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
平阴县地处济南、泰安、聊城三市交汇处,是省会济南的西大门,以中国玫瑰之乡和圣药阿胶原产地著称。该县自2017年承担实施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强化属地管理,落实主体责任,“产”“管”并举,圆满完成创建工作任务。2018年11月通过了省农业农村厅考核组的核查验收,2019年11月被农业农村部命名为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主要做法如下:
一、全面落实属地管理责任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县长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将农安县创建纳入全县科学发展综合年度绩效目标考核,制定印发了工作方案和考核细则,压实责任,推动任务目标落到实处。二是加大财政扶持。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扶持,加大县级投入,争取专项经费862.92万元,其中县级预算经费790.43万元,促进了创建工作开展。三是营造浓厚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墙体标语专栏、网络新媒体、宣传周活动等方式开展农安县创建宣传,公开有奖举报电话,发放明白纸、宣传册、挂图等23.9万份,悬挂电子屏、张贴标语150余条,有效提升了知晓率和市民参与度。
二、落实生产主体责任
一是强化监督管理。与全县377家生产经营主体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承诺书,纳入监管名录。对失信主体采取惩戒措施,实行“黑名单”管理,先后处罚生产经营主体40批次,处罚金42.3万元,起到有效震慑作用。二是加大从业人员培训。采取专家讲座、观摩学习、以案说法等方式,先后举办监管员及生产主体负责人等培训班10余场次,累计培训从业人员10200人次,实现了种植、养殖、流通环节主体责任告知率、培训率100%。三是强化生产过程控制。严格执行国家禁限用农兽药及安全间隔期规定,落实农产品生产记录和屠宰企业流向登记等制度,加大日常检测、监督抽查力度,实现了过程管理规范化。四是加大产地自检。先后在2家农产品收储企业、8家批发市场及超市建立自检室,抽检样品39489个;为41家生产主体和8个村级服务站点配备农残检测设备,年完成自检样品2.1万个以上;落实生猪定点屠宰进厂(场)检查、生猪屠宰和肉品检验等制度,先后委托抽检畜产品248批次,完成畜产品速测5087批次。五是实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投资118万元,配套完善东阿、孔村2个收集暂存点,签订无害化处理协议500余份,构建起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
三、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
一是实行市场准入监管。明确监管名录,154家经营门店通过检查核验,告知准入农药产品700多个,查处农药未告知准入2件。二是强化农(兽)药规范经营。创建规范化经营示范店24家,开展兽药GSP续展换证和饲料企业年度备案,检查饲料、生产经营企业100家次,注销并收回兽药经营店《经营许可证》22家。三是建立农药产品质量常态化监测制度。探索农药包装废弃物统一收集处理,连锁直营等营销模式的农业投入品销售门店达到75.9%,抽检农药样品52批次,立案查处不合格农药6批次。
四、扎实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
制定下发年度监测计划,实行网格化监管,将监管责任落实到人,明确监管范围和责任区域,监测覆盖全县111家种植、养殖、加工主体和8家超市及市场,加强自检、委托检测和日常巡查,检测结果实时上传县平台,先后完成定性抽检123327个,定量检测2392个。每2个月通报一次,每年开展例行及专项抽检5次以上,发布相关通报21期。
五、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
一是加强执法检查。围绕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和农产品生产等重点环节,开展执法检查和专项整治行动,全年出动执法人员1257人次,检查农兽药生产经营店1929家次,收缴假冒伪劣农资140余公斤,查处违法案件20起,移交案件线索18条。二是建立食品安全“三安联动”监管机制。完善部门执法协作、信息共享、案件移送等工作机制,规范农业行政处罚案件移送程序,先后受理食品安全举报投诉602件,咨询17件,查处食品案件174件,罚没款237万元,委托第三方累计完成农产品监督抽检1140批次,查处不合格样品45批次,实现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信息共享。三是搞好应急处置。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举办应急演练,提升了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
六、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一是做好环境监测。设立产地环境污染调查定位监测点,先后对51家生产经营主体、29.5万亩产地灌溉水、土壤进行了产地环境检测,被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二是推进标准入户。制修订市级以上农业地方规范20项,开展标准入户培训100余场次,培训农户8.1万户次,印发技术规范手册2000余册、明白纸20万份,推进技术规程、标志牌、管理制度、生产记录四统一,实施从生产到销售全程跟踪管理。三是加大新技术推广。推广统防统治、水肥一体化、健康养殖等新技术,培育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14家,建设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点2个,新增水肥一体化1.8万亩,建成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22处。四是搞好质量安全认证。引导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三品一标”认证和品牌推介,全县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主体69家,认证产品183个,认证面积41.5万亩,地理标志登记产品3个,9家企业先后获GMP证书、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HACCP认证,省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2个,市级以上名牌产品15件。
七、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一是强化监管能力建设。建立健全了县、镇、村、基地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8个镇(街道)设立农安办,每个镇街配备10~15名基层农(林、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每个行政村明确1名村级监管员,每个规模生产经营主体明确1名内检员,实现了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有人抓”。二是提高检测能力。整合资源,成立县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先后获得相关检测检验资质认定,取得89种食品、1591个参数的法定检验资质,具有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5种产品全项和21种产品的126个参数非食品的检验检测能力。三是加大监测能力建设。投入42.79万元资金,配套完善镇街农安办和检测室,7个基层畜牧兽医站配齐了冰箱、瘦肉精快速检测试剂盒等设备和耗材,举办业务培训班13期,培训3480人次,提高了监管能力。
八、完善体制机制
健全完善产地环境管理、农业投入品监管、生产过程管控、收购储运过程监管、包装标识管理、举报奖励、诚信管理等制度体系,建成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二维码、产地准出和韭菜双证制,将全县143家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纳入监管名录,41家检测追溯基点的126个产品实现了生产与加工、流通領域追溯体系的对接,印发食用农产品合格证5万个,使县域内80%以上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及产品实现质量安全可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