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华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地勘单位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变化,并针对如何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下,有效执行项目成本核算进行分析研究,旨在为地勘单位相关会计工作人员开展工作带来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地勘单位 政府会计制度 项目成本核算
2019年1月新会计准则正式实行,在不足一年的实践过程中,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在不断的调整和发展中,因此在进行改革的时候面临的困难还是非常多的。以新疆地勘单位工作为例,“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特点导致新疆的地质情况复杂,气候多样,也给地质勘察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加上新疆矿产众多,进行勘察工作需要以激发矿产市场活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基础进行改革,所以新疆的地勘工作改革时间紧、任务重,且因为复杂的地形导致勘察工作更具挑战性,推动地勘工作市场化的发展。
一、新政府会计制度变化对地勘单位成本核算工作带来的影响
成本会计是进行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核算而进行的会计工作,在新政府会计准则实施后的改变如下:
(一)多项核算规则调整,对会计质量的要求更高
在新政府会计准则中,多项会计核算标准发生了变化,其中生产成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等核算方式的改变,也意味着给会计工作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旧会计准则的显著区别在于对于产品的成本核算更加精细,产品成本趋向完整,项目成本核算更加完整,也更加复杂化。但對会计成本核算人员来说,此等改变也意味着其需要及时转变思想,适应时代变化进行会计工作调整。
(二)实现会计信息融入决策,实现业务协同增效
会计信息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决策的质量,因此项目成本核算过程中,新政府会计准则要求对项目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能以“可靠性”和“有用性”为原则,为事业单位和政府工作部门的决策发展带来帮助。在新经济形势下,技术壁垒和影响因素趋向复杂化,导致会计工作的实效性需要提升,会计核算的数值能全面评价成本的构成和企业经济实质,因此在新政府会计准则实施以后,就要把会计信息融入决策之中,实现统筹发展、协同业务实现企业增效。
二、地勘单位会计成本工作中存在问题
(一)行业变革导致会计工作调整幅度偏大
在新时代背景下,地勘单位会计工作改革重点向着打造集约化的质量效率型单位转变,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续,在时代背景下,地质勘探的行业变革巨大,对会计工作产生的影响也是非常显著的,在时代背景下地质勘探企业的会计工作将逐渐实现“价值创造”作用,因此为了适应行业变革的需求,会计工作的调整幅度明显,并且需要更加立足实际、着眼未来,朝着精细化的方向发展。
(二)经济发展动力和财务管理价值不高
在高位运行时期,地质勘探单位对会计工作的挖掘深度不够,导致改革内生动力不足,在市场经济模式复制到地质勘探单位之后,原有的会计发展模式很难跟上经济发展的需要。尽管在经济下行阶段,地质勘探单位的会计工作发展逐渐趋于深入,但是目前看来,地质勘探行业特殊,会计工作的价值不高,因为行业性质和成本构成复杂,导致会计工作低效,导致成本核算工作效果平平。
(三)会计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高
目前很多地质勘探单位的会计部门工作人员习惯了延续多年的会计工作模式,在面临改革的当下,很多人对会计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没有主动改革的意识。如此一来就导致地质勘探单位之间的会计工作改革存在差异性,导致在新政府会计准则实行初期,很难找到一个平衡点对会计各项核算工作进行评定。
三、地勘单位会计成本核算工作改革分析
(一)地质勘探单位会计成本构成分析
地质勘探行业的会计成本核算分为两方面,第一是工作手段支出,第二是费用支出,并且因为地质勘探行业的特殊性,导致在进行改革前,要对地质勘探单位项目成本核算构成进行综合分析,详细可见表3-1。
[构成 费用支出 工作手段支出 工作重点 会计成本核算 会计工作增值 工作评价 会计工作中的常规动作 进行项目费用的核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核算内容组成 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技术奖励酬金、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安全生产提取费用 机械使用费(折旧、修理、租赁产生的费用)、长期待摊费用(电缆、检波器的摊销费用)、会计人员QHSE培训、认证和评审产生的费用 影响因素 地形地貌、勘探地点的气候变化、物价水平、基层组织协调、民族和文化差异等 ]
