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祥
从类型上来看,作业具有理论型和实践型,这也就意味着布置作业,并不一定都是背诵、做题、抄写,也可以是社会实践、课余实验等,从作业的价值来看,作业一般是对课堂教学知识补充,是为巩固学生知识而存在,可以是让学生掌握某个知识点,也可能是让学生充分领会某个精神品质。以下从弊端、手段,就初中科学教学作业布置问题进行论述。
作业的布置可以看作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但由于教师作业布置不积极、作业效果认知不到位,未能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等,往往导致作业布置未能充分辅助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导致作业的优势未能充分利用。
很多教师对作业布置并不积极,可能是因为教师布置作业,就得在学生完成后进行检验。庞大的任务量,且具有不必留复杂作业的选择,让诸多教师放弃布置作业,或只是简单地布置作业,并不予以查验,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能够从作业布置中取得的学习效益。
作业是延伸学生课堂和课下学习活动的纽带,能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对课堂所学知识进一步的巩固。但很多教师对作业效果的认知并不到位,在布置作业时,作业形式总是抄写、背诵等,并以此让学生强记知识点,未能认知到作业的效果,让学生心生抵触的同时,又对学科产生厌倦心理。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这意味着作业的布置应当充分考量学生的特点,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首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以此为基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仔细斟酌,但部分教师的作业布置逐渐程式化、固定化,与学生的掌握情况逐渐相悖,这极不利于充分发挥作业的作用,也无法让学生从作业布置对自身所学知识进行补充,甚至会造成学生对学科的厌恶。
在科学教学中有效布置作业,可以从把握布置作业的积极性、作业的效果、学生学习情况三个角度实现。
作业布置是教师发起的,同样的,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将极大地影响到作业布置的效率、质量。鉴于此,教师应当进一步地加深自己的使命感、责任感,充分确立自身的职责,促使布置的作业能够很好地贴近学生的需求。随之,教师还应增强自律意识、统筹谋划意识,应当在课堂教学展开前,针对所要讲解的内容,制作教案,明确作业的内容、范围,并在课堂实际教学活动中,对布置的作业进行进一步的调整。最后,为进一步增强教学积极性,教师还应善于“苦中作乐”,明确自己的教学意义、教学价值,充分认知到自己的职业是具备意义的,以此实现自我激励,认真对待科学教学活动,在布置作业时,保持较高的积极性[2]。
例如,在《长度和体积的测量》中,教师应当自我激励,以增强作业布置的积极性。首先应在课堂教学中,提前根据所讲解的内容,对作业环节提前设置,避免临时随意乱留。为了深层次地增强教师留作业的积极性,教师还需要不断地强化自己的职业意识,不断提醒自己身为教师的使命、责任,激励自己在课堂活动中积极地应对学生。借助此,除了简化作业留置的难度外,还可有效地规避职业倦怠所引起的各方面工作都消极敷衍的心态。
诸多教师并未充分认知到作业的效果,只是将作业作为课堂的补充,或是教学活动的必要环节。一般来说,作业可以是理论型,也可以是实践型,既可以让学生为了学习某个知识点,不断地巩固、强化某个知识点,也可以是通过社会实践,掌握某方面的素养,但对于部分科学教师来说,对作业的理解仍旧停留在书本上,对学生实践操作素养重视程度不够,这就导致部分教师为了业绩,会将知识教学放在首位。留置的作业,也是为了弥补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充足时间记忆的缺陷,对于实践类型的知识并不重视,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也让科学对学生的吸引力大幅度下降,甚至是让学生产生诸多厌恶之感。
例如,在《走近科学》课中,教师为了充分吸引学生的兴趣,并让其对科学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从作业的角度,将更多的生活气息带入到科学学习课堂中。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总结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科学现象,或者是哪些不知道原理,但又感觉很奇妙的东西,并让学生带入到课堂中,或是分享给同学。借助此,可以发挥出作业的“趣味性”,让学生对科学课堂保持较高的兴趣,能够怀揣轻松的心态参与到学习中。
学生的学习情况,是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同样也是调整其他教学环节的重要参考。但部分教师并不能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环节的执行,过度地依赖于既定的教案,这就使得部分教学环节,可能与学生的学习实际并不存在较强的连贯性。比如留置的作业不能很好地补充学生课堂学习上的不足。鉴于此,教师在留置作业时,应当进行课堂水平测验,或是通过提问等方式,来把握学生的掌握情况。
科学教学可以让学生充分地掌握科学知识,塑造科学素养,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并不善于留置作业,这就有必要从教学积极性、作业的效果、学生学习情况三方面予以充分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