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是一个传统农耕文明大国。中国的改革始于农村,实现小康攻坚战的最后堡垒也将落脚于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本文针对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资阳市的、存在的差距、对策建议提出思考与研究。
关键词:乡村振兴;做法;问题;对策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7年12月底,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走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强调乡村振兴“七条路径”,制定了乡村振兴“总路线图”,以及“三步走”时间表。2018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原则、目标、主要任务和规划保障等,为各地编制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依据和实施路径。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三农”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党的“三农”政策的创新发展,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三农”领域的生动体现,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现实选择,是党中央对现代化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准确认识资阳农业农村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找准差距和不足,有针对性地研究措施,对资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资阳市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做法
1.完善乡村振兴政策体系
研究完善了“1+5”政策文件即:乡村振兴“三级联创”和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5个工作方案,形成未来资阳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总体安排。
2.加快推进乡村振兴规划编制
编制完善了资阳乡村振兴规划、现代农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8—2026年)。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已初步提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业绿色发展推进等16项重大行动、45项重大工程、9项重大计划;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已提出优化“3+3+3”农业产业体系,构建“一带四区八园多基地”的发展布局。
3.强力推进农村产业提质行动
成资农业同城化加快推进,多次开展与成都市农业委对接活动,围绕共建成都中心城市绿色农产品生产配送基地初步达成农业合作协议,策划7个合作项目及4个合作事项。积极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第六届农博会,并在成都举行资阳市乡村振兴项目招商推介会,推出项目56个、总投资308.85亿元,签约项目6个、总投资25.2亿元。雁江花溪河、安岳宝峰山、乐至五彩林乡三个农旅互动示范片建设顺利推进,雁江忠义现代农业园区纳入省级农业园区,“安岳柠檬·文化”“乐至阳化河”等4个园区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培育国、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户、17户、78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达3681户、家庭农(林)场达1729户,居全省前列。有序推进农村小额信贷分险贷款试点,成立1200万元分险基金,预计撬动金融资本1亿元以上支持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4.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行动
研究谋划巴蜀美丽乡村资阳示范带,初步明确了“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点状突破、带状引领,连接成渝、辐射全域”工作思路、“打造一个特区、建设一批园区、创建一批新村、共办一批活动”的工作重点和“两环一轴一山”的发展格局,以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人居环境整治、传统文化保护等项目为载体,以交通干线为脉络,高标准建设巴蜀美丽乡村资阳示范带,邀请了全国一流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启动规划编制工作。4个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市级试点顺利推进,探索了“三拆三建三靓”、“三清三改三拆除”、“六有六要六无”和“五整治五要”等机制。加强农村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建成垃圾压缩式中转站5座,关停非正规垃圾填埋场86处,新改建农村厕所52座,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项目全面启动。争取省级财政新村建设扶贫专项资金5022万元,推进81个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新建农村公路247公里,毗河供水一期工程、关刀桥水库、“张老引水”等水利工程有序推進,新建农村文化室50个、卫生室55个,76所乡村校舍改造项目启动实施。预计将建成幸福美丽新村210个、省级“四好村”90个、市级“四好村”200个。
5.积极推进乡村治理提升行动
推进581个村实施“雪亮工程”,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建设市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乡镇10个,创建一批“新时代新家园新风尚”示范村。建设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700个、文体广场100个。积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雁江区纳入全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争取到省级专项资金1000万元;创新推广“村党组织+土地股份合作社+产业股份合作社”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推动土地“流转变入股、经营权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全市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815个。
