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高超
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广度。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被大家广泛地关注和认可,然而传统的数学课堂依然存在满堂灌。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的教育理念也呈现出了多样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能再是教师的“独角戏”。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要重视教学的交互性,那么如何才能促进其发展呢?这是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是以学生为出发点,通过探讨交互式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方法,希望对我们的初中数学教学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指导。
交互式教学的理论核心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交流,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彼此心理上的交流与影响为目标,良好的交互教学对初中生的心理影响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我们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所以,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引入交互式教学就十分必要。
在日常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反复练习的方式来进行交互巩固,从而保证学生具备稳定持续的数学能力。这种方法依然摆脱不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依然还是被教师的思维牵着鼻子走,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思考性,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首先,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比较落后,通常为了应付考试而过于追求教学目标的实现,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没有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主要位置,也没有教会学生必要的交互方法和技巧。其次,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还较为单一,不够多元化。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学生是我们课堂学习的主体。所以,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首先,通过课堂交互可以为教师与学生构建起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通过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也才有利于师生间的沟通与合作,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发展和取得良好的效果。其次,通过课堂交互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在课堂交互的过程中就可以充分的发挥其引导作用,并开展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通过交流与分享,不仅促进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同时学会了如何听取不同意见,也学会了对自己观点的合理表达。
课堂交互的过程在于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要掌握学生的学习习惯与知识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这些规律在交互教学中的作用。而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要注重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其次要注重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其中“抽象思维”是指:通过直观的感性认识上升成理性认识的一种思维活动,而“形象思维”是在感知基础上对事物表象进行想象、创造的一种思维方式。所以,我们应该通过“课堂交互”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贯穿于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而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随着初中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我们的教师虽然也开始了教学反思,但效果却还不够明显。传统的数学教学对学生思维的刺激并不重视,而是一味地强调学生掌握知识的数量,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缓慢和理解困难,造成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倦怠。所以,我们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以前的那些不好的教学方法抛弃掉,运用“交互”理念去组织和开展教学。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学情,要不断地改进和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率。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不仅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学生的终身学习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是学生价值观与世界观的重要引导者,所以教师必须具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思想意识,在课堂交互的过程中要潜移默化地让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另外,教师通过交互有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必要性的意识,促进了学生对自身学习发展的意识。而教师在讲授具体知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交互”告诉学生这一知识点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及意义,告诉学生这个知识在整个学科知识结构中的地位,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全面提高。
总之,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数学能力的培养时,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而且要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培养。本文以“交互式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为对象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给出了一些促进交互式教学效果的原则和策略。希望通过本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为我们的初中数学教学提供一些经验和思路,希望能够促进我们数学教学取得良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