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中医导引”新教学模式的探索

2020-04-07 03:51覃月泉蒋宇凌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瑜伽教学模式

覃月泉 蒋宇凌

摘  要:瑜伽是建立在东方医学基础上的东方修炼术,而我国医学是东方医学中最伟大、根基最深、具有几千年历史的完备理论体系,将中医作为瑜伽这门东方修炼术的理论根基,当仁不让。本课题剖析目前该区高校瑜伽教学弊端,探讨印度瑜伽和中医导引养生功的共同点,尝试借鉴中国导引养生功的练功方式和养生理念,在瑜伽教学中引入中医养生理论,将印度瑜伽与中医导引养生术二者结合练习,互相借鉴,可以增强瑜伽的练习效果,激发学生对保健养生的热情。并通过“师生互动,量身定制处方”新教学模式的运用,挖掘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同时提高瑜伽教学质量和效率,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打下坚实基础,旨在为该区高校瑜伽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瑜伽  中医导引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2(b)-0062-03

中国导引养生功以祖国医学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医整体观念、脏腑经络、气血理论等进行功法练习,并结合体育学科基础理论与实践,健身效果显著。印度瑜伽与中医导引养生功同为历史悠久的养生术,瑜伽在全球的普及度比较高,练习的人群涵盖各个阶层和年龄段,全球多半以上俱乐部都开设瑜伽课程。相比瑜伽在全球的迅速传播,中医导引养生术的传播速度较慢,练习人群多集中在中老年人,有待进一步发展和普及。但瑜伽由于传播发展势头迅猛,因此也催生许多弊端,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引领和纠正,把瑜伽引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中医导引养生术跟印度瑜伽的结合,对于二者来说 既互补提高,又能传承和发扬我国中医导引养生术这一中华民族的瑰宝。

1  目前本区高校瑜伽教学现状

伴随着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我国高校教学也随之更加注重科学化、多样化。瑜伽风靡于全球,在这股热潮的推动下,全国各大高校也陆续开展瑜伽课程。经调查,该区70%的高校开展了瑜伽课。在调研中,发现相对于其他传统项目如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等,瑜伽开课时间尚短,发展还不成熟,因此存在一些弊端。

1.1 缺乏专业师资

由于专业师资的缺位,各大高校瑜伽课大多由其他项目的教师兼任,难免对该项目的认识和理解不够透彻或产生认识上的偏差,导致瑜伽课程失去了原始内涵,无法体现瑜伽原本的保健养生价值,课程质量下降,学生失去兴趣。

1.2 认知上产生偏差,理论实践脱节严重

瑜伽成为了时尚的代名词,但正是因为瑜伽流行“过热”,导致物极必反,催生了许多“教练速成班”,由于教师对瑜伽的修炼程度深浅不一,对瑜伽真正内涵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作为古老健身术的瑜伽,讲究内外兼修,练习时要求“动形、调息、意守、放松”4个原则,和谐统一、缺一不可。但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多地讲解动作过程、要领,或者把过多时间花在纠正动作上。《易筋经》说,“凡讲外壮者,多失内养”,单纯地把瑜伽理解为“一般肢体运动”,只完成了瑜伽的1/4,即“动形”,忽略了瑜伽的“内养”。还有教师把瑜伽理解为“现代体操中的深呼吸运动”,把瑜伽教学变成了“操化”教学,只不过强调了呼吸的配合,甚至一些教师把其他项目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生搬硬套到瑜伽课堂中,就有人把广播体操和健美操作为瑜伽课程的热身环节。瑜伽成为了单纯的“操化”运动,将瑜伽练成了形体、体操或者柔术,这不仅失去瑜伽原本精髓,还有可能轻则做“无用功”,重则造成运动损[1]。重操化、轻理论的现象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1.3 “一刀切”的教学模式