二、资阳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存在的差距
资阳“三农”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农业农村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大的短板,对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1.农村产业结构不优、效益不高
一是农业产业结构不优。资阳农业是典型的“猪粮”结构,传统农业占据主导地位,农业中粮油、畜牧占比达70%,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占比不到25%;现代畜牧业中生猪占比近60%,一猪独大的结构受市场波动影响更为明显。二是特色产业质量不高。安岳柠檬品种单一、标准化水平低、市场话语权不强,潼南、遂宁、南充等地竞争力增强,黄脉病等疫情、农药使用等环境问题较为突出。上世纪80年种植的近18万亩雁江早熟柑桔品种老化、品质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乐至黑山羊规模化、设施化水平不高。三是经营主体规范化水平不高。龙头企业多为家庭经营,技术档次低,生产能力小,市场竞争力弱,四海、永鑫、华通3户国家级龙头企业仍未走出困境。家庭农场经营规模多为几十亩,以生产环节为主,市场竞争力弱。四是农产品品牌效应不明显。“资味”区域公用品牌登记注册、营销推广进度不理想,有些地方和企业缺乏商标品牌意识,创牌积极性不高,没有形成自主特色品牌,传统产品多,特色品牌少,中低档产品多,名优产品少,没有形成集中效应,近6万吨蜜柑贴外地品牌销售。
2.基础设施承载力弱、农村环境差
一是乡村道路通达深度不够、标准不高。农村公路和通组道路未硬化里程多,自然村通硬化路率仅58%,硬化路中宽度4.5米以下占82.7%,农业园区道路、机耕道严重缺乏。道路养护管理差,县道养护仅占总里程的51%,村道和通组道路由村民委员会养护日常养护未有效开展。大部分村通村硬化路群众人均筹资在1500-2500元之间,农民筹资压力大。二是水利设施薄弱。现有的315座水库中,没有大型水库,中型水库仅8座。小微型水利工程的管理粗放,水毁或渗漏、垮塌、风化等情况严重,农村集中供水工程仅765处,分散解决的仍占多数,自来水供水率不足60%。三是人地矛盾突出。资阳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仅1.7亩,人地矛盾十分突出,丘陵地区土地资源零碎化,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商品率低,规模经营受到一定限制,小农经济占据很大比重。四是镇村环境亟待改善。场镇“脏乱差”的现象十分突出,农村垃圾中转和清运设备落后,仅有15个乡镇建有污水处理厂,聚居点和散户生活污水基本未处理;农村公共厕所较少,农户旱厕居多。五是污染防治压力较大。个别养殖场种养基地脱节、循环利用不畅,局部性养殖污染较重;秸秆收集难、运输难、储存难,化肥农药减量压力大。“散乱污”企业废水未经处理或偷排漏排入河、场镇生活污水直排等现象比较普遍,水体污染严重、水生态系统严重破坏。
3.公共服务短板突出、差距明显。一是教育卫生差距较大
个别农村学校义务教育达标水平不高,师资力量不足,村小在编在岗教师仅占全市小学教职工的11.75%,音体美等专任教师极度缺乏,体育设施欠缺;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较差,农村保健网底薄弱,中高级职称医生少,人员流动大,更换频繁,全科医生缺乏。二是社会保障水平不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较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缺乏制度吸引力,参保积极性不高、低档次缴费比重大,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民仅占45%,80%以上的农村居民医疗保险为最低参保档次,农村社会保障与城市差距十分明显。城乡低保保障水平偏低,以收定保的政策规定导致保障水平与先进市州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三是农村特色文化、农耕文明传承较差。农村文艺队伍欠缺,仅有乡村文化人员351人,文化骨干基本上不是专业人员、业务素质较低。石刻、竹木编等传统文化保护和开发不够,农家书屋基本闲置、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4.要素保障水平较低、农民增收渠道不宽。一是财政投入不够
2017全市投入“三农”的财政资金共25.7亿元,占全市财政支出比重的14.3%。二是土地保障难。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高,受农村土地规划滞后等影响,农村居民的住房较为分散,还存在空心村、一户多宅现象,造成大量土地闲置荒废,导致存量土地匮乏。三是集体经济带动力不强。有集体经济组织的村仅17.3%,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仅41%,集体经济收入中出租收入占55%,尤其是大多数贫困村依靠产业发展资金投资收利息、挣租金,没有长效的产业支撑,集体经济不能发展壮大。四是城乡收入差距较大。2017年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达16197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仅为城镇居民收入的47.5%,农民财产性收入占比不到3%。
5.基础组织战斗力不强、农村治理水平低
一是基层组织凝聚力不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8.3岁,27%学历在高中以下,战斗力不强。二是基层“微腐败”依然存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相关问题多发,违规大操大办婚丧喜庆等事宜、违规公款吃喝等问题发生率较高。2017年,查处村级以下案件299起、占52.8%。三是农村人才素质不高。全市农村实用人才仅占农村总劳动力人数的4.3%,大部分农村实用人才学历不高,专业技能不强,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有能力的人不愿留在农村。四是农村自治、法治、德治体系不完善。农村法律服务体系不够健全,执法和法律服务存在重城市、轻农村的状况,广大农村普遍缺少法律服務机构和人员,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向基层延伸越不够,无法适应广大农民的法律需求。
三、资阳市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对策建议
1.立足优势产业推进融合发展,推动农村产业振兴
(1)稳生产,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推进粮油高产高效创建、现代农业万亩亿元示范区及“千斤粮万元钱”、“吨粮田五千元”粮经复合产业基地建设,确保全市常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60万吨。控量提质发展现代畜牧业,发展优质特色生猪产业,扩大黑山羊种群规模,大力发展奶牛、肉牛、禽兔、特种养殖,优化提升以生猪为主导、山羊为重点、小家禽为特色的现代畜牧业。
