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君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极为新式的现代化教学方法,和传统课堂的填鸭式教学方法相比,任务驱动教学法更倾向于任务型的教学流程。教师通过将新知识点隐藏在多个提出的任务中,学生根据得到的任务进行分析、思考和判断,并在教师必要时提供的线索中根据新知识点涉及的内容逐步完成任务。同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之间互相交换信息、团结协作,最终以组织化的形式完成教师任务。因此,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思考、思维发散以及团队互助的能力。
在农村的教学环境中依然十分重视分数成绩尤其是及格率。因此,教师将大部分精力用在训练学生在考试中获得更高的分数上。而家长由于各种因素疏于对孩子学习的指导,对孩子的成绩也是不闻不问,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成为学生学习中的盲点。学生、教师和家长之间这样的恶性循环导致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大大受限。教师为了保证自己的教学指标在教学模式的创新上更没有精力钻研。因此,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在农村初中化学课堂上依然得到普遍的采用。
农村与城市之间的社会环境有较大的不同,随着越来越多的私立学校逐渐兴起,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会将孩子送到私立学校就读,因此剩下的农村学生大多在学习能力和经济条件上有着较大的欠缺,尤其是留守儿童,从小的饮食起居都是由家中老人照顾,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上帮不了太大的忙。因此,这部分学生在学习能力上有明显的短板,对于需要动手的试验课程,更是表现出害怕和恐惧,需要教师在这方面的关注。
任务驱动教学法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根据教材设计合理的教学情景并安排相应的教学任务,尤其是在农村环境下教师可以利用农村的环境和资源营造生活化的教学任务情景。
例如,在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材中关于酸和碱的章节中,教师可以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让学生在学习这一章节时利用农村手边的材料自制酸碱指示剂,例如将紫甘蓝、桑葚,红心火龙果,一些颜色鲜艳的野花通过研磨,酒精浸泡,过滤出溶液,对教师准备的酸和碱液进行滴定,并通过颜色变化选出最适合做指示剂的溶液。
在课堂上便可以对酸碱指示剂的种类进行总结,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便可以建立起酸和碱以及指示剂之间在物质性质上的联系,同时学生在进行完实验之后,可以通过彼此交流将自己得到的实验结果与其他人的进行比对,在这样的过程中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使用过程中,对任务中问题的讨论是十分重要的环节,通过自主讨论中的信息交流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发散思维并解决问题。
例如,在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材中,关于溶解度的章节中,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思考影响物体在溶剂中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通过对不同因素的归纳总结,教师再根据影响因素的数量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分组,每一组只对一种变量进行实验,每一组学生针对温度、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溶剂的种类等因素进行针对性实验,将相应的溶质充分在水中溶解,直到溶液成饱和状态为止,最终得到水中溶质的最大溶解度并以清晰的图表形式汇总给教师,教师最终带领学生在图表中找到物质溶解的规律,通过这样的实验模式,学生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制图能力,同时也能通过控制变量的思路找到化学实验的方法技巧。
学生对教师下达的教学任务都会有属于自己的见解,因此在得到的最终结果上必然出现一定的不同。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任务后上台对自己的任务思考过程和结果进行展示,其他学生在其展示的过程中可以对他进行评价和打分,引导每个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例如,在初中化学人教版关于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章节,农村的留守孩子大多营养不良,一日三餐经常不规律或者只是吃方便面充饥,因此对于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大多没有概念,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一日三餐进行汇报,然后再与标准的中学生饮食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如何均衡饮食。例如,早餐中的鸡蛋和牛奶都富含大量的蛋白质,但是同时需要搭配淀粉类的食物才能保证日常的身体需求,同时也不会对肾脏造成过多的负担,而午餐作为三餐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需要保证淀粉,维生素,蛋白质,油脂的补充,因此米饭、汤、荤菜和素菜需要合理搭配,保证自己的成长营养所需。
在课堂上,学生经过调查与研究讨论,并与其他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进行对比,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对营养物质有清晰的认识,同时也能意识到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在这样一种良性的交流循环下,可以促进学生之间对自己知识体系的补充,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使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农村初中化学课堂上依然有不小的推广阻力。初中教师不仅要学会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使用中的教学要点,更要引导学生逐步适应任务驱动型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