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亚男 王祥
摘 要: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标定位、过程管理、实施模式和教育者素质等方面存在一系列创新要求。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根据这些要求,采取必要的创新举措加以应对,即以运用新媒体平台为契机,推动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显性表达和隐形渗透;以高校思政课改革为抓手,努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管理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树立虚实互补、平等交互、复合主体的新理念,创新新媒体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模式;将新媒体技术教育纳入教师职业培训体系,不断提升教育者的媒介素养。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逐步进入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融合强大信息传递和实时交互功能于一体的新媒体时代。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以其快速便捷、形象生动、互动实时等优势迅速渗透进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引发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迅猛发展、方兴未艾的背景下,运用新媒体不仅成为一种时尚生活方式,深受年轻一代尤其是大学生的追捧,而且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创新要求,赋予了其崭新的时代内涵。深刻把握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要求,采取必要的对策措施合理应对新媒体的机遇挑战,是当前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其吸引力、亲和力和针对性的重要内容。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要求
在人类思想史上,每一次科学技术革命不仅能创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而且还会带来人们思想观念的巨大变革。近代以来的三次科技革命在极大地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深刻影响了人类思想发展进程,推动了思想文化领域的进步。新媒体作为迄今为止最为有效便捷的信息技术手段,无疑对传播文化和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起到了划时代的引领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当前,新媒体这股汹涌澎湃的发展浪潮也不可避免地席卷了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的创新要求。概括来讲,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定位的创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更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按照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育人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是摆在第一位的重要工作,因为它是最能、最应该体现育人为本、以德为先这一教育理念的。立德树人就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价值定位。立德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灵魂,树人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在新媒体时代,无论是立德还是树人都被赋予了全新的时代内涵,面临着来自新媒体的巨大冲击。首先,新媒体信息交流的快捷性正在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定位的单一化状态,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其他素质的协调发展正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新的目标要求;其次,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开放性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更加公开透明,信息对比渠道更加畅通,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更加迅猛,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达成就显得更加具有挑战性;最后,新媒体信息获取的平等性正在逐步消解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权威性,这种“去中心化”的趋向日益增加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难度。
第二,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管理的创新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在既定思想政治育人目标导引下运用一定的方式方法作用于教育对象的持续性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管理始终伴随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管理同样承受着巨大的冲击,面临着不断进行创新的要求。首先,新媒体信息交流的虚拟性使得大学生道德养成和道德评价更加社会化、大众化,也更容易受到外界的介入和影响,呈现出更加开放性的特征,这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管理的界限越来越突破传统学校教育的局限,不断向全社会延伸;其次,新媒体信息传播的无屏障性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面临更大的信息甄别压力,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受到严重冲击,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改革势在必行;最后,新媒体信息表达的实时性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时空多维度、全方位的挑战,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不断得到提升的同时也增加了其过程管理的难度和风险,同时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模式的创新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模式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积极主动对受教育者实施影响的固定化、程式化、定型化的方式机制。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面对面灌输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为主,这种相对封闭单一的模式也是学校教育中普遍采用同时也饱受诟病的。在新媒体时代,灌输式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模式亟需进行从观念到方法的改革。首先,新媒體信息传播的共享性使得大学生思维方式、交往方式、认知方式受到更多周围环境的影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走出狭隘的校园范围,教育模式要打破原有的单向式传播信息的思维和路径,不断走向双向互动;其次,新媒体信息传导的灵活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不断突破机械呆板的说教式教育模式,采取能够更加调动大学生积极性和吸引大学生眼球的新颖灵活的互动式教育模式;最后,新媒体信息表达的主动性让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具有更多自觉参与的机会,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就要更加注重学生的自我体验和情感调动,更加关注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生成。
第四,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创新要求。