(2)提品质,建设特色优势产品供给基地。做强100万亩绿色蔬菜发展区,推广宰山蔬菜合作社“基地+农户”带动模式,重点建设一批万亩优质蔬菜示范区,打造服务成渝的绿色蔬菜供给基地。提升以安岳县为核心的70万亩柠檬、以雁江区为核心的30万亩柑桔特色水果发展区,提升精品水果产业优势。建设100万只黑山羊基地,建设丘区山羊标准化养殖示范区。
(3)建园区,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以产业融合发展为手段,以现代化装备和技术为支撑,积极争创国、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重点建设安岳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乐至国家级林业科技示范园和农业产业融合园区。按照农田田园化、产业融合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路径,依托主导优势产业,加快打造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重点抓好雁江花溪河、安岳宝峰山、乐至五彩林乡三个农旅互动示范片建设,打造全省一流的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
(4)创品牌,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走向品牌要效益的发展道路,加大“资味”品牌营销推广力度,提升安岳柠檬、雁江蜜柑、乐至黑山羊等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积极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创响“资味+”农产品品牌体系。建立更严格的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禁止使用高毒、高残农业,健全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绿色生产制度,争创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市。
(5)促融合,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推进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协调发展,积极开发柠檬、肉类等精深加工产品,建好雁江中和、安岳龙台、乐至中天三个农产品加工园,依托临空经济区发展航空食品、便携速食品,集聚一批亿元、十亿元加工业龙头企业,创建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加快提升农村电子商务,完善农村电商物流配送体系,实现“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的双向流通。
2.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农村条件,建设农村宜居新貌
(1)加快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抓好“四好农村路”建设,全面提升县乡村道技术标准,建好农村进村入组联户道路、产业园区道路和农机化生产道路,实现农村生产生活道路互联互通。加快推进以毗河供水工程为龙头的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渠系配套、节水改造等工程建设,解决好农村水利“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推进规模化沼气工程、天然气下乡、自来水入户等民生设施建设,实施网络宽带进村入户工程,逐步实现网络村村通。推进土地整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基础配套、绿色生态、种养循环、质量提升。
(2)全面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以农村垃圾、污水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全面改善农村宜居环境。开展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健全“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模式,规划建设两个垃圾焚烧发电站,实现生活垃圾有效治理。开展农村污水治理攻坚,加快完善场镇污水处理厂及排污管网,采取小型污水处理站、适度规模沼气池、人工湿地、户用沼气等方式治理中心村、聚居点、散居农户污水。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实施“生态旅游公厕”和“农家乐厕所改造工程”,实现农村旱厕改水厕。抓好农村风貌塑造,重点整治场镇“脏乱差”,推进道路硬化、绿化、美化、亮化,提升农村风貌。
(3)全面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大规模绿化全市行动,继续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退耕还林工程,推进绿色通道、绿色产业和绿色庭院建设。全面落实“河(湖)长制”,统筹实施清河、护岸、保水、净水、亮剑“五大行动”,推进“一河(湖)一策”项目实施,推进全域水生态建设,实现河湖库水质达标。加强养殖污染防治,科学规划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推广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的生态养殖模式,推进畜禽养殖场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率。实施化肥农藥零增长行动,集成推广高效施肥技术,积极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农家肥,开展秸秆资源化利用,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加速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应用。
3.围绕城乡一体补齐短板,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1)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加强农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三下乡”、文化进万家、“百姓舞台坝坝宴”、“乡村音乐季”、农民运动会,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深入发掘农耕文化、石刻艺术等传统文化资源,做好农村古村落、古建筑、民族村寨、古树名木、古井林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积极发展乡村手工艺、民族手工艺、民族文化文艺和乡村文化创意产业。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新时代新家园新风尚”活动和好人好事评选,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新风行动,抵制封建迷信,塑造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2)发展农村教育卫生事业。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完善农村学前教育服务网络,实施普及高中教育攻坚,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建强乡村教师队伍,提升农村教育整体水平。改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医疗条件,深入开展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提升工程,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农村医生队伍建设,大力推行村医“乡聘村用”,确保农民“小病不出村、看病有保障”。
