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扩大刮除及骨水泥重建术治疗下肢骨巨细胞瘤24例疗效分析

2020-04-07 03:51姜华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7期
关键词:临床效果

姜华伟

【摘要】 目的 分析评价肿瘤扩大刮除及骨水泥重建术治疗下肢骨巨细胞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24例下肢骨巨细胞瘤患者, 均采用肿瘤扩大刮除及骨水泥重建术治疗, 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 24例患者手术时间均<90 min, 平均手术时间(75.3±12.6)min;术中出血量均<500 ml, 平均术中出血量(350±20)ml;术后切口愈合良好, 无感染, 无患肢疼痛及活动受限;患肢功能:伸0~5°, 屈110~130°;下床活动时间(100.3±9.5)d;术后6个月复发1例(4.2%), 经病理确诊后行肿瘤定制假体置换治疗。结论 应用肿瘤扩大刮除及骨水泥重建术治疗下肢骨巨细胞瘤疗效确切, 损伤相对较小, 肢体功能恢复良好, 复发率低, 具有非常实用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肿瘤扩大刮除;骨水泥重建;骨巨细胞瘤;临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7.036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常见的具有侵袭性的原发骨肿瘤, 主要发生于20~40岁年龄段, 女性发病率略高, 最常见发病部位是股骨远端, 其次是胫骨近端。绝大多数骨巨细胞瘤患者存在进行性疼痛, 影响生活和工作, 病情严重者还可发生病理性骨折及恶变等情况[1-3]。本文选取本院自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24例

下肢骨巨细胞瘤患者, 所有患者均采用肿瘤扩大刮除及骨水泥填充的手术方式治疗,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24例下肢骨巨细胞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年龄21~48岁, 平均年龄37.6岁;男9例, 女15例;发病部位:股骨远端14例, 胫骨近端10例, 均为单一部位发病;所有患者以肢体及膝关节疼痛为主诉, 影像检查提示股骨远端或胫骨近端局限性膨胀性骨质破坏, 溶骨样改变, 无骨膜反应, 病灶内有实质成分, 经影像诊断后, 术前均行病理穿刺确诊为骨巨细胞瘤。

1. 2 术前设计 所有患者均采用肿瘤扩大刮除及骨水泥重建术治疗, 手术均由同一治疗组高年资主诊医师完成。对于侵袭性的骨巨细胞瘤, 为减少局部复发率应行扩大刮除术。术前根据肿瘤部位决定采用内侧或外侧切口, 手术需完整开窗, 充分显露, 应用大小刮匙依次刮除病灶, 然后用高速磨钻在骨腔各方向反复打磨1 cm, 充分冲洗骨腔及切口, 软骨下骨去除后, 在软骨下填充异体松质骨, 剩余空腔填充骨水泥, 放置内侧或外侧解剖钢板固定。

1. 3 手术方法 麻醉满意后, 患者取平卧位, 止血带下操作。根据肿瘤部位采用內侧或外侧切口, 切口穿过病理穿刺点并梭形切除穿刺道, 逐层切开皮肤皮下及深筋膜, 剥离肌肉组织, 充分显露骨皮质, 确定病变部位及开窗位置。蒸馏水纱布保护周围软组织, 用骨刀充分开窗, 显露病变组织, 用大小刮匙沿肿瘤内壁依次刮除肿瘤组织, 使用高速磨钻去除残留骨嵴, 打磨各方向瘤壁约1 cm, 到达正常骨质, 如残存的软骨下骨厚度<1 cm, 则仅打磨至软骨下骨即可。使用脉冲式冲洗枪反复冲洗, 氩气刀反复烧灼内壁, 确保病灶刮除彻底, 确保术野内残留的肿瘤组织全部清除。见肿瘤刮除之后的正常骨质后, 在临近关节面的空腔植入同种异体骨颗粒, 厚度约1 cm;其余的所有空腔使用骨水泥填充, 确保填充完整。根据肿瘤部位, 使用股骨远端或胫骨近端解剖钢板行预防性内固定, 术中透视见位置良好, 留置负压引流, 缝合切口。术后切除肿物送病理。

1. 4 术后处理 术后放置负压引流管, 引流量<20 ml时拔除;应用抗生素7 d;术后卧床1~2周, 可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待软组织愈合后行关节屈伸功能锻练及扶拐行走, 避免患肢负重;术后定期复查, 3个月拍片提示植骨愈合后, 逐渐开始负重行走;术后长期随诊, 观察是否有局部复发及膝关节退变。

1. 5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及复发情况。

2 结果

24例患者手术时间均<90 min, 平均手术时间(75.3±12.6)min;术中出血量均<500 ml, 平均术中出血量(350±20)ml;术后切口愈合良好, 无感染, 无患肢疼痛及活动受限;患肢功能:伸0~5°, 屈110~130°;下床活动时间(100.3±9.5)d;术后6个月复发1例(4.2%), 经病理确诊后行肿瘤定制假体置换治疗。见表1。

3 讨论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常见的具有侵袭性的介于良恶性之间的原发性骨肿瘤, 根据WHO的统计, 骨巨细胞瘤占原发骨肿瘤的8.63%, 占所有良性骨肿瘤的18%左右。骨巨细胞瘤发病年龄多在20~40岁, 女性较男性更为常见。骨骺是骨巨细胞瘤病变的原发源, 可延伸到干骺端并累及骨干, 好发于四肢长骨远端, 超过一半位于膝关节周围[4,  5]。

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症状因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差异而有不同, 良性巨细胞瘤病程缓慢, 早期症状轻微, 局部间歇隐痛及肿胀, 病变进展者有局部肿胀变形、关节活动受限等。生长活跃的巨细胞瘤, 初期同良性巨细胞瘤类似, 但可自发或于外伤后生长迅速, 间歇性痛转变为持续性。恶性巨细胞瘤则生长迅速, 症状出现早, 疼痛剧烈, 全身症状明显, 贫血、消瘦, 很快出现恶

病质[6,  7]。

骨巨细胞瘤主要是由多核巨细胞、组织单核细胞以及巨噬细胞组成。多数学者的研究显示多核巨细胞、组织单核细胞属于非增生活跃的肿瘤细胞, 增生活跃的细胞被称为骨巨细胞瘤基质细胞, 这些基质细胞决定了肿瘤的性质, 它们产生骨保护素配体等物质, 刺激多核破骨细胞的形成和吸收, 因此富含巨细胞的肿瘤多会发生骨溶解[8,  9]。由此可见, 多核破骨细胞和单核细胞都是骨巨细胞瘤的反应成分, 骨巨细胞瘤基质细胞才是代表肿瘤的新生物成分, 表达骨巨细胞瘤的特征。因此, 虽然多核巨细胞的出现可以提示骨巨细胞瘤, 但并不是其特有的组织学表现, 应当与动脉瘤样骨囊肿、纤维性骨皮质缺损、软骨细胞瘤、继发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棕色瘤以及骨巨细胞含量丰富的骨肉瘤等疾病相鉴别。

猜你喜欢
临床效果
紧急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致宫颈扩张临床分析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效果初步评定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早期应用大剂量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