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参与式教学模式受到了广大教育者的欢迎,这是由于此种教学模式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在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对于学生数学思维及素养的提高意义重大。但在具体实施参与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参与式教学模式效果的发挥,这就要求数学老师加强对实施问题及有效策略的研究,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
第一,主体原则。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只有坚持主体性原则,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对知识进行探究及吸收,达成帮助学生学习的理想教学目标。因此,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核心在于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技巧,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而不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第二,平等原则。参与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这里所指的学习主体,不是指某一个学生,而是全体学生,所以老师要平等看待和尊重每一位学生,要对他们的学习情况及需求等进行全面了解,设计能够满足全体学生学习及发展需求的教学计划,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和喜悦感。第三,反馈原则。数学知识的抽象性、逻辑性较强,尽管学生参与到了课堂学习中,对知识进行了理解,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仍会存在无法举一反三的情况。因此,老师必须要及时关注学生们的反馈信息,针对此调整教学的进度和方法,促使教学工作更高质量的开展。
第一,师生之间的沟通不足。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也要求老师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并进行有效的互动,这样才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提高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针对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课程学习的趣味性。但据调查,目前很多教育者在开展参与式教学中,都缺少参与及与学生互动的意识,无法将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发挥出来。第二,教师仍占据主导地位。参与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实际教学中,由于部分老师对参与式教学模式的理解不够透彻,对其实施时,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思路,学生在学习中没有得到充分的自主学习、思考机会,局限了学生的发展。
参与式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对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制定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在综合考虑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上,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这样才可以真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让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获得学习的快乐感。比如在教学《分数的认识》内容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建立分数的概念,并对几分之一的含义进行理解,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学习中,对概念知识及分数的具体使用进行了解。再如在教学《认识图形》内容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辨认和区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老师可以设计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对其差异进行探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参与式课堂教学的开展过程中,需要学生根据学习任务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但由于小组合作由学生们自己合作进行,其实施难度较大。因此,为了解决合作中学生观点不同、任务不清晰等问题,老师在课前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分组、小组长的选择等。同时,要求各小组明确自身的管理和组织任务,对学生们的自我管理及合作能力进行培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老师要及时对各小组加以引导,确保学生们小组合作学习的高质量推进,保障参与式教学的实施效果。
比如在教学《周长》内容时,课前老师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走入生活观察常见的物品,想一想如何对其周长进行计算。这样学生在课前便会形成自己的观点,课中老师将全班分为不同的合作小组,让学生对周长计算的方法进行讨论,在讨论归纳出小组的观点,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观点,之后再进行组间的合作学习,而老师需要及时给予科学的引导,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方式,对此部分知识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可能所用课堂时间较多,但此种方法尊重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遵循了学生的知识学习、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规律,其教学效果会更加理想。
参与式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所以在实施评价活动中,学生也应是评价的主体,所以在完成课后问题后,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们自己检查和互相检查,并在检查中进行自评和互评,而在学生们评价的过程中,老师不能袖手旁观,而是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这样才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客观的评价,正确认知自我,更好的提升自我,将参与式教学的作用发挥出来。
比如在学习《克与千克》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弄清楚不同重量单位之间的区别,老师可以将橡皮、凳子等生活化内容引入教学中,让学生以生活中熟悉的物品进行学习,这样更容易帮助学生树立重量观念,从而加深对此部分内容的理解,并能活用重量单位对物品的重量进行预估,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总结:综上所述,参与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效果。因此,老师要对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实施精心设计,并在实施中不断反思与完善,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