该区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班级人数在20~45人不等,人数较多,因此教师一般都是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即无论水平和不同体质,都学一样的动作和套路。教师无法做到因人而异进行教学,而且,教学方法相对单一,一般采取示范法、讲解法、带领法、纠错法,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缺乏探索意识和创造力。

1.4 考核方式片面化

课程的考核仍以期末考试为主, 仅能考查学生的技能水平, 忽略了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成果,缺乏过程性学习评价,无法全面体现学生掌握并应用知识的情况。

2  印度瑜伽与中医导引养生功具有共通性

印度考古学家在印度河流域挖掘到的陶器上,刻有古人做瑜伽动作的图案,而经鉴定该陶器至少有5000多年历史了,因此印度瑜伽的起源要追溯到5000多年前。由此看来,瑜伽是一项文化底蕴深厚的古老健身术,科学而专业地练习瑜伽,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调节心理,还可以预防、治疗各种与身心相关的疾病。中国资深瑜伽研究者、著名瑜伽师文道女士用中医导引术的视角诠释瑜伽,认为梵文“yoga”(瑜伽)一词的定义是自我和原始动因的结合、一致。瑜伽从本质上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它和中医导引术同属于养生运动,瑜伽修炼讲究动形、调息、意守和放松,四者合一,缺一不可。许多高校瑜伽教学中,往往只完成了1/4,即“动形”,练成了“外形瑜伽”。中醫导引养生术是中国古代的养生术,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经典和宝贵财富,导引亦作“道引”,“导”指的是“导气令和”,“引”指的是“引体令柔”[2]。导引术是由呼吸、形体和意念三者结合,达到宣气导血、平衡阴阳、强身健体和调摄精神作用的传统保健养生术,通常人们将导引术用作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手段。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瑜伽与中医学、瑜伽与导引术的相关性也有所研究。刘莹在《瑜伽与中医养生的比较研究》指出,瑜伽与中医养生学在各自独立的养生体系背后,具有相同的“天人合一”思想本源,在养生方式、饮食调摄等方面也有许多互通之处。易红梅的《瑜伽与中医养生》总结了瑜伽与中医的共同点:二者均重视阴阳平衡;瑜伽可疏通经络;二者修炼过程一致;二者练习理念一致。张聪、代金刚等在《中医导引术和印度瑜伽术比较研究》中,首先在两者关于养生康复理论之异同方面进行比较,其次就两者的练习方法和不良反应方面进行比较,最后总结出二者在功法练习过程中均重视形体、呼吸、意念三者合一。周松贤、黄敏的《将中医养生理念融入高校瑜伽教学课堂的可行性研究》认为,瑜伽与中医学在诸多方面的理念是不谋而合的,将中医学融入瑜伽教学需要具备师资、学生需求等方面的基本条件,总结了将中医学融入瑜伽教学的方法和途径,提出了按中医四季养生理念来安排瑜伽教学内容。杨爱的《简析高校瑜伽教学中融入中医养生理念的途径》剖析了目前高校瑜伽教学和中医养生结合的现状,指出了中医养生理念在目前高校瑜伽教学中严重缺位,许多瑜伽教学依然停留在动作姿势的讲解、示范和纠错上,极少涉及有关中医养生理论方面。

瑜伽和中医导引术有许多共通之处,二者在发展过程中各有弊端,如若二者互相结合,既有助于瑜伽教学质量的提高,回归本源,又可以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3  “瑜伽+导引”的新教学模式的构建

3.1 教学目标

首先是认知,即学生对瑜伽和导引这个概念的认知和定义,比如,需要明白什么是“瑜伽”,在头脑中对瑜伽有一个初步的定位,它是一项运动技能,一个生活方式,还是一门哲学。需要了解瑜伽和导引的历史文化等。其次是理解,在这个层面学生需要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概念转换,比如:学生要理解“瑜伽+导引”并非是简单的瑜伽动作加入导引动作,而是将中华导引养生功的中医整体观念、脏腑经络、气血理论等知识融入瑜伽练习中,使瑜伽的养生达到“1+1>2”的效果。最后是应用,学生在充分理解了“瑜伽+导引”教学模式,并学到一定的运动技能后,需要将学到的知识内化成为自己的东西,也就达到了应用知识的目标。

