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月臣,马 兰
1.辽宁省朝阳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朝阳 122000);2.辽宁省中医院神经内科(沈阳 112099)
随着近年人均生活水平提高、卫生医疗环境不断改善,我国已逐步转向老龄化社会,导致脑血管疾病患者日益增多,脑梗死作为其中之一,发病率居高不下。脑梗死作为我国中老年人群常见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因老年人器官功能衰退,导致其出现系列合并症,增加局部脑组织粥样硬化风险,一旦出现极易发展为脑血栓,进而导致其局部供血不畅,使其脑组织出现缺血、坏死等,进一步表现为脑部神经功能缺损[1-2]。丁苯酞作为新型脑梗死治疗药物之一,其治疗效果已得到多项研究证实,其能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血管微循环,进而改善其认知功能[3]。我国传统医学集成各家所长,通过辨证论治之法,调理人体阴阳平衡,随着近年医学科学不断发展,传统医学优势日益凸显,不管是内服还是外敷均能改善常规西药疗效,且毒副作用相对较少。常规西医多以对症治疗为主,而传统中草药汤剂能从多个方面改善机体自身抵抗力,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将我国古代医学与现代医学相融合,通过对症治疗改善传统汤药起效慢的缺点,配合汤药调节患者身体状况,进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近年有关研究发现通过中医结合治疗能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同时提高生活质量[4]。基于此,本研究使用自拟痰瘀阻络方联合丁苯酞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并观察药物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西医诊断均符合《中国脑血管病大会2014会议纪要》[5]中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①起病较急;②出现局部神经功能缺损,如:单侧面部、肢体麻木、语言障碍等;③影像学表现存在明显缺血性病灶,或无明显病灶但脑梗死症状持续时间>24 h。选择我院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龄45~79岁,平均(66.25±8.72)岁;血管狭窄情况:正常13例,颈动脉狭窄15例,脑中动脉狭窄10例,脑后动脉狭窄3例,椎动脉狭窄5例;合并症:高血压22例,糖尿病18例,冠心病10例,卒中史5例。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24例;年龄45~79岁,平均(65.79±8.16)岁;血管狭窄情况:正常15例,颈动脉狭窄14例,脑中动脉狭窄11例,脑后动脉狭窄3例,椎动脉狭窄3例;合并症:高血压25例,糖尿病17例,冠心病11例,卒中史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中医诊断均符合《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6]中痰瘀阻络证诊断标准:①主症为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偏身麻木、不语或与言语蹇涩;②次症为头晕目眩、瞳神变化、共济失调、目偏不顺;③舌质暗、舌苔黄腻,脉象弦滑。
病例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且为急诊就诊患者;②年龄在>40岁,性别不限;③脑部CT检查无颅内出血,且无早期、大面积及低密度病灶;④该项研究已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⑤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项目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严重缺血性心脏病、严重心律失常、严重肝肾功能不全、造血及凝血系统障碍;②合并有精神病史,思维、意识模糊;③合并有认知功能障碍,无法配合完成问卷调查;④过敏体质,治疗药物皮试阳性;⑤合并有恶性肿瘤、脑出血、低血压等。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包括补液、纠正体内水电解质紊乱、抗血小板聚集、降低颅内压等,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国药准字J20130078,规格:100 mg/片),1片/次,1次/d。同时口服丁苯酞软胶囊(国药准字:H20050299,0.1 g/片),2片/次,3次/d。
2.2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痰瘀阻络方,汤方为钩藤30 g,天竺黄、赤芍、石斛、制南星、天麻、地龙、川芎各10 g,水蛭5 g,均由我院中医制剂室统一制备为浓缩剂(100 ml/袋),1袋/次,2次/d。两组患者均实施为期28 d治疗。
3 观察指标
3.1 临床疗效:入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均参照中医诊断标准中相关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先对中医症候量化积分,具体为主症0~6分,次症0~4分,舌象、脉象有0~1分,得分越多者症状越多、病情越严重。疗效计算公式为疗效=(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疗效评价标准为基本痊愈:100%≥疗效>80%;显效:80%≥疗效>55%;有效:55%≥疗效>10%;无效:10%≥疗效。
3.2 脑血流灌注指标:入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1d内使用彩色超声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武汉宏康世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国械注进20153541809,KJ-2V4M型)检查脑血流动力指标、血流灌注指数(Perfusion index,PI)、脑血管储备能力(Cerebral vascular reserve,CVR),其中脑血流动力指标包括双侧脑动脉峰流速及平均流速。
3.3 血清指标:入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1 d内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离心(3000 r/min,10 min)后取血清存放至-20℃冰箱待检,同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量血清6-醛前列环素F1a(6-keto-prostaglandin F1 alpha,6-k-pGF1a)、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ine,HCY)、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水平。
