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的主要技术手段,并且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而在大数据背景下,传统的审计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发展需求,这同样也为我国的审计工作开展提出了机遇和挑战。促进审计工作的创新是必然趋势。文章对大数据背景下审计工作的挑战,进行分析并为其提出相应的应对对策。
[关键词]大数据;审计模式;审计制度
[DOI]10.13939/j.cnki.zgsc.2020.36.186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数据已经成为行业的一个流行词汇,大数据之所以称为大,除了它拥有庞大的数据量以外,它还拥有更快速的、更大的数据处理能力。由此大数据的运用十分复杂,所以目前对于大数据的运用日渐成为研究和实践的焦点。政府审计工作能够更好地推动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实现国家的良治,政府审计工作旨在为我国推动反腐倡廉建设服务发挥免疫功能。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它对审计制度、审计工作人员以及审计技术提出了不同的挑战。
1 挑战
1.1 审计制度未革新
现阶段由于我国审计制度的局限性无法有效地运用这一技术,可以从以下三个层次来进行说明。其一,大数据背景下对于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都需要确立明确的相关法规,保障政府数据的合法性和合规性,但如今的形势来看,我国目前政府的大数据相关制度和法律不明确,法律的制度缺失和不明确就直接导致了政府的大数据无法有效的应用和规范实施。其二,对行政编制的缺失和制约,审计厅已经出台了省级的审计厅加强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的标准,目前至少有14个省份的审计厅专门设计了一个计算机审计处,现在大多数的省级审计厅都是以计算机为管理中心的事业单位行政编制,但没有相应的行政执法权,只是能够为省级审计厅的其他部门审计管理业务提供一些服务。其三,我国目前许多审计工作的相关制度还不完善,在审计单位内部,出现的漏洞问题还是很多,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审计工作的考核制度不是很严格,导致许多工作人员未在相关考核制度之下开展工作,许多政府审计内部也没有统一的数据规划,导致政府部门各自为政,信息成为一座孤岛,这无疑为大数据的应用加大了难度。
1.2 审计员工的素质未提高
据研究发现,目前我国的审计人员信息化审计水平以及对审计技术的运用还比较初步,由此,其调查的审计问题也比较浅显化和表层化。由于目前政府审计人员的信息以及大数据的运用能力有限,导致他们很难在短期以内运用大数据来开展审计工作。虽然近年来我国比较重视对于审计工作人员的培训,但是就现状来看,大部分工作人员的计算机能力和信息技术运用能力还不够强,尤其是部分审计人根本没有审计数据知识,更谈不上将大数据运用于我国审计工作当中。
1.3 审计工作安全隐患增加
就我国审计软件来看,审计技术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第一,数据转化存在问题,目前许多的审计机关面临大量的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这就需要审计单位运用软件采集数据,实现半结构化数据转化为海量的结构化数据。第二,大数据的特征就是数据非常的庞大,而且数据的收集、整理、储存都比较困难,而就目前审计单位的技术而言,庞大的信息储存于计算机当中,会导致信息的获取存在困难以及审计机关无法从半结构化当中找到相关数据。总而言之,有一些审计机关根本没有建设数据平台,导致数据和数据分开存放,缺乏系统性,更不能够有效地达到数据的共享和分析。就现状而言,审计机关的硬件设施不能够处理大数据背景下规模庞大的数据。因此为了更好地将大数据背景下的数据运用于审计工作当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经费到硬件设施当中,提供更优质的硬件设施为大数据的应用提供支撑。
2 机遇
大数据给政府审计工作同样带来了很多机遇,它能够为审计提供新的思维,扩大审计的内容,提高审计的效率,从而提升審计质量。大数据不仅是一种信息化时代的产品,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变革,改变以往过分依赖抽样分析的现状。不仅如此,随着数据规模的猛增,数据类型的复杂化,如果能够准时地获取数据,对于审计项目的成败也非常的重要,外在环境的变化也会让审计机关更加注重对于信息的收集,这样有助于提高审计机关的信息审计能力,提高审计效率。其一,大数据背景下,能够为审计工作提供更多更有潜在价值的信息,让审计工作人员能够快速准确地抓住审计的疑点和重点,更加有效地开展审计,由此减少了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缩短了其工作周期,进而也提高了审计的工作效率。其二,审计部门对审计工作人员的信息采集和管理方便,审计机关在每个审计环节都设置质量和控制的节点,在不影响其他审计部门工作人员正常操作的情况下,审计部门可以最大限度地去主动调整和监督审计工作的进展,实现对企业审计工作的进程和业务质量的有效控制,这样就有利于强化审计人员的责任和有效优化审计的资源配置,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升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和独立性,从而也提升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 对策
