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污染一直都是我国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而绿色化学则是从源头上防止污染物产生的一种新策略,能够有效缓解环境污染所带来的防治压力。绿色化学是体现原子经济、实现“零排放”的更高层次的环境友好化学。它不仅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表明化学的负面影响是可以避免的。中学阶段是学生形成绿色环保理念和社会责任感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必须要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绿色化学指的是利用科学的方法与技术,减少或消除产品在制造或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有害物质,使得化学工艺更加环保,从而实现污染的零排放。绿色化学要求化学工作者在设计研究化学工艺时,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在减少环境影响的同时,尽可能地兼顾其经济和技术的可行性。因此,绿色化学的设计要从环境、技术可行性、经济效益三个方面综合考虑。绿色化学的目标是找出原料利用率高,无毒无害零排放的合成工艺,尽可能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到目前为止,化工行业的绝大多数工艺都是多年前发展起来的,当时的加工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成本、能耗成本和人工成本。近年来,由于化学工业向大气、水体和土壤中排放大量有毒有害物质,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关闭高污染企业虽然可以缓解环境污染的问题,但始终不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因此,通过高新技术发展绿色化学是解决我国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我们需要大力发展绿色化学,实现工业化道路的可持续发展[1]。
中学阶段的教育对中学生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这个阶段会逐步形成。绿色化学理念是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化学教育要发展就必然要发展绿色化学,绿色化学教育是以化学知识素养为基础,但又高于化学知识素养,接受绿色化学教育是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必要前提。
绿色化学体现在污染防治、化学实验研究和工业化发展等实际工作中的方方面面。绿色化学的概念在目前的化学教材中也有许多体现。比如,在教材中所体现出的与绿色化学相符合的工业生产方法,教材中的有关化学实验也充分体现出绿色化学的教学原则,元素化合物部分的内容也都考虑了绿色化学的影响。我们以绿色化学理念为出发点,将特定的化学知识与之相结合,引导中学化学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更新教材建设,将为化学提供更加有效、多样的课程内容,能够更好地进行环境教育。
化学教师在课堂上要始终将绿色化学理念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比如在提到氯气时,在肯定氯气具有良好的漂白性与消毒能力的同时,也看到氯气与水中有机物结合会形成致癌物,并提出目前使用无污染的二氧化氯来处理饮用水。造纸厂也开始使用环保的绿色氧化剂过氧化氢、臭氧来取代氯气[2]。还有汽车尾气的排放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再如,学生在学习硫酸工业生产时,告诉学生,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三废”处理成本很高,企业负担过重,因此我们要开发新的绿色工艺和产品,从源头上消除污染。这样,教师就能很好地将绿色化学的理念与化学知识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渗透和影响。
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要从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出发,通过身边的真实事例,把绿色化学理念渗透到学生身上。例如一粒纽扣电池在自然界废弃后,其重金属成分都会渗出,造成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教师可以从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的角度,促进学生绿色化学防污意识的培养。又如,在世界各地,每年有数百万吨废塑料被丢弃,其中大部分直接排入海洋。为了减少塑料废弃物的危害,人们想到用无污染、可降解的包装材料代替塑料。还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生活垃圾分类的常识,通过垃圾综合治理和循环利用,减少污染,节约资源。介绍造纸造成的环境污染,如污水处理、产生有毒物质等,然后参观污水处理厂,让学生感受到污水处理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开展绿色化学实验能够将绿色化学教育落到实处。化学实验是否绿色化取决于该化学反应的污染程度大小,以及是否会产生污染。根据绿色化学的理念,绿色化学实验可以简单地概括为:要尽可能寻找能使有害物质完全反应的实验方法,无论是反应物,中间产物还是生成物,以及反应废料都应是对环境友好的、对人体无害的[3]。在实验方法可行的基础上,应尽量使用可再生资源作为实验材料,对于不可避免的有毒有害物质,要尽可能做到回收利用。绿色化的化学实验将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绿色化学所带来的重大意义。
我国工业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使得我国的绿色化学得到不断发展。绿色化学作为一种从源头上解决环境污染的化学,已经逐渐出现在生产生活建设的各个领域,发展绿色化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学阶段的绿色化学教育如今正处于发展阶段,在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概念是一项长久的工作,这要求我们化学教师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绿色化学的教学内容,使绿色化学教育取得长足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