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新丽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科目,所以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时就需要融入到生活中,培养出更多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在《道德与法治》教学时,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进行课前预习,有效的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提前知晓课本知识,会做基本的习题,有效的巩固了旧知识,知晓了新知识。提前预习还可以让学生提前的了解知识点,知晓重难点知识。有了预习的铺垫,教师在授课时就可以更具有针对性,对预习中学生无法了解的问题进行重点解答,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而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入手:其一,要准确找到预习的目标以及内容,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指的就是课本中的知识点,需要学生进行掌握和了解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指的就是利用某种方式提高学生的某项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指的是通过学习,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升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其二,是思维导图在预习中的作用,首先就是教学内容的清单,教师将知识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示出来,学生可以在图上标注自己的理解和不解之处;其次,学生要学会制作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并在课堂学习时进行完善,通过思维导图来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做更好的自己》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展示预习的效果。通过对《做更好的自己》一课进行分析可知,我们可将这节课分为两部分,即接纳和欣赏自己、我要飞的更高,第一部分主要讲述的是认识自己和做更好自己的原因,第二部分主要讲述怎样做更好的自己,就是扬长避短,不断发挥潜能,从小事做起。根据下图1所示,我们做出了“做更好自己”的思维导图,从这个导图中我们可以分析出预习的流程,而整个预习围绕的核心就是“做更好的自己”,向四周发散,将课本中的知识点标记出来,用“对勾”表示学生完全理解了知识内容,“感叹号”表示学生只理解了部分内容,而“五角星号”则用来表示不理解,需要在课堂上重点学习。而思维导图中“闪闪的灯泡”就表示学生完全可以理解,并认为这部分的知识非常有意思。
在预习中利用这种思维导图进行表示,不仅促使知识的脉路更加的清晰,也将知识化繁为简,让学生的学习更具有系统化,教师的教授也更加的高效。
1.课堂教学与思维导图 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为学生解答疑惑的过程,教师需要根据学生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去解决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建立更加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的理解绘制了简单的思维导图,并对自己理解、不理解、感兴趣等的知识进行标记。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对照学生和教师两者所绘制思维导图的差异,从中找到学生所不理解的知识,进行重点的讲解,并进行查漏补缺,指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教师可在学生思维导图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不可单一的复制教师的思维导图。学生也结合自身的想法和知识积累情况,从多个角度出发,绘制不同形式的思维导图。实际上,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同,想法不同,所站的角度和立场不同,绘制的思维导图肯定是不同的,学生需要根据自身的爱好和特长,画出心目中的思维导图,让整个课堂教学知识呈现系统化的特征。
2.学生个人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在对学生个人绘制思维导图的教学过程,一般情况下会将其分为两个方面,即教师的活动和学生的活动。教师的活动通常会被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教师要对所要教授的内容进行确定;其次,教师要针对教学目标整理课堂教学所需要的材料;再次,结合教学材料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最后,结合学生所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价。而学生活动,我们也会将其分为四个部分,其一就是结合教师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初步的思维导图绘制;其二,在教师教学时,学生要对自己所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修改和完善;其三,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思维导图进行最后的完善;其四,完成本节课程的思维导图任务,具体的思维导图绘制流程。
综上述所,在新课改改革的要求下,《道德与法治》教学也不能一味的给学生传授课本知识,教师需要利用合适的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感。而思维导图的有效应用,可以让学生知识的学习更加的系统化,以更加形象化的方式将知识展现给学生,降低了知识的枯燥性,大幅度的提高教学水平,教师还需结合具体的知识,合理的应用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