3.2 教学方法

“教”是以任课教师作为主导开展认知性教学,这里包含2个方面:一个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个是传授知识技能[3]。根据体育课程特点,“瑜伽+导引”课程可以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技能形成阶段,目标有2个:一是体育教学是实践为主的课程,目标是在技能学习中让学生体验瑜伽体位法带来的身体感受,养成科学正确练习的习惯。根据瑜伽课程的特点技能学习又包括3个部分,即冥想调息、体位法学习、休息术。二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在延续瑜伽精华、保持传统瑜伽经典的同时, 教师应不断融入了新的内容,中医导引与瑜伽的共同特点,使得2个项目能够更好地融合在一起,让其变得更加具有养生意义, 更易于被传承中华医学文化的醫学生接受,更好地推进了瑜伽中国化进程。学生会对自己熟知和特长的东西比较感兴趣,“瑜伽+导引”教学的融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积极性。第二阶段,开始进入知识运用阶段。目标是考验学生对第一阶段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有了兴趣为前提,第二阶段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法”,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运用自己特长的中医养生理论知识、瑜伽课堂上掌握的瑜伽体位法及科学健身原理,量身定制专属个人的“运动处方”,并作为期末考核的内容之一。为了更好地体现过程性考核的有效性,教师可分段检查作业完成情况,鼓励学生自我表现和提出问题,教师耐心地答疑解惑,给出专业的指导意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课程中获得愉快和积极的体验,学生根据教师的意见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运动处方。

3.3 课程评价

传统的体育课考核方式侧重于考试结果的考核,对学生学的过程缺乏考核,课程考核体系围绕“量身定制运动处方”的考核模式, 实施多元化考核制度。考核不再简单地看技能水平, 而是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和评价。课程考核内容多样化,采用“个性化运动处方+技能考核+理论知识”的多元化评价,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掌握的全面性,体现他们的综合能力。学生的最终成绩是由“平时的课堂考勤+运动处方作业的质量+期末的考试”3个方面综合考评的。

4  结语

(1)通过将中医导引术与印度瑜伽的结合,让瑜伽教学回归“内养外调”原本意义,可以增强瑜伽练习功效,提高瑜伽课堂的教学质量。

(2)采用“瑜伽+导引”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师学生互动,指导学生量身定制运动处方,改变了“你教我学、处方一刀切”的传统教学模式,即发挥医学院学生的专业优势,由教师指导和监督,学生结合自身医学知识,制定适合自己的瑜伽运动处方,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因人而异”的教学,让瑜伽课堂真正变成了养生大课堂,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让学生成为自己的瑜伽医生,教师做到了“授人以渔”,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符合我国高校新课改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4)高校是年轻人的主要聚集地,他们对知识文化的理性传播力量不容小觑,在高校瑜伽课程教学中实现印度瑜伽与中医导引养生术的结合,是时尚与传统的互相渗透,既有助于提高瑜伽的养生保健价值,又能借瑜伽的传播力度和影响力推动中医导引养生术的发展和普及,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 文道.瑜伽养生——做自己的瑜伽医生[M].青岛:青岛出版社,2015.

[2] 刘莹.瑜伽与中医养生的比较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5):89-90.

[3] 王志琪.非艺术类生源艺术教育专业素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西安美术学院艺术教育专为例[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9(6):21-22.

[4] 周松贤,黄敏.将中医养生理念融入高校瑜伽教学课堂的可行性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11(2):65-66.

猜你喜欢
瑜伽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窥见眼部瑜伽
迎接瑜伽日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亲子瑜伽有魔法
动物中的瑜伽高手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