3.4 量表评价:入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 d分别发放各项量表对其现阶段状况进行评价,①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7]对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估,分数越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②改良Rankin量表[8]对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分数越高神经功能恢复状况越差;③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9]对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评分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3.5 不良反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包括: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常规检查,记录患者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轻微不良反应发生率。
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89.13%,高于对照组7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灌注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PI、CVR、双侧动脉各流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I低于治疗前(P<0.05),而CVR、双侧动脉各流速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PI低于对照组(P<0.05),而CVR、双侧动脉各流速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例(%)]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灌注指标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3 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血清指标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6-k-pGF1a、HCY、sICAM-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6-k-pGF1a、HCY、sICAM-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6-k-pGF1a、HCY、sICAM-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指标指标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4 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量表评分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量表、改良Rankin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量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而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量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量表评分变化情况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5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其他检查结果均正常,轻微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不良反应发作情况比较[例(%)]
我国传统医学将脑梗死归于中风范畴,其位居传统医学四大难治之病首位,历代研究对其病因、病机研究相对较多,近代研究则将其分为痰瘀互结、毒损脑络、痰热阻窍等范畴,其中以痰瘀互结较为常见[10]。中风之症发病之根本为淤阻脑脉,痰瘀之症相辅相成,而我国本土医学治疗主要采取辨证论治之法,导致治痰先行血,活血则化瘀。因此,本研究采用自拟痰瘀阻络方进行治疗。
痰瘀阻络方君药制南星、水蛭,其中制南星擅化湿燥痰而通络,水蛭则可破血逐淤而通络,两药联合则可活血化痰而通淤;臣药则选用天竺黄、赤芍、石斛、天麻、川芎、钩藤,其中天竺黄清热豁痰,赤芍清热凉血而散瘀,石斛益胃养阴,天麻祛风通络,川芎活血祛瘀,钩藤清热平肝;佐使之药则为地龙,地龙为虫类药物,擅长搜风通络及破淤逐血,将其作为佐使之药能保障痰瘀同治,同时化痰行血,畅通气血。
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制南星属于南星科,通过提取根茎化学物质研究发现其具有较好的抗压、抗氧化功效,同时可抵抗细胞凋亡[11];天竺黄含14种无机元素、14种氨基酸类及多种有机酸,对心脑血管、神经的保护作用较好[12];赤芍中化合物种类较多,其中没食子酸丙酯可与内皮素-1特异性结合,抑制其活性,作用于心血管系统,使其对心血管系统改善效果较好[13];石斛化学成分有多糖、酚类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和倍半萜类化合物,可使其在保护心血管、抗血管生成、抗血小板凝集等方面具有较好的药理作用[14];天麻中酚类活性成分,具有较好的中枢神经药理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防治作用较好[15];川芎中川芎嗪具有改善微循环的功效,川芎苯酞与川芎素也能改善局部缺血性脑损伤,有助于脑缺血改善[16];钩藤中吲哚类生物碱能降低NO生成量,同时对脑内的氮气具有一定抑制作用,进而加速系统活性,抑制自由基产生,从而达到对脑的保护作用[17];地龙提取液对自由基清除效果较好,进而有效阻断Ca2+内流,对缺血再灌流损伤起到保护作用[18]。
本研究采取中西结合方式进行治疗,在传统中草药痰瘀阻络方基础上联合医学丁苯酞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进行治疗,发现联合用药后能有效提高药物治疗有效率,改善并保障缺血脑组织区域供血,进一步缓解脑组织缺血;本研究结果则发现联合用药能有效改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脑血流灌注指标,通过丁苯酞胶囊与中草药相加,通过传统医药调节患者全身状态,有利于西药吸收,进一步增强药物治疗效果。
本研究对比治疗前后患者血清6-k-PGF1a、Hcy、sICAM-1水平,发现痰瘀阻络方联合丁苯酞治疗改善情况优于仅使用丁苯酞治疗,这可能是多种中草药中含有的多种化合物,均具有改善血管内皮因子的化合物,同时部分成分还可调节黏附因子情况,进而提升药物治疗效果。本研究还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进行量表评估,发现联合用药对患者NIHSS量表、改良Rankin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改善效果均较好,且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痰瘀阻络方联合丁苯酞对痰瘀阻络证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治疗效果确切,能通过调节患者脑灌注情况、血管内皮功能及黏附因子水平,进而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有助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