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锋
摘要:文化保护单位是一种不可移动文物,是我国古代工匠智慧的结晶,富有相当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内涵。因此对基层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保护有利于保留我国的历史传统文化底蕴,传承、延续文物所具有的优秀民族文化。因此本文针对基层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和保护的价值展开分析,论述其修缮原则,并提出几点措施策略,以期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基层文物保护单位;修缮;保护
前言
在当前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之下,民众的精神需求持续性的增加,从而对文化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基层文物保护单位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其具有的深度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逐渐得到了大众的认可,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基层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和保护。在这一过程中相关人员也要注重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价值、原则以及措施方法,要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十六字方针指导下开展基层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和保护工作。
1 文物保护单位修缮和保护的价值和意义
基层文物保护单位修缮和保护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两大方面,其中文化价值即是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其本身继承了优秀的思想、理念、技术,修缮和保护文物保护单位就是留存所承载的文化。是我国建设文化大国、文化强国的基础,也是文化传承和弘扬的必然要求,所以修缮和保护基层文物保护单位具有崇高的文化价值。另外一方面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以及保护具有相当高的社会价值,因为社会的发展需要多元化、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提取思想和观念。基层文物保护单位所具有的深刻内涵以及理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建设、发展。同时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社会发展的结晶和记录者,科学合理的修缮、保护有利于大众感受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从而投身伟大的建设事业中。此外基层文物保护单位也具有资源利用性,在文化旅游领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创收增收,能够产生影响较大的社会价值[1]。
2 基层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原则
我国的文物保护单位修缮工作首先要遵循《文物保护法》的相关政策和规定,修缮人员要坚持保持文物保护单位原状的基本原则。由于很多文物保护单位经历的时间较长,有些甚至已经接受了很多次的维修和养护,所以就造成了不同年代的信息叠加,这种文物保护单位通常在简单的维修工作中不能完全的恢复原有样貌,因此必须要开展相关的修缮工作,但又因为文物修缮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则基层文物保护单位就要秉持完整保存和合理延续的基本原则。要尽量避免使用落架大修的修缮方式,极易破坏文物建筑的原有结构,虽然可以修复原样,不过经历重组之后其木结构、彩绘等会受到较大的影响,甚至是破坏原有的历史文化信息。所以对基层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要应用文物养护技术、加固技术以及原材料等方式进行处理。对于具有彩绘内容的文物保护单位,相关修缮人员要准确鉴别木构件的使用寿命和价值,如果木结构的损害程度不高,则可继续使用,只需采取表面修缮工作即可。而如果木结构腐朽现象严重,则要按照原有彩绘内容利用传统工艺方法和材料进行临摹,以保证其文化内涵[2]。
3 基层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与保护措施
3.1 建立完善的修缮管理制度
对基层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和保护工作要建立完善的修缮管理制度,由于当前我国还没有出台系统性、具体性的文物保护单位施工标准以及验收要求等,所以文物修缮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为了避免出现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合理修缮,必须要建立相对完整的管理制度,以保障其能够得到有效的修缮。同时文物保护单位的施工工序和工艺都比较复杂,修缮的项目种类繁多,如在古建筑修缮工作中可能就需要对木结构、斗拱结构、屋顶结构、墙体结构等进行修复,而且还需要多个工种进行衔接,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则有可能导致文物保护单位损坏。所以通过管理制度的保障,能够对相关修缮工艺和工序进行严格的把控,规范修缮细节,使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工作效果维持时间更长、更有效,避免出现快速衰老的不良现象。另外一方面还要完善相关的文物修缮和保护法律法规,要在现有文物保护法的基础上完善文物修缮相关内容,其次是要构建基层文物保护单位的维修、修缮、保护法律体系,从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全程入手,制定具体化、细节化的规章制度,对破坏基层文物保护单位的企业或个人要追究法律责任,对保护和修缮不当的行为进行处罚,从而保障基层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保护质量[3]。
