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通过分类投放、分类收集,把有用物资,如纸张、金属以及废旧家用电器等从垃圾中分离出来单独投放,重新回收、利用、变废为宝。垃圾分类能有效节约原生资源,改善环境质量,引领绿色生活。
垃圾产生于人类活动,如果说垃圾是污染源,那么我们都是污染源更深的源头——垃圾制造者,因此污染制造者有义务去控制污染,对垃圾进行分类是每个人分内的责任。分类过的垃圾相对干净,如此以来更加方便回收利用能够服务于清洁高效的经济。
我们国民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经验不足,导致我国群众的参与环境保护不够积极。我校进行“垃圾分类调查与宣传活动”是在响应国家号召,希望通过垃圾分类活动让学生明确垃圾分类的标准,知道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这四大类垃圾的概念,并能学会且做好垃圾分类,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为减少环境污染、节约土地资源、促进再生资源的利用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通过垃圾分类,将资源减量回收从而减少了垃圾填埋,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可以把有用的垃圾回收再利用,并且减少垃圾的填埋,这样一方面减少了对环境的危害,另一方面也节省了土地资源。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的二次利用。比如,融化后的易拉罐可以熔铸成铝块、回收后的废纸能够重新制作成崭新的书本,垃圾分类是实现变废为宝的第一棒。垃圾分类活动让学生和教师了解和关注环境问题,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懂得资源的珍贵。从心底里真正认同垃圾分类,在行动上时刻做到垃圾分类。做到“知行合一”,提高师生的节约意识。
本次垃圾分类活动由三位辅导教师指导科技活动实践组五位学生通过学校的配合展开,历经动员大会、资料收集与问卷调查、主题竞赛、课外实践、留学生演讲等多个活动阶段,在2019 年7 月到2020 年1 月完成。
活动准备阶段,各班班主任就“垃圾分类”在班级开展主题班会,教授学生关于垃圾分类的有关知识。然后在各个班级的墙壁上张贴写有垃圾分类方法的报纸。活动开始,垃圾分类科技活动实践组通过查找丰富的线上以及线下资源,为此次垃圾分类活动的开展做好了充足的知识准备。紧接着开展问卷调查活动并回收的问卷,总结出了大部分学生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掌握情况。
随之进行主题竞赛,活动氛围更加浓厚,通过开展垃圾分类知识竞赛和“垃圾分类主题的学生手抄报”比赛两种赛制,利用先进的教学资源希沃白板,分别设置了两人PK 的游戏模式、知识抢答模式以及辩论模式进行知识竞赛。
接着开展“垃圾分类主题项目——大手拉小手互动活动”,使得本次活动达到高潮。学生代表在中心小学宣传垃圾分类有关知识,并且亲自担任小老师,向学弟学妹介绍垃圾分类有关知识。最后,学校特别举办“澳大利亚留学生谈国外校园垃圾分类”的演讲活动,由在海外留学的校友向学生介绍悉尼大学校园的垃圾分类情况,并介绍澳大利亚风土人情,从而巩固加深了全校师生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垃圾分类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此次垃圾分类的调查与宣传活动,成功地让全校师生深刻认识到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实践了绿色环保理念,最显著的效果就是大大减少了学校每日产生垃圾的数量,全校师生不仅自己争做表率,而且能督促周围人做到绿色环保。垃圾分类的理念深入全校人心,大大提高了全校师生的环保素质,全校师生不仅熟知了垃圾分类的分类标准,并且能够落实在具体行动中,在日常生活中对垃圾做好正确的垃圾分类。
以下是活动圆满成功的经验总结。
心理学研究表明,游戏、实验和一些活动方式的实现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直观地认识事物,并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次垃圾分类活动便是通过组织实践进行,在垃圾分类主题知识竞赛的过程中,两两PK、辩论等游戏使学生对垃圾分类感性认知的周期更长,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垃圾分类以及环保的理解。
就一线教育活动而言,将培育实践人格的教育目标贯彻到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本次垃圾分类调查与宣传活动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搜集资料,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培养起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再像以前一样由教师一股脑地向学生灌输。在“大手拉小手”的互动活动中,学生在与人交流的实践过程中不仅向他人传递了垃圾分类的知识,而且同时加深了自身对垃圾分类以及环保的见解,从而更能够落实到具体行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