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彬,桑育黎,王晓芳,杨文美,徐亮,王晓,王新*
(1.辽宁大学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2.辽宁大学校医院;3.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消化内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中关于教育质量评价制度改革提出:“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1]。然而,传统课程考核模式通常是在课程教学结束后,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检查,不可避免地出现学生忽视日常学习中课程知识的积累,仅凭考前瞬时记忆来应付考试的现象[2-3]。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药学及其相关专业本科生的主干基础课程之一,是一门紧密联系实际的交叉型应用学科,其突出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和应用性[4]。因此,作为理论课程补充和延伸的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程教学质量优劣就显得尤为重要[5]。但传统实验课成绩的评判标准多是根据学生实验报告给出的,忽略了对学生实验操作及科研态度的考核。因此,学生多注重实验报告的撰写,导致 “原版”实验报告撰写者经常因内容多处修补、不够整洁,最后的分数反而低于“翻版”报告学生成绩的现象。久而久之,学生更是忽视了实验课对动手能力的锻炼及理论知识的提升作用。为了转变学生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及增强自主学习意识,确保学生做完一个实验就能掌握一项技能,在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程教学中采取 “过程考核法”——即考核贯穿实验全过程,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创新思维、自学能力等多方面综合素质进行全面监督的一种课程考核措施[6-8]。实践证明,该方法对学生全方位能力培养起到了整体监督和提升作用。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2012级至2017级制药工程专业,共计400余名学生,均在三年级上学期开设该课程,并针对2017级学生 (72人)进行了问卷调查。
1.2 过程考核法 (1)预习情况检查:“过程考核”的关键是教师的组织,因此每次课前对讲授内容及考查问题都进行精心设计。每3名学生分为一个实验小组,随机提问各组对实验内容的预习情况,根据回答的正确程度给出小组成员预习成绩。(2)操作过程评判:为了避免学生浑水摸鱼、不做实验只抄报告的现象,每次实验都设计一项个人必须展示实验结果的内容,作为操作成绩评判依据。比如 “革兰染色实验”,根据学生油镜操作是否正确并成功找到革兰阳性 (紫色)和阴性 (红色)细菌,对其操作给出评判;而 “划线分离实验”则不仅对学生无菌操作及划线规范与否进行评判,还要根据其分离结果补充对其操作一项的评判。 (3)报告撰写规范:为杜绝学生课后互相抄袭报告或照抄讲义的现象,要求学生当堂上交报告,并且明确报告撰写格式和评判标准。比如,实验原理不能过简、关键的试剂与设备不能缺失、重要的操作步骤或实验条件不能省略,对实验结果要有明确解释和说明等。下次上课前把批改后报告返给学生,并针对主要问题进行讲评。
1.3 结果考核 具体各环节分数分配为:预习情况 (5分)、操作过程 (5分)、报告撰写 (10分),本课程总共5个实验合计100分;最终成绩90分以上为 “优”,依次10分一段,分为良、中和及格四档。
2.1 教学效果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经过多年教学改革实践,学生们对 “过程考核法”这种教学形式反响较好,为了方便同行交流,对本学年正在开展此项教学活动的2017级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见图1。调查数据进一步清晰展示了同学们的感受,98.7%学生认为该种教学及考核方式有助于其学习兴趣培养和动手能力的提升,97.2%学生认为提高了他们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并加深了对理论课知识的消化与吸收。此外,91.7%学生认为该种教学及考核方式同时也有助于其增强团队意识。
图1 教学效果评价
2.2 实验报告撰写情况分析 尽管课前已明确给出报告撰写模板,对重要内容 (如原理阐述、操作过程及结果解释等)也做了强调,但最初的报告依然存在过度依赖讲义 (如不结合具体实验情况)、缺乏严谨的科学作风 (如忽略放大倍数,随意画出菌体大小)等问题。经过一学期的 “过程考核法”训练,实验报告满分率从第一次的13%提高到最后一次的65%,并且94.4%学生认为通过规范实验报告的撰写,培养了他们严谨的科研作风。
在实施 “过程考核法”教学过程中,主讲教师必须有足够的责任心,不仅要筛选典型实验内容,有针对性设计提问环节 (既要考虑问题质量,也要顾及数量)、确定操作考核项目,并且做到及时评判实验报告,下次课前对上次报告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评。此外,整堂课教师要不停地在各个实验台间穿梭,要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们不够专业的操作手法。因此,学生们不仅认真听课,仔细观察老师的示教,组员间也都养成了互相提醒操作注意事项的习惯。真正做到上完一堂课,就学习一项技能。因为评判标准公开、评判过程客观,得到学生的广泛认同及好评。经过多年“过程考核法”教学实践,我们不断总结经验、积累资源,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研究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取得一定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预习环节,提问是以组为单位,因此个别同学就跟着 “乘车”,一次也不主动回答问题;操作评估,学生认真按照要求进行操作,但因过于紧张或许其它偶然因素导致结果不理想(如染菌或划线分离失败)等,如何评判需要进一步完善。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近年来,用人单位对高校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训练越来越看重。但由于某些原因,能给大学生提供真正实习机会的企业少之又少。因此在高等学校理工类专业中,占很大比重的实验教学就是难得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9-11]。全面提高实验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可促使高校能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培养出用人单位需要的既 “可用”又 “好用”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