐·格莱的三个兄弟萨拉蔑特,穆罕默德,萨金对加齐的继位非常不满,他们在克里米亚组成了反对加齐可汗的政治联盟,煽动反对加齐可汗的叛乱。这种政治纠纷耗费了加齐·格莱的大量精力。在奥斯曼方面的记录中,加齐格莱于伊斯兰历法1011年(公元1601年)带领部队前往奥斯曼的军事集结地贝尔格莱德履行他的军事义务,他对着大维齐尔耶米基兹·哈桑帕夏唉声叹气,历数他兄弟们的叛逆行径,还哀求大维齐尔代他向奥斯曼苏丹求饶。加齐格莱害怕奥斯曼苏丹降罪于他,因为他已经两年没有向奥斯曼帝国提供任何协助,可他没有余力。大维齐尔温言抚慰他,招待他好吃好喝,然而加齐格莱依然满怀失去汗位的恐惧。

加齐·格莱的恐惧在他于公元1608年死去之后化为了现实。他的儿子脱脱迷失·格莱不等奥斯曼帝国的官方许可便在其父一派的老臣支持下自行加冕为可汗,然而实际上奥斯曼的册封却是给他的叔叔萨拉蔑特的。脱脱迷失·格莱带着自己的兄弟前往伊斯坦布尔申诉却在路上为人所杀。这场礼仪之争背后实际上是奥斯曼帝国高层对克里米亚意见的分歧,大维齐尔哈桑认为脱脱迷失威望不足,不足以领导克里米亚,萨拉蔑特更加合适;而大穆夫提锡那拉·易芬迪则支持脱脱迷失,认为脱脱迷失才是合理的继承者。这种奥斯曼帝国的政治分歧给作为附庸的克里米亚汗国带来了更大的政治分裂,而萨拉蔑特担任可汗不久后便病逝,接任可汗的是萨拉蔑特的外甥兼养子,坎贝(Djanibek)。最终接任的坎贝可汗既缺乏继承汗位的血缘联系,他本人在汗国内部也还缺乏威望的积累,他的接任无益于解决问题,而只是更加激化了克里米亚汗国内部的矛盾。在1617年前后的奥斯曼—波斯战争中,坎贝可汗受奥斯曼帝国的征召带兵长期在外征战,这给了他的反对者们大好良机。

穆罕默德作为萨拉蔑特的兄弟和萨拉蔑特一派政治集团的重要人物,以雄心壮志和脾性暴戾闻名,他一向认为新汗位非他莫属。尽管他此前因为与兄长萨拉蔑特不合而暂时离开汗国,但一听说萨拉蔑特死去就立刻率数百随从返回。趁坎贝可汗远离政治之机,他动身前往伊斯坦布尔拜访了大维齐尔并得到了大维齐尔哈桑的支持,在大维齐尔的安排下他觐见奥斯曼苏丹穆拉德四世,并如他所愿得到了任命,在1623年成为了新可汗。然而失去汗位的坎贝可汗不肯屈服,他在第二年又在奥斯曼宫廷指控穆罕默德可汗与敌国勾结反对奥斯曼,当坎贝带着奥斯曼士兵回到克里米亚时,穆罕默德可汗对奥斯曼宣战并攻占了奥斯曼在克里米亚半岛上的飞地卡法要塞,这坐实了坎贝的指控,使奥斯曼对坎贝的支持自此之后更加坚定了。

三.克里米亚汗位之争的影响

克里米亚汗国的这场汗位之争持续数十年,这场内斗被认为是奥斯曼对克里米亚控制力衰退的结果,随着穆拉德四世的中兴这种衰退趋势被暂时中止。然而以克里米亚汗国的视角来看,这场漫长的内斗是它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对其历史进程有着更加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来说,克里米亚汗位之争提升了奥斯曼帝国对克里米亚的控制程度。在数年的内战之中,反对奥斯曼帝国对克里米亚统治的鞑靼王公贵族被消灭殆尽,他们从此之后无力再反对奥斯曼帝国的可汗任命权。继任的坎贝可汗的统治合法性完全来自于奥斯曼帝国,他也因此不再有能力反抗奥斯曼人。

另一方面,内战沉重的打击了克里米亚汗国的军事力量,在多年的内部战争中无论是坎贝还是穆罕默德双方都动用的是克里米亚汗国的士兵,同时双方还劫掠对方的领土,损耗了汗国的人口和财富。克里米亚汗国本就人丁稀少,这次内乱更是沉重的打击了汗国的军事力量,克里米亚汗国自莫洛季战役之后的衰败趋势至此一发不可收拾,并最终为宿敌俄罗斯帝国所灭亡。

结语

克里米亚的汗位纠纷既有其内在原因,也有其外在原因。内在原因是其内部贵族意见和利益的不统一;而外在原因则是作为其宗主的奥斯曼帝国对其政策的不稳定。在整个汗位争夺的过程中,奥斯曼帝国高层内部意见纷乱,决策时而更改,也就导致了附庸克里米亚汗国的内乱无法遏制。克里米亚汗国的内乱既是奥斯曼帝国政治混乱的结果,也是汗国衰败的缩影。

参考文献:

[1](伊朗)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商务印书馆,2016年,上册p202,203

[2](伊朗)拉施特:《史集》,商务印书馆,2014年,p180-182

猜你喜欢
继承克里米亚
克里米亚热气球节
大选前4天普京视察克里米亚
浅谈杜审言、杜甫的祖孙关系:推崇、继承、发展
探讨私小说中的“自我”
论电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
评析张学英诉蒋伦芳遗产继承案
气象科技史研究领域又一重要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