(3)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等。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建立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和完善门诊特殊疾病政策,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4.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创新,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1)建立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机制。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按照农村土地“三权分置”要求,放活土地经营权。全面完成农村各类产权确权和登记颁证,加快推进“房地一体”的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房使用权。深入推进集体林权、水利设施产权等领域改革。
(2)加大农业农村资金投入。建立财政资金投入“三农”稳定增长机制,统筹整合各类涉农资金,解决支农项目资金分散“撒糊椒面”、“九龙治水”等问题。建立乡村振兴基金,成立农业投资公司,加强与成都等地农业投资公司合作,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入重大农业项目建设,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典型。创新农业金融服务,完善农业政策性担保体系,推进“拨改贴”等方式,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缺乏担保抵押物难题,破解融资瓶颈。
(3)加快盘活农村存量土地。统筹农村土地利用,加快旧村改造,完善农村宅基地审批机制,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和监督,优化宅基地布局、合理控制规模,促进集约节约用地。
(4)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集体成员身份确认,加快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大力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折资量化的方法与标准,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推广“党组织+土地股份合作社+产业合作社”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变入股、承包经营权变股权、资金变股金”。
5.夯实基层组织加强农村治理,构建现代治理体系
(1)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稳妥推进“大带小、强助弱、富帮穷”跨村合建联建党组织,探索按产业建立党组织,加大在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专业协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建立党组织力度。健全“三分类三升级”活动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结对帮扶机制,帮助村党组织进一步建强建规范。继续深化青年骨干农民“三向递进培养”,推动党员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
(2)加强基层党风廉洁建设。压紧压实乡镇党委和纪委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村党组织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加大财政涉农资金审计监督检查力度,深入开展集体“三资”管理、土地流转等领域专项整治,坚决惩治农村“微腐败”。完善健全农村工程建设项目发包、过程监管、工程验收,产业发展资金使用等存在较高廉政风险点领域的防控机制,解决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在执行制度规定时走形式、打折扣等问题。
(3)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作为基本要求,健全基层干部培训制度,分层分级对村党组织书记、村后备干部、青年骨干农民和流动党员进行全覆盖培训,提升能力素质。加强农村乡土人才培训工作,全面推进新型职业农民、职业经理人等培训认证工作。加强农业农村人才回引工作,以农业园区、示范产业带建设等为平台,落实扶持政策,在技术支持、项目立项、资金投入等方面向优秀返乡创业人才倾斜,支持返乡创业。
(4)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健全农村自治制度,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完善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职能作用,严格落实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联席会议审定、村民委员会公布公开的程序,健全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推进农村依法治理,继续推进“法律进乡村”“雪亮工程”,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强力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建设平安乡村。加强农村德治建设,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建立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和道德评议机制,加强群众思想道德教育和文明素质培育,引导农民群众爱党爱国、向上行善、尊老爱幼、重义守信、勤俭持家。
作者简介:
李晶,女,大学学历。现为中共资阳市委党校教研部副主任、经济学高级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