3.2 建立基础档案资料
在开展文物保护单位修缮工作之前,应该掌握其真实准确的资料和信息,包括设计资料、施工图纸、施工方案、工艺、重点部位照片等,以此作为文物修缮的主要依据和参考。所以相关保护部门应该建立基层文物保护单位的基础档案资料,内容要涵盖文物保护单位的各项信息,如文字信息、历史修复记录、破损程度、设计方案、施工规划、质量报告、应用工艺及材料等,图纸部分要包括实测图、设计图、平面图等,照片要包括外部景观、内部景观以及重要结构部位等。同时在修缮工作的过程中还要对比施工前后,保障修缮施工的工艺技术、施工流程、施工材料等与原有建筑相同。除此之外还可以建立行政基础档案资料,即是记录基层文物保护单位的施工单位、管理部门等的施工过程和维护过程,保障修缮项目的合法合理性,规范修缮工作流程,为以后的相关维修和保护提供依据。这一措施要求相关档案管理人员要及时记录、实时补充,保障基层文物保护单位的所有重要历史信息能够得以保存。
3.3 保持建筑原有风貌
基层文物保护单位如果需要进行修缮,就要遵守《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然而文物保护单位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并不是独立的,而是与周围环境具有相当大的联系的。因此对文物保护单位开展修缮活动不仅是对自身建筑的保护,还要对四周环境进行一定的维护,以保障文物保护单位与周围环境相融。另一方面修缮工作也要保持建筑的原有风貌以及历史价值等,充分的使各個文化要素能够得以体现。所以相关人员在开展基层文物保护单位修缮工作时,要尽量的保护原有结构,并非是一味的拆除原有结构而更换新结构,必须要在保护原有的基本原则上做好修缮保护工作,对相应的修缮活动要利用原工艺、原材料、原结构、原样式等,保障其原有历史内涵。
3.4 建立长期有效保护机制
对基层文物的保护和修缮需要明确施工内容和项目,采取具有针对性的修缮措施。基于此修缮人员要全面的了解文物保护单位的所有信息和结构,对重点保护内容以及修复环节、改造环节都要一一明确。在保障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分步骤、分层次进行修缮工作。可以先将所有影响古建筑的负面因素进行彻底清除,然后根据修缮计划方案实施整治,随后可以针对破损部位进行相应的修缮工作。从而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随意修缮,并且修缮人员与日常管理维护人员要进行有效交接,确保日常维护与修缮效果,形成长期有效的保护机制,使基层文物保护单位受到永久保护。
3.5 加大基层文物保护单位的资金投入
文物保护单位与其他文物保护具有一定的差别,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针对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和保护工作,当地政府及相关机构要建立基层文物保护单位专项保护基金,保障基层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资金充裕。同时如果基层文物保护单位处于景区内,其相关旅游企业要承担一部分资金责任,还要积极的吸收社会资金加入到建筑修缮活动中,可以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等手段吸纳热爱文物保护工作的企业或个人资金,充分的保障基层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工作正常展开。
3.6 培养专业的文物保护单位修缮人才
基层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工作需要引进具有超高专业技能以及素养的人才,能够合理的利用传统工艺和技术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修复。因此可以通过教育手段培养专业化文物修缮人才,比如在高校教育中设立基层文物保护单位修缮和保护专业,开设相关专业课程,聘请专业人员以及专家进行授课,同时也要传承和研究传统建筑修缮工艺,确保基层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质量。而且在相关文物修缮单位或机构的内部也要针对施工人员开展专业培训,转变文物修缮观念,宣传教育基层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价值,从而保障修缮工作队伍的专业性,有利于更好的开展基层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和保护工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基层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和保护,必须要保持其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充分实现。并且在修缮工作开展过程中要遵循完整保存和合理延续的原则,通过建立完善的修缮管理制度、建立基础档案资料、保持建筑原有风貌、建立长期有效保护机制等措施,保护基层文物保护单位,充分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郜海燕.基层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与保护初探[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 (16):102-103.
[2]冯桂淳.文物保护單位的修缮与保护探讨[J].中国民族博览,2018 (12):228-230.
[3]江广炽.岭南广府地区文物建筑结构安全评估与保护措施研究[D].广州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