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莉
摘 要:古诗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精髓与瑰宝,是不同时期文化的一种体现与延伸。在小学古诗教学中,因为古诗教学的特殊性,教师常常会想一些办法帮助有效的教学,辅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探索古诗的意境。基于此,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小学古诗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究,以作交流。
关键词:古诗;小学;语文教学;教学策略
一、交融法
这是我们老师们最常用,也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教师可以通过音乐、绘画来辅助教学,把音乐与绘画等文化交融在古诗教学中,因为自古,诗就离不开画、画离不开诗,诗词歌赋就是一体的同胞兄弟,这样的方法最能把诗的意境得以更美的诠释。
教师在古诗教学中配乐通常会采用中国古典乐器演奏的曲目。古筝曲是我们古诗教学中老师们选择比较多的,古典的乐器配上古典的曲目,在课堂中可是相得益彰。例如:我在讲古诗《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王昌龄写的著名的“边塞诗”。因为这首诗讲起来有点难,特别是第一句,学生很不好理解,所以我就想起来了配乐,当时网络信息不是很发达,我买了好几张CD,都是古筝和琵琶曲,反复听了好多遍,最后选定了古筝曲《十面埋伏》的选段,课后听课的老师们反响很好,说音乐配的恰到好处,曲子选得也是非常匹配。几年后,我又讲这首《出塞》,再次重新备课,就有了新的进步。“边塞诗”,在诗句中有明显的特点,凡是“边塞诗”,诗句中通常都有“关”与“明月”这样的字眼。后来,我在网络上找到了一首“埙”吹奏的曲子《关山月》,《乐府解题》说:“关山月,伤离别也。”配在这首古诗中,就不仅仅是匹配了,简直就是绝配。所以,适当的音乐可以使古诗得以升华,我们在教学中应该不断的推敲、探索,终能给我们的古诗配上“绝配”的音乐。
二、引用法
我先来举个例子吧!还是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第三、四句,是作者慨叹当今没有李广这样的名将,学生对“李广”不知道,我就引用了卢纶的边塞诗《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师:同学们读一读这首诗,这首诗中的将军就是汉朝名将李广。大概什么意思你读明白了吗?
师:这首诗是有史实的,卢纶取材于《史记.李将军列传》:“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师:通过这段文字你觉得李广是一个怎样的将军?
师:知道汉朝时的敌人匈奴称他为什么吗?
师:《史记.李将军列传》中还有一段:“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仔细读一读这段话,从这段话中你又知道李广是一位什么样的将军了吗?
我引用卢纶的《塞下曲》和《史记》是有原因的,《塞下曲》同《出塞》一样都是乐府中的边塞诗,《史记》的两段引入都是描写李广将军英勇善战的,对于学生理解诗人王昌龄所慨叹的、希望的边塞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龙城飞将”有很重要的作用。
这样的引入有利于学生对诗文的历史背景的理解,有利于学生的积累,有利于学生开阔文学视野。
三、精简法
对于这种方法我不知道在文学上是否允许,我在这里也只是交流与探讨,有不当的地方希望能得到更多人的指点。具体的方式我举例子说一说。例如: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师:你能把这首七言诗在保持诗的原意基础上改成五言的吗?
(经学生小组讨论)
生:清明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
师:你能再把字数变少,每行三个字吗?
(经学生小组讨论)
生:雨紛纷,欲断魂。何处有,杏花村。
这样,改到最后,诗人所要表达的,在清明时节避雨、消愁的主旨没变,诗中所表现出来的伤、景、情,因学生在精简的探讨过程中逐渐明朗出来,使得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对比法
在古诗中,有很多诗人的诗句意思表达相近,语句却不相同的,我们可以列举出来给学生进行对比,体会不同诗句的各自特点。例如: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师:默默的读读古诗,边读边想诗中都写什么了?
生:我知道下雨了。
师:哪句知道的?
生:夜来风雨声。
师:这风雨是什么时候来的呀?
生:夜里。
师:夜里?作者晚上没睡觉啊?他怎么知道?
生:夜里风雨来的时候有声音,听见了。
师:我想起了诗人陆游的一句诗“小楼昨夜听春雨。”陆游直接告诉我们他昨夜听见下雨了,可孟浩然虽然没直接说,但是也是这个意思。
师:其他同学还知道了什么?
生:我还知道到处都有鸟叫的声音。我从“处处闻啼鸟”这句知道的。
这样的对比法可以体会不同诗人的不同写作特点,也可以对古诗进行咬文嚼字的分析,层层深入的理解。时间久了,用得多了,学生诗词的积累与能力的提升会显而易见。
五、辐射法
辐射法,顾名思义,如太阳一样,由一点放射至四面八方。在古诗中就是抓住一个中心字、词,围绕着这一个字、词进行古诗教学;或者让学生感受到诗中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或者某一种意境,并围绕着这一思想或意境逐句体会。
例如:寇准的《华山》“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句句围绕着“高”来写的,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个“高”来教学。又例如: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从这“元日”开始,要推行王安石的新法了,王安石心中充满了欣喜、憧憬。所以,诗中句句都是都是“新年”,处处都是“祈盼”。让学生了解这一背景,让学生充分理解王安石在诗中所传递出的这种欣喜与憧憬。
六、结语
教学中,每一种方法都不是单一使用的,我介绍的这几种方法只是自己运用得比较有成效,比较适合古诗教学的,古诗的教学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与不对、行与不行还要在教学的道路上继续实践。我在古诗教学中不断的摸索前行,这已经是第三次进行关于古诗教学的分析与交流,我在未来的古诗教学中也必将广泛地学习,忠实地实践,“博学而不穷 笃行而不倦”希望我的古诗教学能在不断的学习与总结中“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