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小结方法初探

2020-04-07 03:48钱敏

钱敏

摘 要:如果把一节语文课比喻成一首乐曲,那么,结尾就是曲终时的袅袅余音。好的结束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总结升华之效。所以我们既要强调导入语,也要讲究结束语,使学生一进入课堂,从美的享受开始,最后又在美的陶冶中结束。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结尾的设计,努力使结尾起到巩固知识、突出重点、启迪智慧、诱发兴趣、开拓思维、深化记忆的作用。本文阐述了课堂小结的总结法、过渡法、煽情法、召唤法和续写法等五种方法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总结法;过渡法;煽情法;召唤法;续写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1-052-1

常言道:“编筐编篓,全在收口。”良好的课堂导入能产生“课伊始,趣亦生”的作用,那么巧妙的课堂小结能达到“课虽终,趣犹存”的境界。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堂小结,不仅能巩固知识、强化兴趣,还能进一步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笔者下面谈谈课堂小结五种方法的具体内容。

一、总结法

学生往往不善于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因而不利于知识的巩固。因此,一节课讲完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总结法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促使知识系统化,如果设计得生动、有趣,将会达到巩固记忆的效果。

如教学孙犁的《黄鹂》,笔者就采用总结主题思想来结尾。讲完全文时,笔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本文删去末尾两段也能构成一篇完整的文章,文末两段又不是讲黄鹂的,那去掉文末两段不是使内容更集中了吗?你认为呢?”不少学生回答:“当然是!”笔者不置可否,又问:“真是这样吗?去掉文末两段,文章的主题有没有变化?”这—点拨,出乎学生意料,从而激发了学生深入探索文章主旨的兴趣。

二、过渡法

这是在教学一个课时(或一篇课文、—个单元)将要结束时,用以小结本课时(或本篇课文、本单元)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领域的承上启性的谈话,这种方法用得好,可以使整篇课文(或整个单元、整册书)的教学形成—个浑然不可分割的整体,使学生能更好地把握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还可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促进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作进一步钻研。

如教学李密的《陈情表》时,笔者这样结尾:“《陈情表》把孝情寄托在叙述之中,抒写得淋漓尽致,悲恻动人,感人肺腑,难怪人们说‘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而一代文豪苏轼却说‘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那《祭十二郎文》又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韩愈跟十二郎只不过是叔侄关系,十二郎去世后竟悲痛欲绝。这是为什么呢?欲知究竟,请看下篇課文!”这样的结尾,不仅总结了本篇课文的教学内容,还通过设疑引起悬念,促使学生继续探究。

三、煽情法

煽情法,是指在学生深入领会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教师用深情、真挚、富有感染力的话语,去点燃学生心中潜伏的感情之火,使学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从而获得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并从中受到熏陶。

如教学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在学生深深地理解了马克思光辉形象的基础上,笔者这样结尾:“马克思为了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为了全人类的幸福,不断地追求真理,不断地进行斗争,给我们带来了曙光。同学们,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停止思想已整整一百二十年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早巳不知模糊了多少往事。可是,我们能让马克思思想停止吗?我们能让马克思宽广的胸怀、高尚的人格、崇高的精神模糊吗?”这水到渠成的结尾,撩拨起了学生的心潮,使学生们心情激荡,难以平复。

四、召唤法

所谓召唤法,就是指教师用热情洋溢的语言向学生发出号召或提出希望,以感化学生,达到导之以行的目的。

如教学巴金的《灯》时,笔者这样结尾:“俗话说:‘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挫折,甚至劫难。不过,不管遇到什么,你都一定要记住巴金的话:‘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让我们心中的那盏灯永不熄灭吧!”这结尾,如—段用教师真情演奏出的音符,深深地叩击着学生的心扉,具有极强的鼓动性和感召力,鼓舞了学生与厄运作斗争的勇气,坚定了学生克服挫折的意志。

五、续写法

有些课文的结局设置得很巧妙,作者不明确交代人物最后的命运到底怎样,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在教学完这类课文后,教师可用几句富有点拨性的话语去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然后,再让他们把自己的想象写下来,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除此之外,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如教学莫泊桑的《项链》时,笔者这样结尾:“玛蒂尔德借来项链,只风光了—个晚上,却因此而需含辛茹苦十年,甚至几乎葬送了自己及丈夫的—生。而在小说的结尾,佛来思节夫人却告诉她,那一挂项链是假的。玛蒂尔德听了以后会怎么想,怎么做呢?”寥寥数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学生们个个都跃跃欲试,进入了“愤”、“悱”的状态。这时,笔者就让他们自由畅想,课后写出《项链》的续篇。结果,学生们写得斑斓多彩。

总之,课堂的结尾要遵循如下原则:一是情绪饱满。只有感情真挚充沛的话语,才能感动学生;二是方法灵活。我们必须因文、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绝不能死搬硬套;三是语言精练。结尾不是对课文的讲析和重述,语言必须尽量概括、系统。同时,下课在即,也不容许我们挥洒无度;四是操作简便。

概言之,讲授是画龙,小结是点睛。小结有法,但无定法,因需而定,贵在得法。教师一定要重视课堂小结,精心设计“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结束语,做到善始善终,给课堂教学画上完整的句号。

[参考文献]

[1]庄文中.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作者单位:丹阳市界牌中学,江苏 丹阳21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