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炳奎
摘 要:在事業单位供应链管理环节中,物资采购财务审核是尤为关键的环节之一,其不仅影响着事业单位物资的安全性及其管理水平,而且还与事业单位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为了促进事业单位资源的高效利用,确保事业单位各项工作在开展时有足够的物质保障,加强物资采购审核便有很大的必要性。
关键词:事业单位 物质采购 财务审核
一、事业单位加强物资采购财务审核的意义
通过提高物资采购财务审核的有效性,首先可以最大限度的实现高效、高能利用事业单位内部资金的目标,并提高资金的管理效率;其次可确保事业单位资金在运转时的顺利性,以此为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资金基础;再次可以避免出现国有资金浪费的现象,以此充分做到开源节流,确保目标成本和预算任务的顺利实现。如此,事业单位在开展物资采购工作时,便能有效控制成本,优化资源和资金配置,促进事业单位资产效能的充分发挥。
二、事业单位实行物资采购财务审核的现存问题
(一)物资采购财务审核管理缺失
目前,多数事业单位物资采购财务审核管理缺失,具体表现为:物质采购的财务审核流程不规范、相关财务审核管理制度缺失等,导致在具体审核的过程中,假账、漏账、私自改账、错账等现象层出不穷。例如,事业单位在购进大批办公用品时,对物资采购实行总结分析和审核期间,由于未能贯彻落实财务审核的每一环节,在充分联系事业单位账务、事业单位办公用品采购及其使用情况的基础上,倘若办公用品采购的费用在账务上存在错误的情况,那么事业单位在具体使用这些办公用品时便会容易出现供不应求或供过于求的现象,而这不仅会浪费事业单位的资金,同时也不利于资金的管理。
(二)物资采购财务审核责任不明确
首先,目前在多数事业单位中,先批后审是常用的财务审核方式,即对于物资采购的开支,通常需要由单位负责人或分管领导签批同意后,财务会计人员再审核记账。然而不同财务开支审核程序的责任划分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对于此审核方式容易导致的问题为:首先,对于某项开支虽然单位负责人和分管领导明确其是实际发生的,但是对于该开支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并不能清楚的掌握。而当领导审核通过后,一些财务会计人员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以及不得罪领导,对于已通过领导审核的支出也予以审核通过和报销。而此过程中事实上参与人员都应负相关责任,但由于审核责任不明确,导致在追究责任时,在判定领导和财务会计人员的责任过失时,便会难以执行。
(三)物资采购财务审核依据和原则不清
由于事业单位物资采购财务审核具有明显的具体性和特殊性,并且需有严格的审核程序和权威的法律依据做保障。然而纵观当前事业单位物资采购财务审核采用的依据和原则情况,普遍仅是简单的以《会计法》和《会计准确》为依据保障,并未能够充分考虑物资采购的特征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因此审核依据的支撑力度不强,审核原则的适用性也有待提高。如此,便会极大降低事业单位物资采购财务审核的有效性。
三、事业单位加强物资采购财务审核的思考
(一)加强财务审核管理,实行全方位财务内部管理
为了加强事业单位财务审核管理的效率,首先在事业单位中需建立健全相关的物资采购财务审核制度,并规范和落实财务审批流程,即第一步各科室提出采购要求后,需填写审批单;第二步需报分管领导审批;第三步需报分管财务领导审批;第四步根据审批权限,需报局长或局务会审批;第五步向办公室递交审批单,以此统一进行采购;第六步办公室工作人员对物品领取登记后,需建立使用台账。如此便能确保在实行财务审核时的有效性和规范性。其次应在事业单位中实行全方位财务内部管理,以此为财务审核质量的提高奠定有效的管理基础。因此,事业单位在实行物资采购时,需要切实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应促使物资采购活动与国家财政间领款、拨款关系的形成;第二,事业单位在实行物资采购时应加强与市场主体间的往来结算;第三,物资采购应和内部各部门单位形成领报的关系。
(二)明确财务审核责任,实行活动主体的层次审核
事业单位物资采购财务审核的责任应落实到牵涉的每一个人员。首先于领导层人员而言,其在进行物资采购财务审核工作时,需要切实了解整个物资采购的过程,以及充分了解物资的用途,确保物资采购方案和内容的合理性、可行性。在此过程中,通过财务审核,领导者主要承担物资采购的决策责任。其次对于财务审核人员而言,其也需要明确审批程序和流程,并逐一实行审核,以此为每一环节的审核把关。
除此之外,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财务审核的准确性,明确财务审核责任后事业单位还应该实行活动主体的层次审核,即分别是合格审核和管理审核。在此过程中,第一方审核为合格审核,主要负责全面检查和监督物资采购活动。第二方审核主要负责对供应商的各项活动开展检查工作,在当供应商完成质检后,事业单位采购部门还需要再次验检产品的质量。第三方审核主要由审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组成,他们通过分别审核参与物资采购活动的业务部门、财务部门、供应商,以此使得物资采购财务审核能更有效、更全面、更准确。而管理审核是基于合格审核的基础上实行的,其需要对各控制要素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如使用程序的有效性、体系的深广度是否合适等。简而言之,事业单位在实行物资采购财务审核工作时,应明确责任,并深层次拓展财务和资源的审核,确保审核水平能达到更高的层次。
(三)确立财务审核依据和原则,实行有法可依的财务审核
对于事业单位财务审核而言,目的依据应包含多个方面,如财经政策、法规、方针,本单位和上级单位现有的财务管理办法、规定、措施、要求等,同时还要充分结合《会计法》和《会计准则》,以及对财务业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各项规定、财务会计业务标准化细则等予以建立健全。如此,物资采购财务审核才能切实做到“有法可依”。
另外,事业单位物资采购审核还应做到“三个结合”的原则。第一,审核和指导结合的原则。对于财务审核和业务指导而言,两者是对立和统一并存的关系,因此在此过程中财务部门要充分发挥审核和指导的作用,并加强和其他部门的联系。第二,预防和堵漏结合的原则。即财务审核部门需要同时兼顾事前采购经费预算审核和事后物资采购过程的监督和控制工作。第三,专业审核和集体审核结合的原则。前者为财务部门审核采购经费收支和物资采购活动的过程,后者为通过会议联审的形式,使得领导和业务部门参与审核物资采购支出情况的过程。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提高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质量和确保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加强物资采购财务审核并确保审核的科学合理性便有很大的作用意义。如此,不仅能有效保证事业单位所采购的物资质量和减少成本,以此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同时还能有效防止物资采购过程中腐败现象的出现。针对上述事业单位物资采购财务审核的现存问题,重视对其的解决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黄费连,王文华.对加强事业单位物资采购财务审核的思考与对策[J].中国招标,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