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残疾儿童运动康复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2020-04-07 17:50刘雅辰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运动康复残疾儿童研究现状

刘雅辰

摘  要:为有效提升学龄前残疾儿童身体机能的恢复,保证其正常生活,降低家庭与社会在残疾人护理方面的压力,相关政府主管部门、社会团体、工作人员应当积极转变思路,创新方法,推动运动康复在学龄前残疾儿童复健中的有序开展。下文就学龄前残疾儿童运动康复研究的现状进行总结,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进行相应探索,以期构建起完备的学龄前残疾儿童运动康复机制。

关键词:学龄前  残疾儿童  运动康复  研究现状  展望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1(c)-0200-02

根据相关部门公布的数据来看,我国0~6岁残疾儿童的数量约为259.5万人,数量庞大。与其他年龄段残疾人不同,通过必要的抢救性康复,能够有效促进学龄前残疾儿童的生理、心理的正常发育,提升社会适应能力,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其对外部环境的依赖,极大地缓解家庭与社会压力。

1  国内外学龄前残疾儿童运动康复研究现状

1.1 国外学龄前残疾儿童运动康复研究现状

西方国家在学龄前残疾儿童运动康复治疗的过程中,采取多元化的治疗方式,在整体医学观下,从纠正、再学习以及再定义等角度出发,进行运动康复方案的制定以及优化。通过这种方式,既保证了学龄前残疾儿童身体机能的有效恢复,又借助于必要的心理疏导手段,对学龄前残疾儿童的认知能力、价值取向进行引导,使学龄前儿童通过运动康复活动,各项能力得到全面提升。除了采取上述方式之外,西方国家对于学龄前残疾儿童的运动康复还采取了更为科学全面的评价,例如《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二版》中,对于0~7岁残疾儿童的运动强度进行划分,表中共涉及到151个高强度运动以及98个低强度运动,通过一系列研究,康复运动的评价机制得以健全,教师以及训练机构能够依据相关标准,结合学龄前残疾儿童的自身的特点,对运动康复项目类别以及强度进行针对性调控,保证了运动康复的有效性。

1.2 国内学龄前残疾儿童运动康复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学龄前残疾儿童运动康复主要由政府主导,相关运动康复活动均以生物医学作为基础,采取多元化的手段,进行相应的康复治疗工作。例如,李树春教授对脑瘫儿童的临床发病机理、运动康复的基本方法进行了系统化研究,并从专业角度出发,对其进行了细致的阐述以及说明。随着国内相关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尝试打破现有的学龄前残疾儿童运动康复机制,将运动康复与家庭、学校等衔接起来,让学龄前残疾儿童在不同的场景下,得到系统、全面的康复训练。

2  我国学龄前残疾儿童运动康复基本情况

随着学龄前残疾儿童数量的增加,对于运动康复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单一的运动课程体系,越来越难以满足实际的康复要求,对于我国学龄前残疾儿童运动康复教学体系的完善以及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例如,部分学校在对学龄前残疾儿童进行运动康复教育的过程中,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设计,导致运动康复教学的质量得不到提升,对于学生的康复产生了消极作用。受到传统教育思维的影响,现阶段多数教师在对学龄前残疾儿童进行运动康复教学课程评价的过程中,未结合运动康复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残疾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准确认知以及科学评价,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仅使教师无法全面掌握运动康复的整体情况,影响运动康复课程的开展,同时忽视了残疾学生的主体地位,挫伤了残疾学生参与运动康复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基于这种现状,教师应当作出相应的调整工作。

3  学龄前残疾儿童运动康复发展展望

学龄前残疾儿童运动康复的发展,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内容,在发展过程中,学校作为学龄前残疾儿童运动康复体系的重要组成,应当在相关研究理论的引导下,结合现阶段运动康复工作开展的实际,积极调整运动康复教学思路,优化运动康复教学内容,促进学龄前残疾儿童运动康复教学的有序开展。

3.1 做好学龄前残疾儿童运动康复课程设计

在对学龄前残疾儿童进行运动康复教学之前,教师应当从多个角度出发,进行必要的课程设计。在实际的课程设计环节,可以参考国家相关运动康复教学大纲,明确课程设计的内容以及标准,提升运动康复的针对性、有效性。以学龄前智力残疾儿童为例,教师在进行运动康复训练课程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依据《学龄前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大纲》等,开展动作能力课程训练环节、語言交往能力课程训练环节的设计,实现对智力残疾儿童各项能力的全面提升。在对动作能力训练环节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当明确体能训练目标以及训练的范围,并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一定的游戏环节,对智力残疾儿童的大动作能力以及精细动作能力进行针对性锻炼,在课程上设计《为爱折纸》等环节,要求学生自由发挥,进行叠纸练习,并将自己最满意的折纸作品送给自己最爱的人。在实际教学环节,给每一个学生分发不同颜色的纸张,教师示范折纸的方法,学生在学习模仿的过程中,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同时通过必要的引导,还能增加智力残疾学生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并逐步引导其形成正常的感情认知。

3.2 强化学龄前残疾儿童运动康复课程评价工作

在对学龄前残疾儿童进行运动康复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做好课程评价体系建设,形成完备的评价体系,其评价方面如图1所示。

在运动康复评价环节,教师应当明确评价的范围,例如,对于学生的基础技能、体适能、认知面以及情意面进行系统评价。在评价过程中,逐步掌握学生在身体稳定性、移动性等机能情况,并对残疾学生的相关学习能力进行重点关注,从而扭转现阶段课程评价标准单一、覆盖面较小的情况。除了进行上述转变之外,教师对于评价的语言以及态度需要调整,残疾学生较为敏感,教师在评价环节,需要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语言表达以及神态,以发挥课堂评价在运动康复教学中的作用。

4  结语

运动康复可提升学龄前残疾儿童身体机能,增强适应能力,促进其更好地融入学习与生活之中,是学龄前残疾儿童康复体系的重要组成。在今后的残疾儿童学前教育训练中,应系统梳理国内外学龄前残疾儿童运动康复研究成果,并结合现阶段相关儿童的实际情况,对运动康复方式进行深入研究,优化运动康复教学模式,不断提升整体教学水平与成效。

参考文献

[1] 舒川.全人发展视野下学龄前残疾儿童运动康复课程理论与实践[J].体育科学,2018(10):97-98.

[2] 王梅,施俊,邱卓英.治理残疾儿童身体活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9(5):63-64.

[3] 邹昱,李鹏辉.国外功能训练研究热点与演进分析[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8(13):69-70.

猜你喜欢
运动康复残疾儿童研究现状
如何与残疾儿童做活动
残疾儿童招生入学要“全覆盖、零拒绝”
运动康复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研究
推拿与运动康复治疗腰肌劳损的疗效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浅析电力系统谐波及其研究现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河南:实施“一人一案”确保适龄残疾儿童入学
风之彩 墨西哥残疾儿童绘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