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会针
摘 要:农村经济是我国社会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农村经济发展关乎着“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关乎中国社会平衡发展,关乎农民生活的美好。本文就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对策作简单分析。
关键词:农村经济 新时期 发展对策
新时期,新农村建设中,要立足农村经济。我国加入WTO后,面临国际化的农业产品市场竞争,同时面临人多地少、小农经济的农业生产现状,导致农业经济效益不能有效提升。且农业结构调整尚未完成、劳动力未彻底转移,导致农业经济发展受限极大限制,要推进发展农村经济,必须多方联动。
一、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一)调整农村工业结构
新时期,我国不少地区乡镇企业分布较散,呈明显社区特点,且不少企业产业结构相同,不少低水平产业在乡镇重复建设。农村经济发展要打破现有格局,升级产业结构,根本突破点在于将各个分散的乡镇企业聚集,确保乡村工业科学集中发展。将乡村较分散的企业,适当集中于基础设施较完善且交通便利的小城鎮或城镇周边,其优势有三点:一是利用城镇的聚集效益,也能较为集中治理农村工业污染问题、减少不必要的耕地资源占有,提升农村工业企业多方面的效益。二是打破传统社区式的农村工业局限,使农村乡镇企业有各自割据、相对封闭的状态转变为统一且开发的企业市场,部分发展较好的企业能够快速发展,壮大企业规模,确保农村工业向新台阶迈进。三是能够促进农村人口的城镇化专业,促使农村劳动力向第三产业发展,加速农村经济的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
(二)调整农业结构
现阶段,农产品市场整体呈供大于求状态,且市场需求渐渐侧重于质量,同时也在向非食品化需求方向发展,因此要求农产品不仅要高质更要开发农产品多方面的功用价值。对此,调整农村农业结构,要落实以下两点内容:一是要确保粮食产品产量,同时将水产、畜牧等产业发展起来,立足市场需求,依靠科技力量,确保农业生产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以经济效益提升、产量增加、品种优化为重心,多方面调整种植结构和产业结构。不断创新思维、更新理念,突破传统以增产和扩大生产规模来提升农民经济收入的固有思路,以“一优双高”带动农村农业创新发展。二是科学布局农业生产区域,将地方特色开发出来,提升本地资源利用效率,使其发挥在农业生产中的独特优势。立足实际的市场需求,不断挖掘当地农业自然资源、技术等多方优势,通过科学分类指导,确保农业区域布局更合理,促进农村农业各显区域特色。
二、建立并完善支持体系
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科学的利益机制以及风控机制的支持,使农业产业发展链中各经营主体、各环节、各方科学结合,形成风险共担、利益群享的经济共同体。不断强化农民、中间组织和龙头企业之间的联系,确保农工商、农产品加销以及农科教一体化等各个方面的利益分配机制,通过科学设计分配机制,才能更好地调动多方生产的积极性。同时鼓励新时期农民发展农民合作社等服务机构,不断完善农业支持体系。
三、推进农业“两化”发展
所谓两化即为一体化和产业化,现阶段是“两化”发展的初始阶段,需要政府积极参与支持,针对“两化”发展给予扶持、引导、宣传和调控。而“两化”发展步入规范轨道后,则需市场主动推进其发展。但“两化”发展中政府与市场的功效不是独立的,政府是其初期发展的重要推导力量,市场是其长期稳定发展的内在动力。政府方面,主要是针对“两化”和现代农业发展特点,建立多元化融资机制、科技推动机制等。市场方面,需要完善农业资产运营机制、多方利益协调机制以及市场体系。目前,需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市场系统,不仅要建立农村批发市场和基础市场,确保农产品交易合法有序进行,同时要重视具有自由流动特征的要素市场和具有针对性的中介服务市场的发展。
四、加大农业科研投入
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农业,农业科技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一是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支持,鼓励多元化、多方位的社会支持,同时政府给予相关财政和政策支持。二是社会化的农技开发与推广体系构建,鼓励农业相关企业推广和开发农技,确保各企业、组织、协会等多方参与到农业技术的研发与推广中来。
五、结束语
总之,农村经济发展要立足农业,不断开发本地区域资源,多元化发展本地特色经济产业,同时社会各方合力给予支持,确保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农民生产生活水平提升,全面提升农民幸福感。
参考文献:
[1]王永军.新时代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策略分析[J].吉林农业,2019(12).
[2]陈江辉.新时代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分析与思考[J].财富生活,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