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德宇 杨崇保 万桂兰
新中国成立后,武术是国家积极推广的一项民族特色运动项目。学校成为继承和发扬武术运动的重要阵地,武术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具体表现在:学校武术向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建国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武术内容做了多次修订,以下列举四个主要时期的变化情况。
1949年—1976年为武术教材的萌芽阶段,该时期大纲对武术教材内容和课时分配强调整齐划一,套路占据了主导地位。1949年-1953年中小学教材内容以基本体操和游戏为主,而中国传统体育武术则从体育教材中逐渐消失。直至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体育教材编写出版从指导思想到教材内容都基本摆脱前苏联体育教育模式,1961年武术正式进入体育教材。中学武术教材的基本内容包括:武术操,初级拳,青年拳等。以拳术套路为主的教学内容是该时期的主要特点,具有竞技性的套路内容繁多,对于学生的与老师的要求高,这也是当时学校武术发展并不广泛的原因之一。
1977年—1988年为中学武术教材调整阶段,此阶段的武术教材内容改革增加了攻防动作,与此同时,民族传统体育是本大纲新提出的教材内容和概念,增加了八段锦等民间体育的内容。出现教师用书与学生课本并存局面,校园武术逐步恢复并有所发展。武术教材内容方面初中阶段有所增加,将武术基本功与武术动作组合添加到初中教材中,高中阶段增设攻防动作(单人、双人)及棍术剑术等武术器械,竞技意识淡化,教材较之前有大的调整,不同年级的教材选择性增加。
1989年—2000年为中学武术教材拓展阶段,该阶段大纲内容更加丰富,初中阶段增加了套路对练,并在高中阶段为男女生分别制定教材内容,增设气功太极拳等,并首次提出武德教育。80年代后期,我国中小学逐步开展了以课程与教材多样化为特征的课程教材的改革,倡导在统一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初步实行教材多样化,不同地区在国家宏观指导下编写和使用不同的教材,故武术教材也呈现地域特色化,逐步实现教材的多样化,以适应各类地区学校的需要,武术教材内容更符合各地域当地的武术文化。
2001年—2020年为武术教材内容发展深化阶段,跟以往大纲相比新标准没有规定具体的武术教学内容,对完成课程目标所必需的内容和方法仅规划了一个大体范围,关注更多的是教学内容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和习惯的培养。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体现了编撰者体育与健康并重的教育理念。武术教材的内容选择性增加,在编撰者的努力下,体育教师能够依据自己的特长和地方教学的条件努力开拓性的做出具有特色的武术教学。
1.发展特点
(1)武术教材内容不断更新,以适应新的体育教育思想。教育的目的是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武术教学的目的已从以前的强身卫国到现今的强身建国,新中国武术教育的目标是为广大人民的健康服务的。
(2)体育教材内容的变化都符合不同时期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适应学生不同年龄层次身心发展的需要,并注意到不同学段的学习内容的衔接,以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武术教材依据其特点,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根据中学生年龄的特点,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来编写的。
(3)武术教学内容中的基本动作以技击为核心,竟技意识逐渐淡化,难度逐渐减小。2017 年《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中小学武术教学内容同其它体育项目一样,逐渐摆脱以竞技运动为主体意识的影响。具体体现在教学内容原用于比赛的各路长拳转向于健身、养性的基本功、基本动作和形神拳、太级拳。因此,武术内容与竞技武术既有联系又摆脱了以往的“竞技化”。
(4)武术教材内容逐渐向统一性、灵活性和多样性方向发展。从61年武术首次进入体育教学大纲体现了武术内容的稳定性和统一性。78年及以后的教学大纲其武术教学内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主要特点是:“明确了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2017年的体育教学大纲,以立德树人为指导思想;构建了五个领域、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充分体现了武术教学内容是以身体练习为主的特点和身体、心理、社会的三维健康观。
2.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国内的中午武术教学材料,其主要面临的问题为下述的几个方面。目前西方的体育项目在世界范围内影响的程度逐步加深,并且国内的民众对武术的理解存在偏差,对学校开展武术活动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干扰。尤其是在进行武术教学的期间,西方的教学模式引入以后,将武术的基本功等各异的形式教学带入了教学中,属于武术的不同构成部分,同时也是武术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学生普遍的理念就是将其定位于属于中国的武术,逐步的呈现出对武术兴趣度降低的情况,对武术教材体系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
从研究分析结果中看出,目前国内的武术教材虽然在不断的发展,并且逐步的向前推进,但是其发展的方面主要对动作的数量进行增加或者减少,或者是对学习的困难和容易程度进行增强或降低,同时不断变换竞技和健身以及攻防的意识等,对于武术的精神文化和教育矫治等方面关注程度不够。比如缺失了传统的礼仪和武德以及文化等方面。主要是将武术套路的动作和攻防的作用进行展现后,没有将民族的武术精神教育思想内涵进行体现。
1.竞技意识趋向淡化,攻防意识持续保持 在2011年,国内的《体育与健康》将指导思想确定为健康第一,对于中学的武术教材来讲,才算真正意义上与竞技运动的联系性逐步的减弱,并且摆脱其影响。主要的方面在于教学材料的内容在早期使用与不同的比赛中,现阶段逐步的改变为健身养性的目的,对武术运动的最基本的特点,也就是攻防意识进行了较好的展现,并且至今为止都作为中学武术教学的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武术攻防的技巧和方法也进行了增加。
2.内容难度减小,内容趋向灵活多样 20世纪初武术教材的多样化代替了早期的单一化,增加各类运动形式的同时,在进行武术教学的期间,有效的将音乐进行配备,以此来对学生的兴趣进行提升,同时将课堂的氛围进行有效的带动,对武术课程的特色进行了有效的增强。同时在套路方面,其呈现出动作的数量在逐步的降低,并且难度性越来越小。
3.教材遵循简到繁、易到难的编撰原则 较多的体育教学大纲中,都可以依照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将简到繁、易到难的编撰原则进行有效的遵循,来实施教学的材料的编撰,从基本功和基本的动作以及套路方面均有体现。
1.结论 综上所述,武术教材在发展过程中增加多样性和灵活性,并淡化了竞技性,教学内容的安排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不同学段的衔接。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学习武术套路,但对于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并无有效帮助。武术教材的内容虽然逐渐丰富、由简至难,但是教材内容始终以武术套路为主,并无实质改变。
2.建议
(1)要将武术教材的游戏和动作的简洁进行目标的确定,同时要将简单的武术组合作为主要的方面,并且还要将动作的难度进行有效的降低,对其动作进行简化。
(2)要对学生的武术精神和武术的文化进行着重培养,同时还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将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以及武术的精神进行紧密的结合。
(3)要将武术的教学内容和生活进行紧密的结合,并且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理念。
(4)最重要的是需将中学武术的理念与学生详细说明,将中学武术打造为适合大多数学生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