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政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潮流的迅速推进,中国农村原本封闭的生活被打破。农村的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给孩子带来更好的物质待遇,也为了在未来能让孩子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往往会选择去城市务工,这样虽然可以给家庭带来很大的帮助,但也使得其与自己的孩子长期分居两地,孩子缺乏父母的陪伴与关爱,这样的孩子被称为留守儿童。目前,留守儿童群体存在着很多问题,在学习方面表现为学习积极性差、学习动力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儿童的健康成长发展与教师教学的进步。初中作为学生一生中的关键时期,学生能在这一阶段健康成长,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很大的影响。作为多年的农村中学班主任,笔者依据自身教学经历,尝试探索在教学中如何实现对留守儿童的有效教育。
留守儿童之所以会学习态度不端正,很难与之交流,往往是因为其在成长阶段缺乏父母的参与,导致其个性偏激所致的。留守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造成其对学习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这样学习态度自然就变得不端正。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多重视与留守儿童的交流,帮助其进行心理疏导,打通其心结,使其明白学习是自己的责任,父母之所以离开他们是为了给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他们也应该用更好的成绩来回报父母的付出。
例如,班主任教师可以利用课下的时间寻找班里的留守儿童逐一谈心,通过谈心的过程尝试着找到每一个留守儿童在生活与学习中存在的困惑,然后班主任教师再借助自己的教学经验与人生履历帮助学生进行分析,给学生提出解决办法排忧解难,从而打开学生的心结。对于那些情况特别严重的留守儿童来说,班主任教师可以采用旁敲侧击的方式,向其他学生打听其基本情况,情况允许下应尽量联系留守儿童的家长,结合家庭与学校两方面共同努力解决其问题。班主任在此过程中还可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借助多媒体介绍进城务工农民的工作与生活状况,让留守儿童能够看到父母生活和工作的地方,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父母的不易,使其明白父母的离家都是为了给留守儿童以更好的生活学习条件,使留守儿童在感动的心理影响下能够明白自己如何报答父母的付出。
在当前,除了留守儿童自身的问题之外,教师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喜欢使用讲授法教学。而这种方法的应用往往会造成教学形式的单一和内容的枯燥,使学习动力本就较弱的留守儿童更加不愿意学习学科知识。基于此问题,初中教师要正视自己的问题所在,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革新,依照学生的需求,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设计教学课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在教学时要从留守儿童彼此之间的合作入手,给留守儿童预留足够的时间去交流讨论,使其在学习中开展合作学习。期间,教师要强调留守儿童以相互帮助为基准,彼此鼓励,共同进步。除此之外,班主任教师要多和其他任课教师进行沟通,尝试着从留守儿童的实际出发,着手对学科教学计划进行适当调整,使留守儿童能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感受学习的成功,从而激发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
由于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若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千篇一律的方式开展教学,自然会影响到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由于其从小缺乏父母的陪伴,在性格上本就存在一定的缺陷,又由于每个人实际的家庭情况与经历都不同,不同留守儿童之间的发展情况也各不相同,所以在进行辅导教学时,教师要能从留守儿童自身特点出发帮助其设计学习计划,提升其学习品质。
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留守儿童的特点,为其重点预设教学安排。针对那些不爱动手的留守儿童,教师要督促其动手练习,锻炼其动手操作能力;针对那些不爱记忆的留守儿童,教师要教给其快速记忆公式概念的方法,帮助其快速掌握相关知识;针对不愿与人交流内向的留守儿童来说,教师要能进行合理的分组,将其与那些能说会道、善于交流的学生分到一组,让他们带动留守儿童进行学习交流。如此,通过对不同留守儿童展开适合其发展的个性化辅导,可以有效帮助其克服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实现留守儿童学习品质的有效提升。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对农村中学留守儿童的有效教育,教师要对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重视情感交流、多与留守儿童谈心、帮助其解决心理问题、端正留守儿童的学习态度;教师也要做到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升留守儿童的学习热情;教师还要认识到不同留守儿童之间的情况差别,根据其实际特点对其进行个性化辅导,提升其学习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