3.1 审计制度的建设
首先,审计信息化的同时应该贯彻审计指导思想,保证配置人员得以落实。其次,审计机关应当完善法律法规,只有解决审计信息化的法律问题,才能够更好地采集明确的数据,分析法律效应的结果是信息审计和大数据都获得相应的法规支持,才能在审计工作当中发挥效用。再次,应该完善评价体系,构建一套合理的审计评价体系,能够使审计信息化更好地开展,进而有效地提高政府、企业对数据安全性的保证,审计信息化过程数据的安全性就是推动信息审计开展的基础。最后,应该做好审计工作风险预防。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审计的数据更加庞大复杂,这无疑也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风险性,由此在保证大数据得以挖掘和处理的情况下,必须要实现对风险的定位,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对审计计划进行制定和调控,使得审计资源得到利用的同时,加大对审计流程的监督和控制,使审计结果客观化。
3.2 审计队伍的建设
审计人员作为审计工作开展的执行者和推动者,由此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是更好保证审计信息化推进的基础。对于目前审计工作人员来说,他们的技能水平相对落后,难以在短期内实现技术的提升,难以对相关技术和业务进行把握,审计内部应该搭建一个系统的培训平台,让审计工作人员的技术技能能够得到提升。审计机关在开展培训时,一定要注重培训内容和方式的多样性,要通过连接的方式实现业务人员和计算机人员的紧密结合,让审计工作人员能够切实地了解到计算机的用途以及技能。对于开展审计培训工作时,审计机关应该要开展不同等级的培训班学习,针对审计工作人员水平的差异性,做好针对性培训,并根据审计工作人员的不同类别,开展专业对口的培训。其次,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审计机关应该充分地运用网络平台,为审计工作人员搭建自主学习平台,让他们学习相关的资料,了解相应的审计案例;为了更好地解决审计人员的疑惑,部门还应有针对性地为其搭建一对一专家在线辅导。最后,为了实现审计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审计机关还可以利用云平台为审计工作人员引入优秀人才,让他们接触到不同专业背景的专业人才,从而实现其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
3.3 审计技术的提升
许多审计机关内部缺乏过硬的硬件和软件,为了更好地让大数据融入审计工作当中,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大数据模型和软件的研发,并根据审计数据分析的不同类型,挖掘不同的模型和软件,在保证数据得以利用的情况下,帮助审计工作人员重新组织数据,从多个维度分析数据,从而挖掘出审计人员所需要的数据。另外,在审计软件使用过程当中,应该注意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行业法规,如果审计机关不加强对软件使用的统一标准,很多审计工作人员容易滥用审计软件,从而容易导致审计软件在利用时产生冲突。
4 结论
综上所述,在大数据背景下,政府的审计工作面临着挑战,但审计机关应该抓住机会,把握时代特点,利用大数据背景,完善政府审计相关法规,促进审计监督系统的合理化和完善化,搭建以数据分析为核心、以信息使用为主线的信息化的审计工作平台,实现审计工作的便捷化、规范化、安全化和大数据化。
参考文献:
[1]刘利伟.大数据背景下审计工作创新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中国商论,2018(6):157-158.
[2]王群,朱小英,关郁波.大数据背景下审计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启示[J].沈阳大学学报(社會科学版),2016,18(1):35-37.
[3]孙永娜.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财务会计工作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对策[J].财会学习,2019(26):114-115.
[4]管群.大数据背景下审计工作创新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7(36):31-33.
[作者简介]刘明霞(1971—),女,汉族,四川内江人,四川大学硕士,贵州商学院会计学院,副教授,硏究方向:工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