(二)地质勘探单位会计成本核算改革重点
进行地质勘探单位的会计成本核算工作改革是大势所趋,与其他事业单位相同,进行改革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到会计工作的有用性、可靠性和相关性,并且采用一定的强制或软性措施,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高效性、科学性。
有用性的内涵在于,会计成本核算的结果要以实现单位的精管增效为目标开展;可靠性则要求会计信息是完整真实的;相关性则对会计核算信息要对企业的决策起到一定的作用;高效性则是以绩效考核的模式提升员工积极性;以新技术和新人才的投入保证成本核算的科学性。
四、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背景下提升地勘单位会计成本核算工作质量的实践分析
(一)与时俱进精简机构,打造集约型高效能人员架构
根据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发展趋势,未来地勘单位将逐渐向着现代化的企业发展模式演变,之前的生产经营型单位要实现全成本核算,并且以现代的企业运行模式进行企业管理;公益二类地质勘探单位很有可能转变为生产经营类产业,按照这一发展趋势分析,未来公益一类地勘单位也将很可能向生产经营方向发展。因此在此大环境下,地勘单位都要与时俱进,按照现代化企业的发展模式进行改革创新,打造人员精简、工作高效的人员架构,向着管理科学的现代化企业发展方向过渡。
(二)加强绩效考核,提升会计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会计人员是影响会计核算工作有效性的基础,因此为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应当将现代化企业管理的激励模式和绩效考核模式引入地勘单位的改革中。在率先开展转企化发展的单位中,进行现代化管理模式试点,例如华为公司以发行内部股票的形式激励员工,部分企业也可参考此模式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此外,还要建立绩效管理制度,提升会计工作的主动性,会计工作人员的员工与核算科学性和有效性挂钩,与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挂钩,切实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让其积极学习新政府会计核算准则,实现地勘单位项目成本核算工作的改革发展。
(三)建立严格的审查制度,完善会计监督管理工作
会计工作的有效性决定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要建立严格的审查制度和责任制度,用强硬的手段规范工作人员行为。会计成本核算逐渐向着业务端过渡,按照成本核算的性质、金额大小进行分类管理,大额的资金需要由上级审批、大额的核算需要进行复核。此外,进行会计核算的业务分析,细化核算内容,并通过于历史数据的对标,保证核算数据的真实、可靠和有效,在提交核算结果之前要有专门人员对该成本费用进行合理性评价。最后,地勘单位应当以新政府会计准则的规定,建立权责制度,将会计核算与个人的升职、绩效评定、职称评定挂钩,不断完善会计核算工作的严格有效特点。
(四)重视人才培养和技术引进,为项目成本核算注入新活力
地勘单位应当不断汲取新鲜力量,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提升地勘单位项目成本核算工作的质量。重视人才的培养包括两点,其一,重视入职员工的培训,因为目前各地单位之间仍然存在会计制度不一的问题,甚至同单位不同的项目组的成本核算模式都统一,所以地勘单位应当积极组织单位会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学习《政府会计制度》和《政府会计准则》,保证会计工作的统一高效;其二,还要加强人才引入,不断为会计核算工作注入新鲜血液。尤其是很多新毕业的高素质人才,尽管在工作经验上仍有欠缺,但是其思想的开放性是很多老职工不能比拟的。另外,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发展的当下,单位也应当积极引进新技术,为项目成本核算工作注入新动能。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事业单位改革即将完成的当下,各事业单位向着企业化发展是大势所趋。在新政府会计准则实施以后,事业单位的会计成本核算工作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因此进行改革的时候,要在新政府会计准则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地勘单位会计成本核算的广度、深度,实现与时俱进适应改革发展需要。
參考文献:
[1]卜文周,刘锡忠.地勘会计制度历史回顾与今后修订取向建议——兼议“戴事业帽子,走企业路子”的会计模式[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1,24(07):48-50+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