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找到数学教学与新课标的完美契合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一直以来都是一线教师关注的热点课题,为此广大数学教师做出了诸多创新与尝试。但在具体实践中发现,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已然滞后,教师只有充分认识与把握“有效性”的内涵,结合新课标的具体内容,尊重学生的个性成长需求,如此才能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有关有效性教学的策略及注意事项,笔者将做以下探讨。
教育理念指导教育行为,因此想要落实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从转变观念为切入点恰到好处,教师的教学思路要与新课标的思想与观念达成一致。(1)树立科学的数学观。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有责任读懂读透《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充分认识数学学科在实践中的动态发展。因此,教师要摆脱静态的数学观,主动吸纳全新的数学知识,丰富数学课堂结构。(2)树立高效的学习观。教师在研究教学方案的同时也要关注“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如何解题、如何应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才是新课标改革的核心要点。(3)树立全新的教学观。遵照“以生为本”的原则,关注高中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增添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与实用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数学课堂是实现有效性教学的主渠道,而学生是一切教学方案服务的对象,只有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才能掌握知识,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学以致用的能力。所以,课堂的有效互动必不可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通过师生互动、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已知长方形面积为30cm2,其边长设为a,对角线设为b,周长设为c,通过已知条件可知a、b、c的哪些函数?通过热烈的讨论,大家开动脑筋,列出不同的函数关系式,并与教师一起分享推理、思考的过程。通过互动与讨论,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并且锻炼了独立思考能力,实现了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的数学教育离不开实践,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有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认识,并且在具体的实践中建立数学模型意识,从而掌握全新的数学思想。例如,学完“函数值域”问题后,教师设计了一道生活化的应用题:“学校想要制作一个海报宣传栏,已知宣传栏由两个大小相同的矩形拼接而成,且宣传栏的左右两个矩形相加的面积为26cm2,四周空白宽度为5cm,两个矩形中间的缝隙为3cm,假设宣传栏按照面积收费,求宣传栏的高和宽为多少尺寸时制作的费用最低?”这道题解题的关键就是设置变量、列出函数关系式,再计算函数最小值,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解决数学题的同时,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践应用。
高中数学课堂强调“有效性”,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我们经常强调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其内容包括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分组合作等,但是我们不能片面地追求表面热闹,为了改革而改革,如果脱离了数学知识本身、脱离了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那么这样的教学过程也是无效的。如有些教师给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图片、视频或者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但是这些却与教学内容毫无关联,这样反而不利于学生把握数学知识。因此,有效性教学既要注重形式也要注重内容,一切教学方案最终都是为有效教学服务。
反思传统教学模式,其最大的弊端就是深受“应试观念”的影响,课堂教学局限于“题海战术”,认为只要学生会思考、会做题、能提高成绩,这就是教学的成功。然而在新课标背景下,单靠成绩来衡量学习效果显然过于片面,单一化的评价模式可能导致学生成为“高分低能”的牺牲品。因此,我们坚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效性教学既要注重知识也要注重能力,让学生掌握基本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要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只有具备实践能力,做到学以致用,才是真正的有效教学。
新课标背景下的有效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最大区别就是除了关注结果,也非常重视过程,二者是缺一不可的整体。所以,数学课堂上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打破过去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邀请学生积极参与互动,让数学课堂“动”起来,这才是“有效”的前提。当学生投身于数学活动中,他们才能独立思考,在合作交流中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高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收获知识、锻炼思维的同时形成数学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新课标背景下想要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与相互配合。作为新时代的高中数学教师,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在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充分调查的基础上,践行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案,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将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与新课标有机融合,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数学探究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