邓小平曾经说过:“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建设培养人才,关键在教师。”[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参与者和实施者,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其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好坏。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也面临着多方面的创新要求。首先,新媒体的互动性和去权威化传播信息方式极易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产生信任危机,需要教育者具备更加深厚的思想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其次,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技术的融合越来越紧密,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越来越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思政课教师的必备技能;最后,新媒体时代网络传播的开放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顺应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既立足中国,又放眼世界,在向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同时,又能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二、新媒体时代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措施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快捷性、实时性、开放性、共享性、互动性等特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定位、过程管理、实施模式和教育者素质等方面提出了诸多创新要求。新形势下我们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客观分析和理性对待这些创新要求,将其转变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动力,不断探索新媒体时代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措施。
第一,以运用新媒体平台为契机,推动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显性表达和隐形渗透。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和根本任务,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的灵魂。在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上,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育人目标,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成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可靠保障。为此,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任务,一方面要依托新媒体平台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明确宣示,进行显性表達,摆明观点,敢于“亮剑”,自觉抵制各种错误反动思潮的侵扰,旗帜鲜明地进行显性教育。另一方面,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广泛传播,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隐形渗透。新媒体是青年学生乐于善于接受教育影响的重要载体,高校依托新媒体如微博、微信、QQ等信息传播工具,对学生进行隐形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参与意识,使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接受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这样能够更好地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任务的显性表达和隐形渗透正是新媒体赋予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优势,它既能克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定位单一化的不足,又能有效弥补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去中心化”缺陷。
第二,以高校思政课改革为抓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管理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
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随着新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融入新媒体的高校思政课改革也势在必行,日益成为目前大学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发展趋势。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管理既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又要运用新媒体来增强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实现思政课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的全过程全天候全覆盖式教育。为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管理必须努力实现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创新将新媒体纳入思政课教学体系的实施模式和有效路径,研究融合新媒体的思政课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研究疫情防控背景下在QQ、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政课线上教学模式,进行融入新媒体技术的思政课线上教材研发,构建思政课社会实践环节的新媒体平台,研究基于新媒体技术的思政课学习在线开放平台建设,研究新媒体时代厚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课程思政体制机制等。新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管理就是要充分体现新媒体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作用,将技术优势同理论育人有机结合起来。
第三,树立虚实互补、平等交互、复合主体的新理念,创新新媒体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模式。
长期以来,灌输式作为主要模式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得到广泛运用,其权威性和规范性有效保证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和实施效率。进入新媒体时代后,灌输式教育模式面临着从内容到形式的变革创新要求,面临着如何提高针对性、亲和力、实效性的巨大压力。作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灌输式教育具有很大的优势,简单摈弃这种教育模式方法显然是片面的。在新媒体时代,树立虚实互补、平等交互、复合主体的新理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模式,实现多种教育模式的综合运用和良性互补是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然要求。[3]为此,我们要充分运用新媒体平台进行诸如以多媒体教室为载体的课件型教育实施模式、基于互联网的虚拟课堂型教育实施模式、以即时通讯工具为载体的个别辅导教育实施模式等融合新媒体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探索,形成灌输和引导、传统和现代、线上和线下、校内和校外、现实和虚拟相结合的全方位宽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模式和运行机制。
第四,将新媒体技术教育纳入教师职业培训体系,不断提升教育者的媒介素养。
毛泽东指出:“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4]新媒体时代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提升师资人才队伍的媒介素养尤为关键。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互动性、开放性、多向性、复杂性前所未有,如果不能及时跟上新媒体发展的步伐,固守陈旧的思想观念和信息渠道,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仅无法与大学生进行有效沟通,还会放大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抵触情绪,大大降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因此紧跟新媒体发展步伐,将新媒体技术教育纳入教师职业培训体系,不断提升教育者的媒介素养,是新媒体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必须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信息意识,提高其媒介道德法律水平,培养其较强的媒介运用能力。专业化的师资媒介素养培训要开设有针对性、规范性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努力打造媒介素养技能实践平台,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能熟练运用新媒体平台开展相关的教育教学,还可以组织相关的教育论坛和组建专门的研究机构,加强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师资人才培养研究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 外文出版社,2017:376.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83:236.
[3]顾亚男,王祥.即时通讯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挑战及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6):132-137.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9:271.